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
查看: 22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3-5 11: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
                                                                                       作者:闻所欲闻

      三国时期的“刘备遗言”,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历史课题。于是就有了对于“刘备遗言”的多种解释并存的局面。
      我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刘备遗言”好像有什么不为人所理解,不为人所认识的东西?越是有争议的历史话题,其中或多或少藏有不为人知的“猫腻”,而且非常重要,搞清楚以后甚至能达到改写历史真相的效果!
      于是我不断探索对于刘备遗言新认识……。本文意欲撇开后人对“刘备遗言”多种解释,重新认识“刘备遗言”的真实思想,抛弃一切不符合《刘备遗言》本意的历史评价;维护诸葛亮对于《刘备遗言》使命的执行者身份。。
      首先,罗列一下刘备遗言的主要内容:

                                                                        一、刘备遗言的基本内容
      1、“刘备遗言”说给其后代的: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裴注·三国志·刘备传》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裴注·三国志·刘备传》
      2、“刘备遗言”说给诸葛亮的:
      “三年春二月,……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刘备传》。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3、“刘备遗言”说给李严的:
      “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刘备传》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4、“刘备遗言”说马谡给诸葛亮听的: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
      以上就是刘备遗言的基本内容。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3-5 11:55 |只看该作者
                                                                   二、刘备的主要人生经历与思想目标           
      要综合性、历史性地深入认识“刘备遗言”的思想内涵,还得从刘备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目标说起。以下简述刘备的一生,包括思想状况。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先主传》
      此段记载是刘备最早的人生观描述,从小家境贫苦,少有大志,不甘人下。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成人后,善于对待普通人,喜好结交豪商侠客,一出道就能在身边聚集一帮众徒。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凭他所聚集的一帮众人,从讨伐黄巾起义始,走上践行人生观的仕途。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三国志·先主传》
      这一段对于刘备人品的记载很重要:官可以不当,却不能靠阿谀奉承往上爬。
      “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先主传》
      有大志之人必得人心才能成功,刘备此时能得人心的功力已经非同一般。
      “谦死,竺率州人迎
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三国志·先主传》
      三推两挡,即见汉室官员对于刘备的信任,又见刘备收拢人心的功力,刘备的帝王之相由此官运显露出来。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先主传》
      此段即为三国名篇:“煮酒论英雄”。刘备见到曹操欺压本家族汉朝君主,暗中接受皇家朝廷密谋除杀曹操的计划。而曹操见刘备忍辱负重、不甘人下的性格和颇得人心的人格吸引力,不敢小觑刘备的前途,指认刘备为天下英雄,吓得刘备以为东窗事发。虽然后来刘备逃之夭夭,远离朝廷,但其心神已经与国家危亡、自身皇家家族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直到遇见诸葛亮后才表露出心迹。
      “九州春秋曰:备住荊州数年,常於表坐起至厕,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問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裴注·三国志·先主传》
      这时的刘备已经人到中年,却还在寄人篱下,是其最难熬,也是最想翻身翱翔的时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由是先主遂诣(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三顾茅庐”是其达成人生信念的重大转机,由“隆中对”开始,即认清了振兴汉室的方针道路,又招揽了英才诸葛亮,刘备自此认为“汉室可兴”,建功立业的信心满满。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先主传》
      至此赤壁大战之后,刘备才真正有实践的重大机会开始实行诸葛亮的“隆中对”决策图,走上振兴汉室的道路: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三国志·诸葛亮传》

