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人人皆知,再去影院重温,未必还有那份闲心。音乐教父Nino Rota的《A time for us》却为它赋予了独立的生命,听一回感动一回。 那旋律就像脱离了罗、朱二老要爱情不要命的私房故事,演绎为听众各自不同,甚至与爱情毫不相关的a time for us了。 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有类似的唤醒作用,它使我们心灵震颤,精神愉悦。然则若要说出如何感动,究竟好在哪里,却未必说得清。 如同我相信人类是女娲用大地上的泥巴捏出来的一般,我相信美本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一辈子感受到的那些外在的、比比皆是的美,不及心中的万分之一。单就旋律而言,我们心中可以生成无数a time for us。只不过在短促的生涯里大多处于休眠状态。 二十年前某天,我由普林斯顿办事出来,打算乘飞机去华盛顿。机票是事先买好的联票,很便宜。临时盘算了一下,由这里过河去位于纽约的机场得倒几回公交,搞不好还得打的。华盛顿那头下了飞机,去市里也有段路。加上托运、安检、候机,实在不想受那麻烦。 看看地图,不远便有个火车站。由此乘火车奔华盛顿,即便废了那段机票,也合算的。 那车站小极了,小小的票房冷清清伫立在正午阳光之下。裸露的红土地长满杂草,老旧的铁轨锈迹斑斑。没围墙,也没见到其他旅客。 不久车来了,与国内的硬座车相比,这车简直不像世界头等强国国民出行坐的客车,倒像穿越了时空,从半个世纪前开过来的。 车厢里还算干净,车窗、座椅、行李架一色老派的深棕,从它们简陋古板的结构和剐蹭磨损痕迹,可知全是有着三四十年高寿的老家伙。 列车在绿荫夹道的铁路上行驶起来,轰隆隆金铁齐鸣。恍惚间嗅到种熟悉的、另一个时空飘来的焦煤气息。 乘客极少。我在硬邦邦的长椅上坐下,打开窄小的纱窗,在轮轨隆隆的奏鸣中,享受着意外间回到童年时光的喜悦。这种喜悦,年轻人尚在休眠状态。总得经过许多时日的磨难,衰老疲惫到了某种程度,才会被一点点唤醒。 这段铁路位于美国的首都与最大的城市间,短短的行程里经过了费城、巴尔的摩等城。窗外全是些再寻常不过的田园风光:青的河流,笔直的村路,庄稼大块的浓绿,教堂的尖顶耸出村镇之上。恍惚间已溯流而上,闯进了亨佛莱·鲍嘉、克拉克·盖博、凯瑟琳·赫本和英格丽·褒曼活过的那个善恶分明,单打独斗,沸腾着英雄、梦想等事物的年代。 类似风光,再早几十年在南京到上海的车上也见过。细雨微茫中一样的不疾不徐的午间慢车,一样的老式车厢,一样整洁秀丽的村舍,精耕细作的稻田,运河中三两一队缓缓行驶的帆船,农夫们田间箬笠蓑衣的剪影……像幅巨大的丹青长卷。 那时铁路是从虎丘下通过。停车时我在站台上买了麻酥糖,上车便打开来吃。卷做卷儿又切成一片片的麻酥糖登时骨肉离散,洒了我一腿。对面那个刚上车的苏州女人便操着吴侬软语一遍遍唠叨:啧啧,北方人不会吃麻酥糖,啧啧啧啧,侬看这狼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