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4|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画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6-16 0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这个帖子去年写成时,除开结构性问题,其他地方自我感觉良好。

现在想明白怎么弥补结构缺陷,打算增加穿插数百字奶奶的故事,突然发现句子木木的,辞气呆呆的,根本没有心情改写。

隐隐约约知道当时李元霸为什么三次都没有读完这个帖子咯。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6-16 07: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2-6-16 07:43 编辑






一,

奶奶家的山水边多茶树。其中有一棵古茶上千年,每年盛花时开两万六千余朵,四周黛峰碧树皆拜伏。为这树茶花,十年来我每年都跟奶奶回乡下,耗在这儿少则两个多至三个月。告诉我树上开两万六千余朵茶花的人大都过世,而最先数出花朵的老和尚还健在,天天听水声,看山色,数茶花而已。老和尚说,茶花开他就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个字对着一朵花,满树花开时要唱一百遍。

今天画有些得意,又渴望喝奶奶熬的蘑菇汤,就冒雨从山里回家,給奶奶看画,也折回一束老枝茶养在案上花篮里,奶奶有功夫也会端详着添上三两笔画,花外作画,画里开花,很后现代的风格。我埋头喝汤,奶奶侧着头脸看画。汤是三种蘑菇熬成的,一种橡树蘑,一种松树菌,还有一种茅草菇,搭配得恰到好处,香清气远,奶奶说绘画时水墨成五彩就像这汤味儿要把握好火候儿。可是我不作声,没赞美奶奶善庖尤善汤。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只能在自己心里盘旋,味儿才浓,发出声传出音去,意思就刹那间远离自己的本心,变得淡薄,甚至僵化,心也就会给牵偏缠歪,位不安,味不正。奶奶往常看过画,会指着某一朵说:

"这朵上有风兴……"

"这朵上有鸟啼……"

"这朵上有云飞……"

这次却说了一长句:"不待外境,不缘内机,归自然而生气韵,见本色而得天真。"我说,奶奶所见与老和尚略同。

老和尚开口跟你说话了啊?

他说:"息妄得真,妄息得生,一切心生乃得实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6-16 07: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2-6-16 07:36 编辑






二,

老和尚法号无云。几乎从来没有一人曾见他说话,没有子云子曰,却又有不少传言说他说话有味道有门道。这两年冬天多雨,又遇上疫情,我就时常住在禅房里,隔七八天回家看奶奶。禅房几年前早就赁来一个小独门独户,平时搁一些画具和日用品。窗户开在悬崖深涧旁,门和锁都重新安全加固,夜来数星照在锦帐里,不闻禅声闻诗声:

水深鱼畏避人影,
云浅鸟争追月啼。
满野松风拦不住,
花香染梦逐山溪。

也没有见过无云老和尚吃饭,我搁在他身边的果汁饼干都没有动。他一年四季都不换衣服,身上经常落满了鸟羽与花香,浑身上下挺干净。我亲眼目睹他怀抱大石走入溪谷,和衣沉入水底,闭气静坐,身心与水融合,阳光在水底随时变化组合七种颜色,风声比平时坐在风里更大,鸟鸣和云影缠绕在自己的发须里与水草一起沉浮,七天七夜之后走出来,抖一抖头发水片散成珠,挤一挤眼水珠串成线,重新坐回树下,但见热气腾腾,浑身如碳火,一会儿衣服烤得又干净又干燥。

"带你去看看山里鱼鸟相鸣吧,奶奶?"

"山里路好走吗?"

奶奶家门前,山坡下是一条小溪。夏天小溪肥腻,水急而浊,秋后会瘦销起来,水面明净,天上的云也明明白白,彼此照见,相依相扶,迤逦远涉。在云和水之间,摇摆着杂树和杂花,树想高到云间,花却落在水上,鱼群和鸟群一起挤进同一块云彩里,霞光給风吹散,染红云头,染红鱼尾,染红各种温暖的虫鸣。

远处是深山。小溪泛尽,在两峭壁间成为一个深潭,深到四季皆碧,常年皆凉。溪边的小路也结束在山壁与丛林,但闻禽语,不见兽行。就连本地人也大多止步于此,一辈子不作前行想。细心的人又会疑惑,潭边的那些大石头,不是水冲下来的,摆放也错落有致,好像人为设置,故意阻止什么,或者有意提示什么。