d'x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3-5 11:56 |只看该作者
      从刘备得荆州而征刘璋、夺汉中,到建安二十六年群下劝刘备称帝,蜀汉国内政治形势到达到顶峰。在诸葛亮等人的提请下,刘备意欲比照“光武中兴”的“世祖”刘秀,接过被“曹氏篡汉”所毁灭的大汉四百年江山政权,重振汉室、统一天下。于是刘备在称王后又称帝,在政治上为振兴汉室、一统天下做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准备。
      虽然这段时期刘备的国内政治形势一直在走上坡路,但军事形势却没有跟上,早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三国志·先主传》。关羽为刘备手下第一虎将,关羽攻樊城、擒于禁,使蜀汉达到扩张军事势力的顶峰!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
      “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称帝前两年,由于刘备、诸葛亮均未特别重视与孙权加强联盟关系,孙权不忿刘备在军事上连连得手,一而再地袭击荆州,直至袭杀关羽,夺取了刘备的所有荆州地盘,使刘备振兴汉室的“隆中对”计划遭到重大军事挫折。刘备思考再三,称帝后即聚集蜀汉的主力军队,转而进攻孙权。这一战役史称“夷陵之战”,仍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
      “夷陵之战”也是刘备振兴汉室的计划步骤吗?是滴。由于孙权两夺荆州,袭杀关羽,破坏了刘备诸葛亮商议的南北两路夹攻、振兴汉室的“隆中对”计划,自己如仍照原样北伐,南方不仅没有人牵制魏国,分散魏国军力,而且因孙刘联盟破裂,孙权当会趁机攻蜀,直接威胁西蜀防地软肋。
      眼看自己年岁已高,无法再等耗下去,北伐既然有被魏、吴夹攻的威胁,于是借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转而发动“夷陵之战”,希望在南方寻找振兴汉室的突破口!而从孙权两夺荆州,直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失败,蜀汉国军事实力降到最低点。

      接下来,便是刘备临终前在人事上、军事上,特别是政治上的种种重要安排: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夏四月癸已,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3-5 11:57 |只看该作者
                                           三、我对《刘备遗言》所表达思想的新认识
      从以上第二节的论述,把刘备的人生经历与思想目标,和对第一段“刘备遗言”所记载的内容联系起来看,可看出“刘备遗言”的思想动机和刘备人生目标的一致性: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刘备从小励志,一生坎坷,屡败屡战,即使在刘表处闲赋之时,尤未忘其志向。老而弥坚,六十岁以后仍坚持为振兴汉室的目标,亲自带兵伐吴。
      伐吴失败后直到临终,刘备权衡国运,比较才干,认为蜀汉仍有机会统一天下,便授命以提出“隆中对”决策,的诸葛亮领衔政坛,拔李严为诸葛亮副手“统内外军事”,再转头向北,攻打“曹氏篡汉”的魏国。刘备遗言鼓励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振兴汉室、统一中国。从而达到以诸葛亮为首的后人做最后一搏——完成其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的遗愿——死而无憾!

      我认为,在刘备遗言中,刘备对诸葛亮所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是刘备遗言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这个中心思想不是仅仅拣出曹魏的当政者曹丕的治国才干和诸葛亮做比较,要诸葛亮放心治理蜀汉国,从而使蜀汉国能够渐渐赶上曹魏的国力恢复速度,力保蜀汉国在三国争斗中自立不倒。
      由于魏、蜀两国的地盘、人力物力相差太大,几于达到五倍的差距,拖延下去,最后蜀汉国很难保证不被曹魏吃掉。也有例证证明在西蜀之地短时间存在的政权,不是闭关自守,而是北伐迅速冲破中原政权在西北方向的防守,从而向北向东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这就是西汉刘邦,本朝元祖的丰功伟绩!

      刘备遗言所指“君才十倍曹丕”,是蜀汉北伐走向统一中国的必要条件:成事在于人为。刘邦能够击败强大的项羽、曹操能够打下偌大的地盘,皆在于他们有非凡的才干。如今我比较诸葛亮你与曹丕的能力:“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刘备不仅认为振兴汉室的必要、主要条件具备,而且以刘备对于诸葛亮才能的认识:诸葛亮具有管仲、萧何的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繁荣经济、足食足兵、外交合作的才干,也有张良的战略思考头脑:“隆中对”。但一个人没有全才,总有他的弱项,诸葛亮的弱项就是韩信的将略——作战时机的抓取、军事风险与效果的衡量、进攻与防御的良策等等。一人做主总要有至少一名可靠而能力强的帮手——那个李严很不错,此人忠诚度也高,曾经在我与曹操争夺汉中最困难的时候冒死帮我一把,带兵整治好内乱。半年前把李严招来身边做尚书令,与其长谈,其能力亚于诸葛亮而在军事上有特长、有主见,正好弥补诸葛亮将略的不足。直接给他安排做诸葛亮的助手吧:“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把李严暂时留在永安防一下孙权。诸葛亮有外交能力和合东吴,一致对付曹丕这个祸害大汉江山的乱臣贼子,但毕竟现在还没有与孙权达成和解,李严有必要暂时驻扎永安。

       刘备另外考虑到:自己的接班人刘禅、刘永等年龄太小,都未成人,如果他们稍稍长大,胸无大志,不肯北伐而跟诸葛亮捣乱怎么办?就叫他们认诸葛亮为父,教他们治国经验,又能保证诸葛亮的政治权威,保证北伐行动不受干扰。干脆把事做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关于此言,后世人有七十八种解释)”——即,让诸葛亮今后在我三个儿子中选一个最合适的坐天下,保证未来汉朝的长治久安!

