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骚” 解释成“别愁”,就浅了。 上古“离”通“罹”,故“离”不是离别,而是“罹”:忧患,苦难;引申为动词,遭逢苦难。
《诗经·王凤·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说,你看人家兔子,东蹦西蹦逍遥自在滴,你再瞅雉鸡,遭遇不幸被罗网扣住。
此为比兴。
屈原一定是读过《诗经》的。
再说“骚”,骚的原义是给马挠痒痒,给人挠痒痒叫“搔”,给马挠痒痒就是“骚”。
引申义有两个,一个是“动乱,不安定”,一个是”忧愁“,这两个意义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外在的,动乱,是对现实的描述;一个是内在的,忧伤,强调内心的感受。
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就在于浪漫主义比较注重内心感受而不是现实。所以李白永远不会写出“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他不关心这个,杜甫也永远写不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想不到。
楚辞章句解读为“别愁”,误解了一个“离”字,朱子解读为“逢乱”,错会了一个“骚”字。
再通读屈原全诗,窃以为,屈原用“离骚”为题,是对内心感受的概括提领,“离骚”就是“我的辣个苦难兮,我滴辣些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