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谜目里的俗物
谜语是古代中国民间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结晶,它的形式主要是暗指影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楼梦》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谜语当然不能少了。其中第五十一回薛宝琴薛小妹新编的十首怀古诗谜尤为出彩,并因书内没有给出答案,成为从《红楼梦》诞生至今未解的一个谜,吸引着众多红学家和草根红迷纷纷一试身手,可终因答案五花八门达不成共识,成为红学界一宗悬案。
笔者从谜目入手,尝试着一下破解这一组怀古诗的谜底。
首先我们都知道,谜语结构特征包含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 谜目,是指谜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围,是附加在谜面之后,为猜谜划定范围的一种提示性语言,如不规定猜射的事物的范围,猜谜者将无所适从、难以猜测。
比如《红楼梦》二十二回,贾母出了一个谜语道: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也出了一个谜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探春的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
这里的打一果名、用物、玩物三个谜目,就是给谜面提供了一个范围,目的关联谜底方便参与者竞猜。薛小妹的这十首诗谜的谜目是暗隐俗物十件”。
那么什么是俗物呢?度娘说是“俗物:1. 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2. 不高雅的物品。3. 通俗的东西。”这个解释里,通俗的东西范围广些。二十二回里的玩物和用物,应该都包括其中。可是这样的话,前面书里的谜面是给出谜底答案的,谜目还都能具体到是玩物用物上,这一次作者要设置悬念不给出谜底,他怎么可能在谜目上不像二十二回那样把这俗物具体到到底是用物玩物上,而是给出一个涵盖面广泛的“俗物”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曹翁给出了“俗物”这个谜目,就不可能不给读者提醒!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在第五十回里,找到了“俗物”的例证: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近的俗物才是。“湘云笑道:我编一个《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
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俗物在众人眼里可以是世俗庸人,也可以是宝玉猜到的耍的猴儿。这个就给下面薛小妹的十个怀古诗谜,提供了一个关于“俗物”的方向。有了这个例子,我们再解这十首诗谜也就不难了。下面直奔主题,进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