细细观察,大起胆来,南面爬上山腰,折而向西,沿一条细梁跨越到另一个山峰,在林中曲折绕行到峰南坡,向上,向东,攀行到第三个山峰,豁然开朗,人站在滚滚白云里,四面都是阳光,山峰次第绽开,一圈又一圈,像青莲开在白水。远处露出一个屋脊,脊上铃响,还有旗子在飘。三步一停两步一望,行数山合沓间,一峰吐云,一峰送日,一峰归鸟藏。夹路多松樟橡杉,雨蒸日炙,香气扑人,衣袖发梢尽为沾渍,撚之皆有龙麝气。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6-16 07:32 |只看该作者













三,


奶奶还问老和尚得有百二三十岁了吧?


他脸色饱满红润,看上去跟奶奶差不多,也就六十来岁吧。奶奶哈哈笑成一枝山茶花,说禅院已经很久很远。民国二十来年,中国屡有大事发生,明溪镇东郭居士家也发生系列大事。先是菖蒲开出五朵花,朵朵饱满美好。东郭居士不知应在什么祥瑞,照旧日日吟论语,夜夜诵法华而已。夫妻生活兼顾儒家八纲和佛门八誡,每年三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夫妇两次同房,其他时候相敬如兄弟。再转过年来秋天,夫人一胎生产五子,母子俱平安健康。东郭居士欢喜无限如闻大道,必欲以一百亩良田馈赠大夫;大夫不受,东郭居士坚持。最后互相让步,商议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大夫是我曾祖父。奶奶说他一生所爱有三:好医,好易,好画。因为天天有人登门求医问卦,求鉴字题画,忙,忙到吃不上囫囵饭,自号"省三膳大夫"。东郭居士过午不食,与省三膳大夫交情甚深,经常一起观画。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民国时期有一宋本藏在故宫,民间流传四本宋时御府官搨本,景物布置各不同,俱有生意气韵,比较张择端本并不失神彩笔踪。明溪镇上有宋官搨二本,艺术性远高于包括明本和清院本在内的几十卷摹本,一本在东郭居士家,一本在省三膳大夫家。


省三膳大夫坚辞一百亩诚赠之田,建议东郭居士折钱折工,到山中建造一处禅院,实际上以备乱时避难。从明朝开始,倭国就屡有五六百人大海船侵犯中国,都必会波及明溪镇。现在又占领东北,南下中原自是必然之事,明溪镇当然要再遭荼毒。面对世仇,二人提前数年早做应对之备,选择镇郊的一个山头,隐蔽,开阔,干燥,水源充足,光照通风俱佳,又多选心腹,悄悄营建山中禅院。安排妥当,省三膳大夫天天去居士家观画。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6-16 07:33 |只看该作者













四,


省三膳大夫细细观看画卷,到处荡漾春天的生机。春风遍田野,春烟满村舍,阳春里桃花,绿杨和细柳渲染出多姿多彩;春意闹城市,百姓踏青春,商铺,城楼,街道上春声熙熙融融。春风路上有轿夫,挑夫,马夫,春水汴河里有货船,画舫和扁舟,一切都流动,一切都生动。


孙羊正店充满人气。买卖鲜花的蹭其流量,说书的借其人场,栀子灯的光也借来暗示正店里还有蠢蠢欲动的窑姐儿。酒桌上摆着注子和注碗,注碗里盛上热水温一温注子里的酒。生意旺,财气自然旺,紧挨城门摆上一台大架子秤,商贩们在报关纳税。生意火,火气也在潜伏,所以必须注重消防,居民区内都设上望火楼。每一笔画都是春秋笔法。


林林总总,省三膳大夫感受到一股强大力量,像木拱桥下的大船,河水以巨力浮载船体,船以大力控制船速与船头,桥上人和船上人极专注地操心操力……一切力量聚起来,一切力量传出去,一切都以一股力量联系在一体。这股力量是内在的,又是开放的。百姓充满活力,市井充满生机,天下熙熙攘攘而自由经济,惟妙惟肖地表现在士夫之画里成为自由思想,万类自然竞自由。自宋而后,元蒙多欲而好勇,朱明多欲而忌刻,满清多欲而懦弱……于是自由成为任性,缺少平和气象,百姓生活于是偏离正道。想来岂不郁郁闷闷。


