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8-25 11:42 编辑
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相对应地,孟子说:“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在这两句话里,劳=惠,忠=教。若以佛法类比,分别相当于 财布施 与 法布施。
单说这个“惠”字。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孟子也评论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孔子只有评论没有论据,孟子給出事实依据: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对此评论曰:“惠而不知为政。”
什么才是好的为政呢?孟子接着说:“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即惠人也。“每人而悦之”,相当于“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日亦不足矣”: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好的为政则是“行辟人可也”。所谓“辟人”,即“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所谓“法”也。后世分化包含两步,一者类法家墨家之法,曰: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
一者类儒家之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至于子产,则如: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孔子始则曰“子产惠人也”,终则曰“子产仁人也”。孟子闻之,如之何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