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3-11-15 10:35 编辑
小时候去山上捉蝎子,目的是为了换钱,但有时候也会意外地演变成一种乐趣。我们村北有座小山,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植被。这样的环境腐殖质少,昆虫就少,相应的以食昆虫为生的蝎子就更少了。但它离家近啊,有时候中午放了学也会带上工具去那里碰碰运气。
那日,我在北山上转了半天也没有捉到一只蝎子,很感沮丧。于是,不死心的我就来到山脚下的一条天然季节性排洪沟里继续寻找。不一会儿,在沟底的砾石下还真就捉到了一只很健壮的雌性蝎子。一般这种离群独居的蝎子就仿佛草原上的独狼,往往更具攻击性。我用镊子捉它,它极力反抗,双螯挥舞、尾刺蛰擦的竹质镊子吱吱作响。
蝎子有些类似螳螂,雌性体大丰满,雄性体瘦而略小。从美学的角度看,雌蝎是一种橄榄样的体型,坚硬的脊背上生着数条横向条纹,翘着一条威武霸气、末端带钩的粗尾巴,分明是一位凛凛不可侵犯的女汉子形象。
雌性蝎子体型匀称健硕,又因其腹侧肌肉暗青色,自带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杀气,我乡称之为“青克郎”。久而久之,“青克郎”就成了毒蝎子的代名词。比如偶尔有人被蝎子蛰了,人们就会很夸张地说,谁谁被蛰了,是只“青克郎”。意为很痛苦、很严重。事实上,大部分蜇人的蝎子都是雌性“青克郎”,因为在自然界里,雄性蝎子所占的比例,似是比较小。
我把那只雌蝎收在罐头瓶里继续翻找。泄洪沟里蝎子也稀少,我几乎翻遍了沟里的所有石块,却再也没发现第二只。这时候,我已来到了沟端一个叫做“蛤蟆嘴”的地方。蛤蟆嘴,是沟壁上一块凸出的怪石,因其形似张口的蛤蟆头而得名。我在蛤蟆嘴下翻动石块时,发现了一只穴居蜘蛛。这只蜘蛛体型略小于学生用的算盘珠,它通体包裹着漆黑发亮的外壳,生着两只带钩的黑色巨牙,一对黑亮诡异的大眼睛警觉地环视着四周。直觉告诉我,这蜘蛛一定有毒。
我看了看静卧在瓶底的“青克朗”,突发奇想——何不让这两个怪物大战一场呢?于是,我用镊子把蜘蛛捉进了瓶子里。刚开始,两只怪物都很谨慎,互相打量着对方,估量着彼此的实力,没有动作。稍后,蜘蛛略微一动,敏感的蝎子立刻前冲,它双螯猛然钳住蜘蛛的腿部,与此同时翻身翘尾,锐利的毒钩精准地刺中了蜘蛛的躯体。不过,黑蜘蛛遍体都是坚硬的铠甲,根本刺不透。
这时候,受到无端攻击的毒蜘蛛发怒了,心里说,何方妖孽,竟敢太岁头上动土!随着,它用带钩的牙齿拼命噬咬蝎子的身体,欲致这个不速之客于死地。怎奈蝎子也是金甲护体,它把稍显脆弱的胸腹部背向敌手,令蜘蛛无计可施。
就这样,蝎子与蜘蛛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厮打着,各不相让。最终还是蝎子技高一筹——它那钢针样锋利的毒刺,像生了眼睛,在蜘蛛身上游走试探着寻找破绽,最后从蜘蛛牙齿间的缝隙里刺进了蜘蛛身体。只见蜘蛛浑身一颤,立刻就失去了生命。看这场激烈的打斗,可比看斗蟋蟀刺激多了。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蝎子动作敏捷生性凶狠,甚至人类看到它自卫以及攻击猎物时的反应速度之快、目标之准确,会大感疑惑。不过,再厉害的猎手也会有克星。蝎子的克星就是普通的家鸡。
因为活蝎子收购点在距村子十几华里的城里,一般是蝎子积攒到一定的数量时,才值得去一趟。平时孩子们偶尔捉个十只八只的,家长会拿来喂鸡。蝎子对鸡似是天生畏惧,它从瓶子里被倾到地上后,见了鸡会惊惧的四散而逃。但它怎么会逃得掉呢?鸡吃蝎子时,避开毒刺,很敏捷地连啄带摔,然后一口一个,就像吃可口的点心。
据我观察,鸡对蝎毒也有一定的免疫力。记得有一年春末,家里养了一群小鸡苗,鸡苗长到约有半月龄时,我有意无意地倒在地上十来只“青克郎”蝎子。稚嫩的鸡苗见了蝎子竟毫不畏惧,上去就啄。大部分蝎子都被这群儿童拳头大小的小家伙啄死吃掉了,其中也有一只小鸡发生了意外。
一只黑色鸡雏啄食蝎子时,不小心被蝎子蛰中了脸部。小黑鸡惊叫了一声,逃到了一边,然后羽毛下垂神情萎靡地躲在角落里发起了呆。当时我认为这只鸡崽会中毒死去,因为一头千斤重的黄牛被蝎子蛰了,都会疼的乱跳,一只十几天大的鸡雏怎能顶的住这剧毒呢?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两三个小时后,那只鸡苗就像什么事也没法生过似的,又活蹦乱跳地到处觅食了。
“青克郎”也有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