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去年做了小说,今年做了散文赛事,可见文心不死是六星人多么不堪的一种坚持。在这个全民带货的宏伟时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主旋律框架下,有一些人不忘初心,不耽于唠嗑谝闲话打嘴仗,不忘写点什么,究竟算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快乐,真不好说。
散文有很多说法,有太多不失偏颇的高论,对也不对。任何一种概括都有狭义性质,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文论可供参考。我比较赞同一种说法,虚构文体和非虚构文体。散文属于非虚构文体,据说包括新闻(糊弄百姓的不算),杂文,诗歌,书信,日记,等等。
有人把散文细分成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情景散文。也对也不对。出师表和与妻书以及为人民服务属于抒情散文,醉翁亭记和赤壁怀古,猎人笔记属于情景散文,安妮日记和背影属于叙事散文。我估计的不很对,是因为各种题材散文并不是单一的抒情或叙事,只是某种要素突出一些而已,因此就被定性了。人文类文章从来就比不了自然科学那样的分类准确。所有的文字能让你有代入感,对情感有慰藉或摧残,就不是不可原谅的。黑天鹅也是天鹅。
参赛文章《六哥》给我一些触动,如果从文字修饰上更严谨一点,并不比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差。
文章刺入人心的叙事莫不是生离死别,六哥刚好遇到了这样的事。去年,陪伴我亲家母十年的柯基犬去世,她哭了很久,情绪侵扰好几个月才好起来。比之于相交很久的亲人朋友离世,那种离愁和伤感该是怎样的的心力交瘁,能想到。看抖音,有个小闺女说,爷爷奶奶妈妈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我的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我和她很陌生,为什么我会这样弱不禁风?大概就是共情。看六哥就是这样。
行文如流水,没有任何阅读障碍。从首句的定音锤,到文末的些许感慨,叙述语言沉静内敛,就像礼拜二午睡时刻那样去感受死亡,越沉默越爆发到无法爆发,这个度把控极好,至少我是难望其项背。任何人都可以宣泄情感,但文人不能。
有文友提出了两个细节。一个是殡仪馆的场景描述,一个是哭得梨花带雨。我来正式回答一下。殡仪馆车水马龙,每个地方是不一样的,推己及人过于主观不好。这也可能印证了新闻上领导鼓励殡仪馆员工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的真实性。有一个词叫,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官方教诲没事,感冒而已,退烧就可以了。那么为何殡仪馆人满为患呢?从文章而言,这可能就是点睛之笔。
还有一个哭。很多时候睹物思人,很多时候从此不见的情绪爆发,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理由,吃着饭开着车走着路,突然就想哭,我只问朋友们,你有没有见过这种情绪突然迸发的经历?我见过。
当然,我建议作者把刷刷刷改成滴滴答答是多余。你不可改变我,我也不能改变你。
文人无能,只能把自己对抗疫怪相的无奈写在文章中,化在对朋友的怜惜中,然后哭我们还活着,而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六哥很相信***,我也相信。他按照指导说明吃了莲花清瘟,但我没吃,吃的是其它。他死了,我活着。他再无痛苦,而我继续恐惧着时代的一粒微尘如大山落下。
读书不多,见识有限,姐妹们担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