省三膳大夫展开画绢,泼上心里的郁郁之意和浩浩之气,洒进胸中的温情与怒火。他不愿照着葫芦画瓢,从未笔墨随身观居士家画。他想师古人神韵,传自家气象。古人精神融入自己的心血,发出自己的力。他心中凛凛,现在感觉自己不是画家而是大夫,手中画笔其实也是针灸。每一笔画在绢素上,仿佛针灸入人穴位,能感知画中人物花禽的体温,脉搏,呼吸与感受。他的心与事事物物都是相通的,同气相求在画上。风从那个方向吹来,才有那样的水纹与衣褶;阳光从云层里泄下来,花色和脸色便有不同的光芒;上坡路的驴和下拱桥的马,鬃毛梢头抖着不同姿势与力量;桥头袖手的人与船头甩膀子的人都关注船过桥洞的精彩,所以有相同的生动神态……省三膳大夫出入春风里,一人神游千人之心,无人我众生相,官知止而神欲行,笔落乃见众生,众生栩栩如生。如此忽忽数年。屋顶上只需再添两只鸽子,省三膳大夫便可设宴与东郭居士论画到酒阑,论世到月阑。


东郭居士突然离家失踪。原来,倭寇入侵中国前早已精研《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无不了然于胸。倭寇进军路线半步不曾偏离《读史方舆纪要》所记"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因此明溪镇人并没有急于躲进山上,按照那种行军路线,算来确实还有些时日可供周旋。可是,某年月日日倭溃败,败兵仓皇逃窜进明溪镇,顺手牵羊而占领此地,并急求东郭居士出任地方长官,维护倭国统制。东郭居士连夜烧毁家中保存的镇上租约,地契和债券,交代几个敦厚家人看好家,与夫人和五幼虎子洒泪而别,独抱着心爱的《清明上河图》隐于夜色。有人回忆说,当时远远看见东郭居士躲不开如影随形的日倭小分队,最后在山头静坐片刻像是在念经,然后纵身跳入山涧,长袍飘飘,绢本宋画飘飘,东郭居士先是給挂在树枝上,绢画和长袍碎裂,正有两只巨大的大鸽子展开长翼,托护居士坠入涧底,后不知所踪。


"居士也爱宋朝那股活泼之气象,自由之气韵啊,奶奶?"


奶奶沉吟,仿佛在摩挲画里画外种种人事。嫁到爷爷家,奶奶最喜欢在鵞溪绢上绘画,更爱刺绣河图,自家的官搨本刺苏绣,居士家的摹本刺湘绣,现在还在粤绣呢。她以针为笔,以线作墨,常传笔墨难传之神彩,细细揣摩,颇助我悟入用笔之精微。


省三膳大夫日夜寻找东郭居士,仔细勘察坠落现场,袍子和绢画碎在树上和灌木丛中,树干上隐隐有树皮掉落,也有人皮沾在树皮,断定东郭居士是从树上滑下来,受些皮肉苦,不会有筋骨之伤。心上渐渐轻松起来,二十来天后,又悄悄去禅院周围的山头,仍然没有发现居士,知道居士不会随意躲进禅院,暴露整个镇上的大秘密。黄昏,回家路上遇到两个年轻白衣女子说,找不到失踪的主人,主母不准回家。夫人看看省三膳大夫带来的两个女子,一个叫玉哥儿,一个叫文哥儿,长颈长腿,圆脸圆眼,说话轻捷,很是喜欢,说,"留下吧。努力加餐饭,做工莫偷懒。"就嘱咐她们立即换上镶孔雀蓝对襟和领袖的白衣,配米色刺绣红梅花的裙子,开始熨衣烹茶,拾掇屋里屋外。她们走路轻快,欢喜雀跃的样子,可是端在手上的茶并没有一滴会溅出来,一家老少总会隐隐约约地纳罕。玉哥儿似乎心有感应,在打水洗衣时会撩起裙脚,脚脖子上露出深碧的玉环,说小时候戴上的,长大以后拿不下来,因此走路有些小不舒服,反正也早已习惯成自然。


