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3-10-24 11:29 编辑
比历史更壮阔的那个人
事件发生于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冬。这天午后,一艘官船停靠在长沙湘江岸边的一处船埠,一位垂暮老者立于船头迎接一个布衣书生。大概是因为激动或惶恐,书生在老者一众随扈的注视下,登上桥板时竟一脚踏空失足落水,成了落汤鸡。老者觉着好笑打趣道:“此为君之见面礼乎?”书生抱拳行礼,脱口应道:“他人敬公,五体投地;晚生敬公,五体投水。”不仅化解自己的窘态,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老者是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此前不久,他因虎门销烟获罪,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流放三年,但他并未消沉,而是凭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在当地开荒垦田、兴办水利、加强塞防……而书生则是三试不第,返乡靠教书为生的左宗棠,据说他只有一位学生。林则徐时年64岁,左宗棠37岁。
历史总有深邃而诡谲的神力,所有奇遇都被赋予深意的安排。一个是名震天下的封疆大吏,一个默默无闻的草野书生,可谓天地之差,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俩秉烛触膝彻夜长谈,终成一段忘年之交。这在庙堂之高高入云端的时代,也算是一则奇闻。林则徐慧眼如炬,认定左宗棠是个旷世之才。他把自己牧守新疆三年收集编制的新疆地图、物产资料和治理方略悉数赠予左宗棠。临别之际更是手录一联予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赏识与提携之意溢于言表。左宗棠一生行迹遍及江南塞北,此联从不离身,视为师表。直到暮年,左宗棠常念及早年拜晤林则徐,并得其赏识与推荐为平生“第一荣幸事”。
他出任陕甘总督时的“不论汉回,只重良莠”之策,治理新疆时的“授民农法,垦荒屯田”方略,无不深受林则徐当年的谆谆教诲。这次历史性会晤,注定了那个羸弱帝国的两个肱股之臣光耀古今的交集时刻,造就了他们波澜壮阔 不屈不挠的人生格局。20多年后,当左宗棠挥师西域,他已经胸有万壑了。
1864年新疆爆发民乱,南疆北疆多地建立割据政权,与清朝互有攻伐。中亚的阿古柏借机崛起,这个人从一个娈童发展成一代枭雄,凭借的是其过人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军事上他骁勇善战,杀伐果断,用兵之道稳准狠;政治上他联英联俄,得到空前支持,并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册封,在短短十余年间侵占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大部分地区。1867年5月,阿古柏建立“洪福汗国”,自封为王。而伊犁河谷被沙俄以替清朝“守护”之名出兵占据。
此时,清廷内部也争斗的很厉害,李鸿章等人主张专注“海防”放弃“塞防”,不愿发兵,散布“出兵必败”论。左宗棠力排众议,上书慈禧太后力陈新疆事关国体,失去新疆大清将亡。后朝廷命其整肃军务,率军出征。当时,清朝既无钱也无兵,左宗棠的6万大军有3万老弱残兵,另3万是其亲自招募的家乡子弟兵湘军。他以个人之名向胡雪岩等豪商巨贾借钱筹措军饷,向外国洋行贷款购买军火。他时年已经68岁,患有严重的瘙痒和咳血症,他预感到自己有可能回不来了,命人扶棺西征,大涨士气。
左宗棠放弃了南北疆共同讨伐的主张,先出兵北疆,收复北疆之后再进军南疆,这样可以避免南疆冒进被敌人反杀的局面。同时,他要下一盘大棋:既要剿灭阿古柏在南北疆的势力,又要通过军事与外交手段收复伊犁。他制定了攻伐与招抚并举的策略,大军入疆后“一月驱骤三千余里”,所向披靡,迅速扫平北疆,并向南疆快速挺进。1877年5月29日,内外交困的阿古柏猝死喀拉沙尔,其子伯克.胡里继位。不久,“洪福汗国”崩溃。伯克.胡里率领残部逃回中亚河间地区。至此,新疆收复之战结束。
此番大捷并没有让左宗棠的心情有多放松,相反愈加沉重,伊犁还在沙俄手中。进军北疆之前,沙俄答应待清军收复北疆之时就是归还伊犁之日,可当南疆都平定了沙俄却再不提这档事了。左宗棠深知阿古柏的实力远不及沙俄,而伊犁河谷又是链接南北疆的重要地段,失去伊犁,南北疆被重新占领是早晚的事。因此,他一方面推行“授民农法”,屯垦边疆;另一方大力整军备战,威慑伊犁。
1880年,清廷与沙俄在彼得堡重启了伊犁最终归属的谈判。左宗棠审时度势,果断发兵伊犁,他再次抬棺亲征。1882年,沙俄迫于压力与清朝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虽然这也是一份卖国条约,我们从此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大片土地,但照比此前签订的条约,我们收回了伊犁河谷,以当时的境况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至此,左宗棠收复了整个新疆,他还多次上书朝廷在新疆建省,并将首府从伊宁迁往现在的乌鲁木齐。不久,他调任两江总督。
左宗棠其后的人生轨迹,我想简要摘录一下他的墓志铭:
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时任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他自请赴前线督师,至镇南关大捷。“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抱垂暮之病痛之躯,亲临福州布防,组织“恪靖授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9月5日病逝福州军中,谥文襄。临终前, 他还自责“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死不瞑目”,爱国之忧,感人至深,不愧为杰。
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从长沙县黄兴镇过东山大桥,南行约2公里处。1975年和1977年,左宗棠墓被两度破坏,特别是后一次是以修路为名,说是墓地影响到公路的走向,但当地人认为这只是借口,因为,那些人炸开墓室后发现并无金银财宝,只有尸骨和辟邪首饰。在他们的认知里,一个搞过洋务运动和征伐无数的朝廷重臣,怎会如此寒酸?所以,也不管左公遗骨暴露天日,愤愤离去。当地人黄佑春一直是左公墓的守墓人,他的后人黄志清在左公墓被第二次破坏后,连夜将左宗棠散落一地的尸骨和碎衣整理入殓,却没有能力修缮墓地。
多年后,王震将军途径此地见到左公墓的惨况后大怒,这位同样在新疆建立举世功勋的将军一定是隔空对左公怀有惺惺相惜之感。在他的批示与督促下,左宗棠墓得以重新修缮。墓碑题刻:清太傅大学士属靖侯左文襄公之墓。两侧华表刻联:
汉业唐规西垂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