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论金 于 2023-6-19 11:57 编辑
谈一下执着这个词,谈这个词之前,先谈点别的,做个铺垫。
语言的功能,是让人领会的,语言不能代替我们所要陈述的对象,它的作用是通过领会,达成交流,心领神会的意思。好比我说“石头”,你心目中马上领会到“石头”的含义。我说“甜”,你马上知道甜是什么。像石头、甜、太阳、床、痛等等等,这一类,我们有直观经验的、有直接体验的,我们都是彼此领会的,很少会有误差。
然后会有一类词语,它描述的对象,是并非这种直观经验的、直接体验的东西,它的内在含义和人的个性化理解或者体验有关的,当我们说这样的词语的时候,可能就不太一样。“执着”这个词就是这样的词汇。执着这个词它既是日常用语,也可以在佛法语境下有独特的用意。那么当一个佛教徒说出“执着”这个词的时候,他想表达的内心中所领会的含义,却不是一般人心中所领会的“执着”的含义。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空性,佛性,觉悟,开悟,顿悟,自性,实相,这一类佛法用语,恐怕佛教徒、世俗人士心中领会的含义是不同的,甚至佛教徒和佛教徒之间,心中领会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除了佛教用语中这样的词汇,生活中应该也有一批这样的用语是因人所领会的感受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在工作当中经常遇到,我就特别重视销售和客户之间谈论这种词汇,各自表达的内在含义具体是什么。比如“供应链”、“分账”、“进销存”等等,不进行更具体的说明,这些词汇内在的含义差别会很大。
这类词汇,通常发生于这样的情形:当一个词汇,可以表达多种含义,或者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义的,这个词就是多义词。多义词其实是常见的,但有很多多义词不是放在课本中的常见类型,而是在某类具体的工作或者文化领域中存在的。例如基督教的爱,和我们日常说的爱,恐怕基督教徒和中国普通人领会的内涵就不同。
除此之外,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还会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三季人情况,这种情况,是一个人拥有一个经验,另外一个人没有这个经验。所以,当这个人向另外那个人讲这种他体验过的经验时,另外那个人是无法领会的。有句老话说:夏虫不可以语冰。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种:知识盲点。一个人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他向另外一个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的人陈述的时候,另外那个人也是领会不了的。好比我现在跟我儿子讲什么是空性一样,一时半会他是领悟不了的。
这两种情况下,你遇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流的走向。如果你遇到一个头脑封闭的人,你所讲的在他的经验之外,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外,因为头脑封闭,他只能驳斥你,因为人的模式是自我保护式,无知的东西对自己是一种威胁。
如果你遇到一个头脑开发的人,他就会就这种经验之外的,知识盲点的观点进行提问和深入理解。直至他也获得这样的经验和知识为止。
佛作为一个觉悟者,他的经验,就不是大多数人所体验过的。所以,作为学生,我们是从疑问开始的,就是从一千一百个为什么开始探索佛法。佛陀所讲的方法,变成了一种知识,也是大多数人知识的盲点,因为大家从没考虑过那些问题,那么,从知识的角度来说,也是从一千一百个为什么开始探索的。
讲了那么多的铺垫,我再说一下我领会的执着是什么意思。
先分个楼,有点长,免得写完弄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