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冬天。
晚上下班,天色已黑,走出办公楼,简单撒了一眼小广场,趁着大楼的灯光发现广场景观池塘边上,黑糊糊的好像趴着一个人,其实根本看不清。池水表面是结冰的,大概也有1/2公分厚,但低于岸边几十公分。我以为是附近小孩趴在那里敲冰、捞冰玩,担心危险就过去准备把他驱散。
走到跟前,原来是一个穿着棉大衣的老头,趴在岸边,一只腿脚还沉浸在冰水池子里,水池里一片冰层破碎,显然老头是掉进了水池,砸碎冰面,然后自己又爬了上来。我赶紧把他拖上来,棉衣湿水,很是沉重,又电话联系保安过来。
老头躺在地上,浑身发抖;我问他话他基本回答不上来,只含混的说掉进水池里了。让保安抬着老头进屋,面对大空调坐在椅子上,暖风呼呼呼的吹。又让弄来一个被子,帮老头脱去外套,连吹带裹。
至今惊奇,十几年前的老式手机,被老头拿那种塑料伸缩绳子捆着放在他的裤子口袋里,我找出来,居然还能开机。找出他女儿的电话——那时老头已经能较顺畅的说话了,给他女儿打了电话,说清事件、地址。
然后,我拿出自己手机录音,问老头怎么回事。老头讲,他去参加婚礼宴请,喝多了,路过此处不知怎的掉进水池。我又问一遍,还是如此回答。录音完毕,给保安交代几句,我就回家了。
路上,其女儿给我来电,表示感谢。我也没说什么,就提醒照顾好老人。我之所以录音,倒不是怕老头讹诈我,就因为那区域也算我公司区域,怕老头万一有点闪失,他家人混不吝找单位麻烦——比如水池没做防护之类。实际上,人家也没有。
我认为我救了这老头一命。灯光昏暗,如果不是我心地善良,担心小孩掉水里,就不会前去查看;而再晚十来分钟,可能这老头就完蛋了。而且,我相信,人们看到有人落入如此困境,大都不会袖手旁观,都会伸出仗义之手的。
扶不扶老人,就是一个扯淡的话题,因为我相信多数人都会去扶。百人百性,偶尔几个极端案例,本身只是一种少数的客观存在,但经舆论场上的传播,街谈巷议的发酵,似乎成了普遍现象,甚至成现代人性的表现了。这一切,就是社会舆论带来的反作用——不是所有的舆论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人,不能忘本;而舆论,能推动社会进步的要支持;可能引发社会退步的要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