又一天,省三膳大夫沐浴更衣,继续临摹河图。既然东郭居士与画俱已失踪,且出己意完成最后几笔:屋顶上的鸽子是欲飞开呢还是要落脚?爪子会落在一片瓦上呢还是抓住两片瓦缝啊?眼波作什么神态呢?沉思久之,太阳西照,正是禽鸟归栖时。省三膳大夫缓缓举笔,笔意游于妙心,游于神理,游于气象……突然两只鸽子飒飒飞进画卷,长颈,长腿,圆眼,眼波婉转,毛羽流彩,欲振非振,爪子似退似逸,脚脖子上圈着深碧色的玉环,隐隐有青光。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6-16 07:34 |只看该作者













五,


第二天午后,细雨如洒雾,我回溪山看花。无云老和尚枯坐树下,我说:


"奶奶说在家人不知出家人之礼,先奉旧画一幅,以求正法眼,他日有暇爷爷奶奶会一起专程拜访大禅师。"


无云老和尚微微睁开双眼,眼里精光隐隐,仿佛山外历史在流逝,又仿佛山中流水著花影。画尾是省三膳大夫的题跋,曰:


"此本乃东郭居士家旧物,与吾家藏本俱出宋画院官搨之超粹者,向为居士宝爱,不轻易示人。及居士一朝得五虎子,欢喜胜闻道,乃常展卷以贺,余与荣观。细思其神韵,默识其笔墨,及归,沐浴然后以腹记而意临之。历十年而后小成。本欲暇时与居士畅饮聊以取乐,不意居士林栖以明志,不与倭丑共檐井,思之郁郁,忧之郁郁。省三膳大夫。某年月日"


无云老和尚好像有点点兴奋,说:"省三膳大夫竟能得古人意以至于神,复开拓新境界。固当代为小檀越阿末儿说法也。"然后指着鸽子教我细看,其爪子在落与离之间,眼波在流转与寂静之间;在无间中看出有间,便是厌离,便是欢喜,便是法界无碍。因题跋。我看见无云老和尚若虚若实地挥笔,以秦篆入汉隶,一字一态,字字天真,仿佛溪岸千年老野山茶,花开空中,花落水上,不须依傍而自成依傍也。默读其跋,字里行间铺满淅淅沥沥的鸟鸣与松涛如堵,曰:


"《阿含经》云:「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于意解得「厌离」二字义,则心得澄明而大欢喜:作事得其真切,作文得其真情,作人得其本真本色。无云。"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6-16 07: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确实见过此文,决定再好好读一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6-16 09:14 |只看该作者
有一事不理解
禅宗里
有无
是非
是无解,不可解之问
为什么他们的名号往往喜欢取“无”作为首字呢
无与有,我取有,所有,名“王有根”
大与小,我取大,所以,两个和动物直接有关的马甲北极熊,孔雀,都是大兽,大鸟。
但从没有傲娇的心态

从文中的名字跑题说了说
此文,之前度过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6-16 09:49 |只看该作者
杰尔索米娜 发表于 2022-6-16 09:14
有一事不理解
禅宗里
有无




禅宗取名不拘一格,有地名,如 曹溪,东坡居士,有按照辈分的如 慧能。

这个 无云  其实是个居士,后来落难不得已成为和尚。他取名 还属于文人做派。这个 无字,也不是 无是非,无云和尚是非鲜明,不给日本人当地方会长,所以跳崖。他这个  无  字,就是心如明镜的意思,心上不染尘埃,一切都照在光明里。


佛法的 无,空,基本都是这个意思。


一切照在光明之镜里,从镜子的这一端讲,就是空,就是无;反过来讲,镜子照见的一切事物,就是  有。

有  和  无,是成对出现的。但是用语言讲出来时,只讲一端,另一端不用讲,自然含在里面。

说  有  的时候,自然也在 说  无,说  无 的时候自然而然也是在说  有。



因为话不容易说全,经常说半边,所以佛说法之后,都会追加一句:我说的法,不是字面意思哦,实在意思在句子背后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6-16 09:5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6-16 07:49
确实见过此文,决定再好好读一遍。





恐怕不堪卒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6-16 10:13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6-16 09:49
禅宗取名不拘一格,有地名,如 曹溪,东坡居士,有按照辈分的如 慧能。

这个 无云  其实是个居 ...