      最后一个问题,诸葛亮一向和马谡走得很近。马谡这人好论军计、言过其实,打仗不是像他讲得那么轻松得胜的样子。还是让诸葛亮离他远点儿,别误了国家大事:“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我们知道,诸葛亮最终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或者说授命:“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继之以死”,就是诸葛亮表示愿意接受、继承刘备的遗愿,竭尽自己的全力,动员全国力量北伐,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直到自己的生命完结!

      以上就是我对《刘备遗言》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把刘备遗言的全部内容连贯起来意译如下:
      “诸葛亮先生,你比篡汉的曹丕才能高十倍,希望你能秉承我的志向,率领全国的力量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我让李严做你副手,军事上的事让他组织去干,你发挥你的无比才干做他的后盾,以你的建国战略思想指导他作战。我的儿子可能会干扰你的统一天下计划,我已经让他们拜你为父,向你学习治国本领,赋予你权力可以在他们中间选取某一位最适合的坐天下。另外,马谡这人好论军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误了国家大事,特别提请你审察一下。”

                                                  四、从刘备遗言执行者的言行看刘备遗言的思想目标
     对于“刘备遗言”思想的理解,后人有说是刘备给予诸葛亮可叫刘禅禅让帝位的权力,有说是刘备有以托孤李严为副牵制诸葛亮不得篡位的意图,有说是以诸葛亮的忠诚与才智力保蜀蜀汉朝廷延续香火。而我所说与这些论调都不相干,是认为刘备授命诸葛亮、李严等后人继承其遗志: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中国。
      不管我们后人是怎样认识“刘备遗言”的,作为刘备遗言的实行者是怎样理解刘备遗言和执行刘备遗言的呢?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3-5 11:58 |只看该作者
                                                                                           1、刘备遗言与诸葛亮
      首先,作为刘备遗言中心思想的最主要执行者诸葛亮,他是如何理解刘备遗言和执行刘备遗言的呢?前文说诸葛亮最终答应刘备临终的请求或说授命:动员全国力量北伐曹魏,证据何在?
      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就是分析历史事物的具体发展过程,那就从诸葛亮个人的主要思想经历说起吧。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魏略曰:亮在荊州,以建安初与潁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長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自年轻时代既有雄心大志,希望能如同管仲、乐毅,参与国事而建立不朽功业。学而有长:独观大略——每每抓住事物的重要部分以及发展趋势。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由是先主遂诣亮,……因屏人曰:‘汉室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崖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內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荊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有刘备上门求教,三访诸葛亮。因徐庶“与诸葛亮特相善” ,诸葛亮早从友人徐庶之处得知刘备要来,见其诚意浓烈,便使出独观大略的浑身解数,为刘备准备了一套南北夹攻、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隆中对”计划。

      “魏略曰:刘备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悅;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诸葛亮·黄陵庙记》(关于黄陵庙记的真伪请搜我文章《求证<黄陵庙记>的真伪》)
      诸葛亮刚出道不久,即为刘备准备了一统天下的“隆中对”计划,又为刘备即时提供了足食足兵的方案:“录以益众”,并且亲自为刘备聚众挑兵选将:“相拉总师”。
      自此,诸葛亮的建国大智慧和足食足兵的能耐被刘备特别看好。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魯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荆州的两件主要大功劳就是外交说服孙权联合对敌曹魏、主管征粮征税以充军实。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3-5 11:59 |只看该作者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魯。亮与关羽镇荊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泝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吳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懼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輔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領司隶校尉。”《三国志·诸葛亮传》
      在“隆中对”的战略计划获得不断进展以后,建安二十六年,蜀汉迎来了政治上的冲顶:刘备称帝。而诸葛亮用以说服刘备称帝的理由,正是光武中兴,重振汉室、统一天下!自此,刘备和诸葛亮的政治思想目标完全融合在一起:刘备的政治思想目标“重振汉室、统一天下”就是诸葛亮的政治思想目标:辅佐正统刘氏皇族重振汉室、统一天下。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从刘备与诸葛亮相遇、相知、相托,二人一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目标:汉室可兴——光武中兴——重振汉室。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又是如何秉承刘备的授命而北伐曹魏、重振汉室的呢?凡知道三国这段历史人的都很清楚,刘备死后,诸葛亮的言行一直以北伐曹魏、振兴汉室为中心要务,在与孙权重新取得和解与联盟以后,便为北伐曹魏先做内部环境整理和实施演练自创的大规模作战技能“八卦阵”——南征孟获。
       我们知道,诸葛亮年青时既有“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的志向。管仲有文治之功,乐毅有武治之长,皆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诸葛亮要一身兼而有此二人的文治武功!      刘备在世时,因为刘备更看好诸葛亮的“管仲治国、萧何足食足兵”之能,诸葛亮只能实施文治之功,没有机会展示武功之长。但诸葛亮常常想着何时能有机会一展“乐毅之功”——“零陵先贤传曰:……亮亦曰:‘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远矣!若提枹鼓(练兵战阵),会军门(决战阵前),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三国志·刘巴传》

