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4-1-24 22:14 编辑
那天写《红河谷》时,写到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歌词:
停唱阳关叠
重擎白玉杯
殷勤频致语
牢牢抚君怀
当时因了这句"阳关叠"想起聂胜琼的《鹧鸪天》里有一句: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也提到“阳关曲”。
说起这《阳关曲》,可都是王维惹的祸。
安史之乱前,诗人王维有一个姓元的朋友远赴西北新疆上任,在唐都西安城外,王维送别元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的名篇《送元二使京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一出,立刻有教坊乐师谱曲传唱,名《渭城曲》、《阳关曲》。后被编入乐府,成为当时亲友送别必唱的曲子。从白居易的“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和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中晚唐诗人作品中多有提到“阳关曲”,可以推断,这个曲子在当时是多么流行。
到了宋代,多有词人按此曲填词,《阳关曲》又成了词牌。秦观有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
可惜的是,唐宋流传的这首《阳关曲》曲谱早散佚,明代恢复汉文化,有人改编了一首琴曲,命名为《阳关曲》,即我们现在听到的《阳关三叠》,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琴曲之一。
何谓"三叠"?以一个基本旋律变化反复,叠唱三次。“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从王维的那首诗开始,“阳关”一词就成了典故,乃送别之意也。
一首短短的绝句,可以对当世和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令人叹为观止且深慕之。
再说说下一个问题。
宋代有个做官的,叫李之问,在京都纳了一个名妓为妾,叫聂胜琼。后来李之问归乡,不敢带着小妾去见老婆,于是二人在莲花楼饯别。
李归家后第五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李之问偷摸把信笺藏了起来,不料被老婆发现了。
李妻读到这首词,“喜其语句清健”,被她的才华和真情所感动,自己掏私房钱帮李之问娶回了聂胜琼。
这是冯梦龙在《情史》中编的喜剧故事,我估计纯特么扯淡。有老婆出钱帮老公娶小三的么。
不过这首词写的是真好,特别后两句: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一拼。
这首词,不仅成就了聂胜琼,也便宜了李之问。
聂胜琼,生平不见于史料记载,只因在《全宋词》里存此一首《鹧鸪天》而名传后世。而李之问更是名不见经传,因了小妾的这首词才为后人所知。不知这位李大官人在天之灵,是喜是悲。
我读此词,一直有个疑问:这句“别个人人第五程”,是什么意思?
历来的解释是:“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
对此我有点怀疑,不太信服。
中国古代,用数字来泛指多、广,大都用三或九,“如是者三”,三思而行,三缄其口,九死一生,九牛一毛。
第五程,到底何意呢?我甚至怀疑这是版本问题,以讹传讹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