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3-1-31 09:02 编辑
过来填坑,聊聊宋朝,可是不知道说啥,很多碎片化的东西,都不系统引用这句话:宋廷的覆灭不是源于北方游牧政权的强势碾压,以及所谓的“弱宋”的那些硬伤,而是亡于因强大的先进性所导致的贪婪。
学习了。
目前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等我慢慢把胡乱看的系统想一想
有人把宋代比喻成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时代,因为宋代是一个有人文精神和思想的时代。
北宋的都城在开封,南宋的都城在杭州,积贫积弱一直是历史上对宋朝对外形象的评价,宋朝从初始就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女真啊,契丹啊,党项啊,蒙古啊一直在外虎视眈眈,所以宋朝的疆域一直是面积很小的,到了南宋,几乎是偏安一隅。宋朝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重文轻武的政策来自于帝王对兵变的防范,自宋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分裂割据局面。正因为这种薄弱,宋代政治崇尚稳定平稳,在敬畏里有一种宽容气质,士大夫主政开创了开明包容的社会风气。宋代的科举改革,相对公平,使读书人不论出身可以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平稳中打破阶层固化。在唐代,推崇贵游文化,贵族和门阀的政治生态影响了文化生态,记录的也是贵人名人轶事,而到了宋朝,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明包容,经济的发展,通过赔偿联姻退让等政治手段,维持了一段和平时期,宋代文化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缺乏家世背景的读书人因为饱读诗书从而走上政治舞台,让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更加优秀,他们并重理想和现实,雅俗共赏,宋代儒教文化的深入人心和新儒学的传承,士大夫们思考着人活着的时候该有所建树,死后该留下什么,于是留下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留下了儒教的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一个就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他们把儒教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在和佛教道教的思想意识的斗争中,意识到佛教修来世的虚无道教无为的逃避,而然儒教的精神指向现在指向他人指向内在指向承担。他们成就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气质。而随着宋朝明朝和儒教文化的没落,后世的人渐渐倾向于人性的本质和私欲,这些和一个时代相互成全的精神气质,渐渐没落。或许也不可能再来。
随便写一点好玩的
宋朝的馒头其实应该是我们叫的包子,而宋朝的包子,才应该是现在的馒头吧。
武大郎卖的炊饼,其实也是馒头,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烧饼,上面有一点芝麻。宋朝的馒头应该叫做蒸饼,因为避讳赵祯,而改为炊饼。
宋朝的馒头是带馅的,有各种肉馅的馒头,清朝以后对包子和馒头才做了区别,馒头无馅,包子有馅。
他们说,在宋代之前的饮食,大多是煮和烧烤,因为有了铁锅,所以到了宋代才有了炒菜,你看,如果你穿越,只有到了宋代,才可以吃上好吃的炒肉,而不是只喝汤吃烧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