      刘备去世后把国家政权交给诸葛亮代理,又要秉承刘备志愿北伐曹魏,这给诸葛亮找到了发挥自己武治之长的机会。本来刘备临终人事安排是叫李严作为北伐曹魏的主将:“统内外军事”,而诸葛亮做其后盾,治理国家、足食足兵。这时诸葛亮改变刘备的人事安排,让李严歇着,自己直接统兵,一伐孟获,二上出师表,五伐陇、关,连刘备招呼不能大用的马谡都带去北伐练功了!

      而诸葛亮在言论上有表露出其伐魏兴汉是受托于刘备之命吗?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的出师表,首先指出先帝刘备的创业目标才一半都未到就遇到危机,蜀汉现处在“危急存亡之秋”。然后直接点明:先帝刘备“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话已经非常直白了:我现在南征北伐的所有行动都是秉承先帝刘备的重托与授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有疑议不是诸葛亮之文,但其内容、风格与出师表类似。其表达诸葛亮为重振汉室而北伐曹魏,是受托于刘备的授命则更为明确无误: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唯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是先帝刘备认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诸葛亮)以讨贼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此话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我的一切行为都是“奉先帝之遗意也,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即诸葛亮在刘备临终前所下的北伐誓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再次确认!这一誓言后被衍化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成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进取精神食粮,千百年来激励过无数有为志士。
      好,到此为止,刘备遗言的最主要执行者诸葛亮的言论和行动,证明了刘备临终遗愿,即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授命诸葛亮等人“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3-5 11:59 |只看该作者
                                                                  2、刘备遗言与刘禅等。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刘备遗言并非只光顾刘禅一人,还有刘禅兄弟鲁王刘永,要他和大哥刘禅一样拜诸葛亮为父学本领,“与丞相共事(共同管理国家)”。

      一般帝王的遗言,有叫后代拜某大臣为师的,没有叫后代帝王拜某异姓大臣为父的,而且是兄弟俩一起拜父!刘备还有一子刘理,因为太小不懂事,不然怕是一起拉来仨兄弟一起拜诸葛亮为父。
      刘备遗言的这种特殊性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还是为他的一贯思想目标而安排的“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刘备在授命诸葛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如不与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联系而单独看待,或者对刘备遗言的思想目的有其它假设,就可能岔到另一条思路上去:
      刘备让诸葛亮可以取代或许将来不才的嗣子刘禅当皇帝!
      有不少古代和现代学者都是这么认为。甚至由此思路推理下去:诸葛亮为什么不敢马上取代刘禅当皇帝,有什么政治障碍?哦,李严是刘备以托孤为名埋藏在诸葛亮身边牵制诸葛亮不得篡位的“棋子”,刘备政客老谋深算!;再由此思路推理下去,诸葛亮和李严后来的明争暗斗是一条荆州派系和西蜀派系的搏弈,又是刘备老谋深算在暗中操控……。
      此类文章汗牛充栋,书籍、报刊、杂志、电视论坛都有出现,网上更是到处可见,以此讽古喻今,难以细述,按下不表。

