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的精神、意志的统一性
《<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的分论之二
作者:闻所欲闻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在中华文化中虽非文学性超一流作品,但却体现出中华文化超一流的精神追求和超一流的意志品质!因此为中国历代文人、武将与政客所推崇备至。
本文主要论述诸葛亮《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之间的种种密切关系,以求后人对诸葛亮《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所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意志品质的统一性有清晰的理解(关于诸葛亮《后出师表》的真伪疑案破解,请见我的文章《论诸葛亮<后出师表>的真伪性》)。
一、前、后《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变化
由于刘备临终遗言托付诸葛亮、李严,命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刘备遗言的详细内容推论,在下一篇文章《<诸葛亮出师表>对于认识刘备遗言思想的作用》分论三进行)。于是诸葛亮自建兴元年起,为北伐中原进行了五年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规划部署和准备。
先是外交遣使聘吴,缔结和约,约共击曹。接着在政治上公开回击众曹魏官员对蜀汉和诸葛亮本人的劝降,将他们比做王莽篡位之帮凶。然后率众南征,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叛乱,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于是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北上。
北伐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以后,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兵进驻汉中,离开朝廷之前上疏刘禅的奏章即是前《出师表》。从后来在汉中诸葛亮对魏延说自己的北伐战略是“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可以看出,此时的诸葛亮对于“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从而完成刘备遗命赋予使命的企望甚大、信心满满。
包括马谡,都被诸葛亮带往前线准备让他担负重要军事任务,五年前刘备遗言关于马谡的警告,诸葛亮不以为然,——信心不仅是满满,更是叫做爆棚!
且仅当诸葛亮北伐刚刚回来不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上疏刘禅一年之后,北伐的军事形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原来以举国力量北伐,“安从坦道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的战略构想局面,因为马谡在街亭的溃败,加上高翔在列柳城、赵云在箕谷,一共三面败退,损失兵员一万多,“十全必克而无虞”变成了几乎完败,蜀国大军从祁山逃回汉中。而对手曹魏仅仅损失了西县人口一千家和很少的兵马。并且蜀汉作为刘氏汉王朝继承者的威望大减——第一次北伐曹魏数城响应,唾手可得,而以后再也没有城池响应诸葛亮的北伐了——因为“箪食壶浆”等于找死,诸葛亮今后北伐只能靠自己的硬实力去拼搏。这完全出乎诸葛亮上言《前出师表》时的预料!
而且就当前军事形势更要命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还没有缓过气来,特别是在粮食已经消耗几尽的情况下,由于和孙吴有约在先,还得马上再向曹魏进攻,否则失约将不能取得蜀汉南方盟友孙权的信任,那就很难再北伐曹魏了。这里朝廷上下官员、百姓刚刚被抚慰北伐重大失败的阴影,眼看马上再向曹魏进攻还得很快退回汉中,因为粮食根本不够支持进攻所需,只能是捞点便宜就回,朝廷官员、刘禅能高兴吗?嗨矣……
就是在这种政治、军事、经济形势遭受重大挫折,当期军事任务又非常尴尬的情况下,在《前出师表》上疏刘禅一年之后,“亮聞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为履行共击曹魏的盟约,牵制曹魏向南援兵回防西部而减轻孙权的压力,建兴六年十一月,诸葛亮抖擞精神,又向刘禅上言了一道《后出师表》,然后夹着可怜的一点粮草,向着关中的陈仓进发了……。
以上分析的是诸葛亮上疏《前出师表》之前,和上言《后出师表》之前的具体历史背景环境条件的变化。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