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玲小芳 于 2024-1-11 18:00 编辑
小丑服讲述的是艾比骗来一件小丑服,引诱和欺骗懒汉阿比盖尔、傻子莱尔、妓女奥萝拉分别穿上。小丑服的特异功能是,能让人变好,可是艾比的用意却只是捉弄他们,最终引起小镇混乱,即使镇长要求销毁小丑服时,他仍然把它放在车站,希望捉弄更多的人。
读罢,深思。艾比,才是小丑,是始作俑者,最该穿上小丑服并永不脱下的,是他自己。和其他几个人物相比,其他人只是职业卑微地位低下,他的灵魂更肮脏。他的潜意识里,把所有人当作小丑娱乐自己。
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对底层毫不吝啬语言去贬低,但对艾比,显然友好了许多。小丑本来起源于宫廷,是有一技之长的底层人士娱乐宫廷贵族的职业。这篇小说,我仿佛看到作者居高临下,拿底层取乐而怡然自得的样子。
例如小说的人物形象:
傻子莱尔,整天嘬着手指的脏男孩。
弗雷德,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笔不小的遗产。一个自以为有点钱就到处浪荡,对着姑娘们耍流氓。
阿比盖尔,穷困潦倒的懒汉,烟鬼。
埃尔塔,他的老母亲——那个肥胖邋遢的埃尔塔总是追着他破口大骂
奥萝拉,镇上唯一的妓女。
再从文中:
妓女就是妓女,树就是树,房屋就是房屋,懒汉就是懒汉,它们都应该呆在自己该在的地方,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显然,作者一边愚弄底层,一边维持的是所谓的秩序。
再看他获得小丑服的手段、让别人穿上和脱下小丑服的方式:
不知道在哪里得到这个盒子,艾比好不容易用一片抹了黄油的面包外加一支弹弓将它哄骗过来。
艾比和弗雷德不顾埃尔塔的阻止和阿比盖尔的挣扎,强行将他身上的小丑服扒下来,为此还弄伤了阿比盖尔的胳膊。
三个好朋友怒气冲冲地将莱尔揍了一顿,又将他身上的小丑服扒下来。莱尔被揍得两眼乌青,哭哭啼啼地走了
让奥萝拉穿上小丑服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这个爱美的姑娘始终不肯穿上这件又脏又破的衣服,最后弗雷德答应付给她五十美元,她才勉强穿上了。
在人们的强烈要求下,艾比和弗雷德等人不得不将小丑衣裳从奥萝拉身上扯下来。
充满了欺骗、引诱和暴力。
这篇看上去西化的小说,人物、情节、语言、结构,甚至人名、地名、标点和排版,似乎都无可挑剔。但作为过年主题征文,它是不沾边的,拿一篇不沾边的作品参赛,我想作者应该是拿来检验评委和读者的审美能力。甚至不排除这是一篇译文,作者用它来考验评委的阅读面。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并没有明确的证据,尽管我在晋江文学城非常巧合地看见阿比盖尔和小丑,也只能说是巧合罢了。阿比盖尔这个名字,就和赵钱孙李一样,是非常大众的名字。而小丑文化,在西方也有很深的渊源。百度随便一搜,小丑服改变主人的视频眼花缭乱。晋江文学城中涉及小丑的连载也屡见不鲜。
如果吹毛求疵,我也仅仅找出下面这句,我暂时认为比喻不当的:
埃尔搭跟在马车后面急急地追赶阿比盖尔,像一枚炮弹一样。
是否是译文没有准确把握?
小说最后写到,许多人因为穿了小丑衣裳打起架来,不少家庭破裂,夫妻离婚,父子成仇。事实上,这不是小丑服的错,还是因为他们让别人穿上又让别人脱下来的缘故。再次暗示读者,谁才是小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