      刘备遗言这段话最后一句“君可自取”的“取”字,在古代和现代语文中都一直有着各种含义,这里主要适用两种对立的含义,一种是取而代之(诸葛亮取代刘禅),一种是取精用弘(诸葛亮在刘备后代中培养、选择有德有才者坐天下)。哪一种才是刘备的本意呢?如刘备说“君可自代”,则无疑是说诸葛亮取代刘禅而帝。如刘备说“君可自选”,则无疑是说诸葛亮挑选刘备后代而帝。恰恰刘备所用的“取”字是可以两面解释的,即可当“代”讲,又可当“选”讲!然二者必为其一,不能又当“代”讲又当“选”讲。
      还就有后人、学者把刘备遗言的“取”字又当“代”讲又当“选”讲,说是刘备“老谋深算”:我就这么讲,你诸葛亮自己看着办理解,试探一下诸葛亮的忠心如何?
      据说诸葛亮也是“精灵百窍”,一下子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博取刘备放心——“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于是,诸葛亮这句继承刘备遗志: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直到生命结束的誓言,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所谓“暗中较劲”下,就嬗变成了诸葛亮明里表忠心的发誓。暗的呢?或许还是准备“取而代之”刘禅?于是就有刘备以托孤为名让李严牵制诸葛亮不得篡位。……可见,推论所用的根据、依据、原始材料如果不准确理解,结论将被推导到爪洼国去了!

      如果我们非要强求“取”字在我们心中准确的含义,然后把这个含义安在刘备头上,这就是“缘木求鱼”了。或者说,刘备为什么不用“君可自选”或“君可自择”之类用词?这个要问刘备本人——无从问起。忽然想起我的文章《求证<黄陵庙记>的真伪》一文中也有个“氏”字的字义之争,要问诸葛亮为什么用“刘氏”称呼刘备?问诸葛亮本人已经无从问起,只有我们依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准确分析理解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刘备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搞清楚。
      话说回来吧,“取”字当什么讲?这就要看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并且要和刘备遗言的所有人事安排联系起来分析理解。
      本文第三节讲到我对刘备遗言中心思想的认识是:以诸葛亮为首的后人为刘备做最后一搏——完成其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的遗愿——死而无憾。
      而刘备之子刘禅等人年龄太小,都未成人,如果他们稍稍长大,胸无大志,不肯北伐而跟诸葛亮捣乱怎么办?于是刘备就叫他们认诸葛亮为父,教他们治国经验,而且为父又能保证诸葛亮的政治权威,保证诸葛亮主持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的行动不受朝廷人主和其他大臣的干扰。刘备干脆把事做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诸葛亮今后在其三个儿子中选一个最合适的坐天下,保证未来汉朝的长治久安!

      前面1节说道,从刘备与诸葛亮相遇、相知、相托,二人一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目标:“汉室可兴”——“光武中兴”——“重振汉室”。刘备怎么可能以诸葛亮代汉禅让?诸葛亮又怎么会把“取”字理解成取代大汉皇帝?那不是把自己当成“光武中兴”的敌人——王莽了嘛?
      啧啧,还就是有现代某几位教授学者,各自拼凑了一些证据,认为诸葛亮就是想当皇帝!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不表。本文是正面论述刘备遗言的思想目标,如有必要批评其它论调可以另写分论、与人理论,不在此纠缠。
      “魏略曰:……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於政,遂总内外。”《裴注·三国志·后主传》
      刘禅之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一语,常常被学者引用,说明诸葛亮独掌朝廷大权是由刘禅“委以”,或更进一步认为诸葛亮以刘禅幼弱,用代父的名义独霸朝廷政权。如以刘备授予诸葛亮之命总揽政权用来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则诸葛亮自然以此为必要条件践行使命,无可指责。至于诸葛亮在完成刘备遗言赋予的教导刘禅等成长的义务,并未大见成效。

