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4-8-17 19:27 编辑
交流黄金诸君:我走古典主义传统主义
原题《不惊回首:和豆豆说“磨课”》
文字/林深数树
1)
我记得《剧本》创刊时,我是一直订阅的。
好作品的印象不多。感觉最好的却是《南唐遗恨》,歌剧。作者谁,我不记得,女的吧。
因为元曲之本色派、词采派,我喜欢“词采派”。——因为我是阅读。所以我喜欢《南唐遗恨》的语言文采。(其实关汉卿作品是本色派。)
此外是喜欢魏明伦的作品。比如《巴山秀才》。
但我想,魏明伦要是做《南唐遗恨》,未必能达到这位女作家的水平。那是要深厚的诗词曲风雅功夫的。
2)
古典主义,或者经典主义,或者传统主义,都是指艺术的臻至、完美和纯熟。
是孔夫子说的尽善尽美、雅俗共赏。
达到这个境界真的不容易。小说《红楼梦》达到了。电视剧《红楼梦》达到了吗?
音乐《二泉映月》达到了。《黄河颂》庶几还行。《龙须沟》,《茶馆》先天不足。
金庸不听样板戏。李双江的歌我一听就头疼。我喜欢曹禺的台词,不喜欢郭沫若。《屈原》那是屈原吗。更不要说余秋雨。
新“古典主义”到底田汉和张光年不同。鲁郭茅和三村四汉有别。太阳和新月如何光明灿烂,也出不了李叔同、柳亚子、徐志摩(订正,徐志摩是新月社。我自己打脸),还有戴望舒。多少“著名诗人”不如和尚赵朴初。
田汉的代表作有《国歌》,有渔光曲的四季歌。
3)
扯远了。回到本职,和豆豆扯一下“磨课”。
磨课就是教练课、推敲课、交流打磨课。讲完了,交流,琢磨,再继续……
——跟韩愈和贾岛的诗词字句推敲是一样的。
现在的课堂不惟讲究传授艺术、讲课艺术;还要体现“接受美学”,更还要讲效率,还有要顾及全体,还要考量学生的动手、动嘴、动脑的实践练习。
一节好课的开合、流畅、完美、纯熟来之不易——那是你做过,自己练习过,打磨过——才知道的。
形成能力、习惯和经验,也在其中。——离开课堂10年了。
不敢说念想。是交流豆豆(@金豆豆 )。
补记其二。
眼缘,其实是心缘,心性之缘。蔡锷小凤仙会交流护国造反吗?俞伯牙钟子期也无须说我是贵族。管仲鲍叔牙也是没有站队立场和欠账还钱的。其一是,无缘之人,何必闹心。
再次:与亲与友,与善与爱。收获或者付出就都不会是错。我和高兄之有缘,有约……。至少我吧,还是害怕那些战士和革命家,要到我这里洗脑,洗心革面,我怕,是要当逃兵的。踌躇再三,还是回来了。高兄也回来了。这个宗旨肯定更要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