1,关于文字的能所指
有些听闻和经验
哥林多后书三章六节中启示说,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义,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义是叫人活。
2,写得很唯美,有常识,又有些思辩在其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6-16 10: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家国巨变风云,有泉林鸟舍雅意,有士夫桀骜风骨,有儿女绝世情怀
每一个字都静心洗练,于豪端蕴风雷,好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6-16 11:26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2-6-16 10:34
有家国巨变风云,有泉林鸟舍雅意,有士夫桀骜风骨,有儿女绝世情怀
每一个字都静心洗练,于豪端蕴风雷,好 ...




看了这段话,头皮上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仔细辨认,确定那是  尴尬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6-16 11:31 |只看该作者
杰尔索米娜 发表于 2022-6-16 10:13
1,关于文字的能所指
有些听闻和经验
哥林多后书三章六节中启示说,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义,因为 ...




这个启示,在庄子的文章里也经常看到。

其实吧,佛,基督,老子等等人都有这个同样的意思,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手段。就像王羲之的 一个  点 画,其实 颜欧柳褚,苏黄米蔡,赵董祝王,都在学他,他们内在的笔法是一样的,外在的表现形态各异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6-16 12:09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6-16 11:26
看了这段话,头皮上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仔细辨认,确定那是  尴尬

抱歉,要不我删掉?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6-16 12:11 |只看该作者
嗯嗯。

你这是山色有无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6-16 12:16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2-6-16 12:09
抱歉,要不我删掉?





咱啥尴尬还没有遇到过啊,对不啦~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6-16 12:17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6-16 12:11
嗯嗯。

你这是山色有无中





近听水无声~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6-16 12:21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6-16 12:16
咱啥尴尬还没有遇到过啊,对不啦~

你这么一说,我也一块尴尬算了

不过这篇我喜欢,是肯定的,若是非要挑点骨头,感觉用词上匠气稍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6-16 12:37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2-6-16 12:21
你这么一说,我也一块尴尬算了

不过这篇我喜欢,是肯定的,若是非要挑点骨头,感觉用词上匠气稍重





当时的情况是,这边在举办小说比赛,字数有限制,使劲压缩,就干巴巴到不像样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6-16 12:4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6-16 07:49
确实见过此文,决定再好好读一遍。

你喜欢2那一篇,有小石潭记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6-16 12:50 |只看该作者
上次看了第二节回复说想起《小石潭记》,上次看到最后还以为奶奶是老和尚的初恋。

这次字儿比上次大点了,全看完了,一家三代全是画痴。

那么老和尚是见证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6-16 13:00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6-16 12:41
你喜欢2那一篇,有小石潭记的意思。

我也是这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6-16 13:0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6-16 12:50
上次看了第二节回复说想起《小石潭记》,上次看到最后还以为奶奶是老和尚的初恋。

这次字儿比上次大点了 ...

老和尚就是东郭居士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6-16 13:19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6-16 12:37
当时的情况是,这边在举办小说比赛,字数有限制,使劲压缩,就干巴巴到不像样子

你是怕写的太深,没人看得懂。
写得太浅,等于浪费笔墨。

有点两难。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6-16 13:5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6-16 12:50
上次看了第二节回复说想起《小石潭记》,上次看到最后还以为奶奶是老和尚的初恋。

这次字儿比上次大点了 ...




什么初恋啊,差着一代辈分呢。

无云和尚才最是画痴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6-16 13:53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6-16 13:19
你是怕写的太深,没人看得懂。
写得太浅,等于浪费笔墨。




小说么,就是街谈巷议,八卦,哪有什么深浅啊,唯有八得细不细,全不全,能不能头尾呼应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6-16 13:54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2-6-16 13:02
老和尚就是东郭居士吧





对。东郭居士跳崖后成了和尚。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6-16 14:11 |只看该作者
千言万语化成两个字;好美!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6-16 14:33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6-16 13:54
对。东郭居士跳崖后成了和尚。

这篇字,用字画贯穿了一条中国根或中国魂在里边。各色人物们的痴,有一种形而上的美,能引起强烈的文化共鸣。

我记得当初看电视剧《玉碎》时,也有这种感觉。只是这篇要更唯美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