      曹操对于帝王之位者的成长有两个对立的评价,一是说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一是说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诸葛亮没有完成刘备遗言赋予教导刘禅等成长的使命,刘禅在诸葛亮掌权期间没有巡视民情、巡查地方政府甚至都没有出宫的记载,何谈“生子当如孙仲谋”?正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诸葛亮出师表只是不断给予刘禅各种指示,并无给予政务自主实践的机会,哪怕只是在某一块郊区地方践行某一专项事务?刘禅守国意志薄弱、治国才能低下、用人眼光不佳,见敌迅速投降,最后祭出“名言”:乐不思蜀。诸葛亮于此有很大责任,或说是始作俑者亦不为过。诸葛亮自己能使自己成才,而使别人成大才的好像还没有。师傅和徒弟,都不是好当的,何况出师一个优秀帝王?
      无暇顾及也是诸葛亮不能完成刘备赋予诸葛亮教导刘备几子任务的原因之一。即然没有时间实施教导、甄选刘备之子的计划,只要说得过去,也只有让刘禅在位而不动了。更加上废立之事对于人臣不是个吉祥讨好的差事,必然引起各种政治动荡。这种刘备生前无法完成的大事,诸葛亮也更无法去做了,只当作刘备对于后人完成其遗愿的激励吧,除非诸葛亮有什么个人目的必需换人。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3-5 12:00 |只看该作者
                                                                        3、刘备遗言与李严
      李严在刘备遗言里占什么位置?他又是如何理解刘备遗言和执行刘备遗言的呢?
      前文论证刘备遗言主要内容是托孤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么在刘备遗言里李严的作用是什么?有说是牵制诸葛亮……。不谈这个。
      由于刘备向来没有把诸葛亮“当枪使(直接带兵作战)”,或许诸葛亮过去哪些言行让刘备看来不适合直接带兵作战?至少有这次:“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三国志·刘备传》。如果这次刘备听诸葛亮话拿下刘琮荆州的几个城池没问题,但曹操大队人马很快就到,又无外援(还未和孙权联系),刘备自知无法在此站住脚,或许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所以诸葛亮的此话不能听。

      刘备托孤诸葛亮是要发挥诸葛亮管(仲)萧(何)的才能和谨慎识大体、又和自己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追求的主管国政作用。而一人不能身兼数职,特别是军事作战,李严比诸葛亮更适合作为北伐曹魏的作战主帅。而李严过去地位不高,不为大多蜀汉官员包括诸葛亮所知信,因此,直接加上李严作为托孤大臣、诸葛亮副手,别人也就不好争了:“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个“以严……统内外军事……”,有许多人主要是业余历史爱好者,不愿意承认刘备是叫李严掌管蜀汉军事大局、扛起北伐出兵的重任,这样不就显得诸葛亮带兵北伐是抢班夺权李严的职务了吗?他们强调“以严……统内外军事……”的前后项“以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才是刘备遗言的安排。有说“中都护”官太小,不能统内外军事,还是诸葛亮官大,诸葛亮才是统内外军事的主官;有说“留镇永安”就是叫李严统领永安城池内外的军事,与国家级的军事重任无关。本文就不去壹壹说服了,怕也说服不了,有时间写个分论再谈吧。

      刘备是如何看出李严的军事才能足以担当起主管全国军事重任,直接带兵北伐曹魏的呢?刘备遗言虽未直接说由李严北伐、诸葛亮守家(曹操对合肥直接分派李典、乐进、张辽的守家、出战任务),然“统内外军事”的重任,自然包括带兵北伐曹魏这个重中之重项目。在写本文之前,我有一篇论诸葛亮和李严关系的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发表在网上几个论坛,其中第三节(三、遗言的遗憾事)说明刘备为什么会叫李严统内外军事。我也偷懒不再重复写一遍使文章过长,读者想追问的请搜我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的第三节看。

      李严知道刘备把北伐曹魏如此的重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吗?当然知道!半年前或许不知道,到刘备死前李严已经被刘备征到身边做尚书令半年了,刘备对李严的情况哪样不了解得深透?诸葛亮所谓“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李严)性也”《三国志·李严传》。李严又对刘备的遗愿哪样知道得不清楚?李严答应刘备而统内外军事(当然要带兵北伐曹魏),就和诸葛亮答应刘备重振汉室一样,都是无比艰巨的重任,一般人难有胆量接手。所以,就有:“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三国志·李严传》。又有李严训练了两万人的军队准备北伐:“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三国志·李严传》

      诸葛亮知道李严的“统内外军事”身份吗?当然知道:“建兴元年,(李严)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三国志·李严传》。“八年,迁骠骑将军。”《三国志·李严传》。
      “前将军”、“骠骑将军”,这都是李严所在当时蜀汉军官最高官爵。而“光禄勋”则是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武卫之臣,又是宫廷杂务主管。加上封都乡侯,假节,正是“统内外军事”的必要军权、军职、官爵。这皆是诸葛亮遵守刘备遗言的人事安排的表现。刘备死后李严啥重要的内外军事也没干,军衔却嗖嗖滴往上窜。八年,魏延打了大胜仗才升了个杂号征西大将军,李严坐家却弄了个骠骑将军!骠骑将军不知比征西大将军大好了去。
      至于李严是如何“统内外军事”的?又如何直接带兵北伐曹魏的?用一句话说:李严根本没有“统内外军事”,更没有带兵北伐曹魏!李严“统内外军事”的官职官爵,只是白拿薪水、“无所统领,从容而已”。原因还是请读者看我作为本文分论的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全文,我又偷懒一回。

      总之,李严被刘备看好做诸葛亮的助手,一文一武,“功人”牵着“功狗”(刘邦语),其事可成。而诸葛亮废了刘备为他找来的李严,先是提拔刘备不看好的马谡要换李严之任,马谡死后提拔蒋琬替换李严之位——诸葛亮亲自出战曹魏,当然副手李严应留守朝廷主管朝政,管理各类国事:“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诸葛亮本人之语)。
      诸葛亮违背刘备遗言的人事安排,刘备的担心成为事实:刘备特地为弥补诸葛亮的弱项而找来的李严副手被诸葛亮甩掉换成了马谡和蒋琬!把李严换为马谡和蒋琬,虽不能说是重振汉室的大势已去,但刘备的遗愿已经受到重创!而在诸葛亮亲自北伐的战略战术运用不当之后,刘备的遗愿就真正、彻底滴泡汤了,不谈。这可以写另一篇文章。

      诸葛亮、魏延、刘巴,作为蜀汉的一流人才,都是刘备本人亲自扶上马护送一程,他们才得以站住脚,作出杰出的成绩。而遗言的遗憾事是:刘备扶李严“上路”后立薨,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护送李严一段路程,李严无法担起他应担的重任,直到诸葛亮死,李严在流放地仍不甘心被大众看成是不臣之人,仍想着岀仕以证明自己是大汉忠臣,因此得病郁郁而亡,哀哉李严,惜哉李严!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3-5 12:01 |只看该作者
                                                                  4、刘备遗言与马谡
      马谡不是刘备遗言的执行者,然而马谡与刘备遗言有一层特殊关系,因刘备临终特别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甚至所有军人都认为马谡不足以担负街亭阻击的重任,而诸葛亮就是不听,还轮不到李严、魏延,就轮到马谡了!以致造成第一次北伐迅速失败,是为北伐机会最好而损兵折将最多的一次。联系到刘备确定李严足以做为诸葛亮的副手,而诸葛亮非要弃之如敝屐,则诸葛亮的人才观大有问题!
      刘备最担心诸葛亮的人事安排问题就是马谡和李严。刘备看到平日诸葛亮和马谡打得非常热乎,而和李严很少有交集(这也是性格使然,李严几乎从小就没有朋友,人称“李鳞甲,不可狎”,现在或叫“宅男”),所以特别把李严确定安排为诸葛亮副手,又和诸葛亮并列托孤,以为这样一来诸葛亮就非用李严不可了。而马谡,作为帝王遗言特别交代臣下诸葛亮后,他一定会警觉而不用!

      诸葛亮和马谡其实是一类人。马谡“好论军计”,在抽象性很高的国家军事、战略理论上很强,比如对于诸葛亮南征的大政方针的提示。而在具体作战的战略战术上,特别是带兵作战和对具体地形环境利用的经验认识非常欠缺。诸葛亮的优缺点也大体如此,“隆中对”作为国家军事战略正确而有效,对于北伐的具体战略作战方向,战术的快速、灵活、变化上非常欠缺。而李严的那种以少击多、以速击缓的军事冒险战略战术(论证请见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第三节、遗言的遗憾事),无法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葛亮答应了刘备遗言的人事安排(当然不会在刘备面前否认),却在刘备死后,违背了刘备人事安排的指示,“晾晒”李严,换马谡上马。
      马谡,要按刘备的安排,不可大用,只是小用,比如先作为魏延的副手、参军之类,到街亭参与、观察魏延老将是如何安营扎寨、如何与张郃周旋、如何等待与诸葛亮合击张郃……马谡有文化、有军事理论功底,或许能很快增长实际战斗经验,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也未可知。而诸葛亮急于求成,恨不得马谡马上立一大功劳,好很快替代李严的位置?诸葛亮在培养人才方面能力有限。
      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力排众议,——这大致是诸葛亮、马谡早已商量好的路数。诸葛亮和马谡又打得热乎起来,甚至比从前更加激情洋溢,刘备的警告早已被诸葛亮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马谡的死也是一个谜案,有空我还得破解一番。
      哀哉马谡,惜哉马谡!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3-5 12: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闻所欲闻 于 2024-3-5 12:04 编辑

                                                  五、为何后人对《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产生误解
      诸葛亮的北伐是秉承刘备的授命,《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知情吗?好像并不知情:
      “臣寿等言:
      及备殂沒,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罚,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內。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韓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亞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韓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陈寿在对诸葛亮的评述中,把诸葛亮的南征北伐行动看成是诸葛亮本人的“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內。”而不是秉承刘备之命,好像还有诱导人们不去想诸葛亮与刘备遗言的授命关系之意: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这倒是诸葛亮的想法与做法,但这是诸葛亮在履行刘备的遗命“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而振兴汉室的行为,也是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所下保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具体行动,并非仅仅是诸葛亮的自我表现。

       人的思想会为“先入为主”的事物所诱导。一本《三国志》,陈寿从未指出诸葛亮北伐曹魏是刘备授命诸葛亮重振汉室统一天下的行为。相反,陈寿大谈“及备殂沒,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罚,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內。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对于诸葛亮的专权、外交、内政、法度、完善兵器运输机械,陈寿只是陈述诸葛亮的才干,而没有将其作为诸葛亮秉承刘备授命北伐的准备工作。诸葛亮的南征北伐,陈寿更是指认为诸葛亮本人的“素志”和诸葛亮本人的担心“自以为无身之日……”。这就把刘备遗言和诸葛亮过去、现在和后来的言、行都分离开来看,使刘备遗言和诸葛亮的言行形成“失联”状态。而从刘备与诸葛亮相遇、相知、相托,二人共同的思想目标:“汉室可兴”、“光武中兴”、“重振汉室”,则更加无从谈起。

      由于没有人考虑到诸葛亮的专权是刘备的临终北伐战略给予诸葛亮的必要条件,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推理:如评价诸葛亮的专权是个人专  制、或想当皇帝的表现;既然诸葛亮的专权是诸葛亮个人的专  制,刘备的不放心就有正当理由;“君可自取”就成为刘备考验诸葛亮忠诚度的话语而不是要诸葛亮把天下交给刘备的最有才能的子孙;“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就成为诸葛亮摆脱刘备疑心,聊表忠心的话语,而不是诸葛亮继承刘备遗志“伐曹兴汉平天下”的誓言保证。

      陈寿作为直接了解蜀汉历史的史学家,更应清楚刘备遗言与诸葛亮的关系。是有政治原因吗?——晋朝政府要求陈寿把诸葛亮的事迹写出来给晋朝官员们学他的人品、忠诚与才干,因此不能把诸葛亮描绘成秉承刘备的意志,振兴大汉朝、反魏(也就是反晋)的死硬分子?或其它什么原因比如“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某为短”,刘备不至于用其所短而伐魏?也未可知。
      总之,后人大都中了陈寿“当此之时,亮之素志”的先入为主的“圈套”,思维方向跑偏了,因此对《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产生了误解。
      当然,也有一心想把诸葛亮弄成想当皇帝的。或以为刘备作为政客就是老谋深算,不管你什么授命也好、素志也好,他有他的思维逻辑证明自己的假说而不管刘备遗言是什么思想。

      再一次确定,《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授命诸葛亮、李严等后人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本文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3-5 12:06 |只看该作者



太长,等阵子再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3-5 12:09 |只看该作者
我的历史文章一般都很长。因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面面俱到,不长不足以消除忽视,堵塞漏洞。
关于本文,还有数篇分论文章围绕本文阐述疑问,等等看,如果能解释清楚,不发就不发。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3-5 12: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闻所欲闻 于 2024-3-5 12:42 编辑

总之,三国历史,在曹操和孙权方面,疑案不多。三国种种疑案集中表现在刘备、蜀国一干人马里面。所以我的三国历史文章都集中于破解各种关于刘备、诸葛亮、魏延杨仪等人的疑案。

本人对一般历史知识不感兴趣,了解就行。对历史疑案、历史矛盾特别感兴趣,逮着就是一毛竹杠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