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2-11-22 09:45 编辑
小蝶,你知道的,我不是个善于辩论的人,但喜欢看有内涵的辩论(性别优势除外)。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特别是我,小外孙上学之后,我一天难得说几句话。花甲之年扑面而来,每天除了家务,偶尔追剧,天气好出去走走,最大的兴趣就是逛六星。六星虽然人烟稀少,每天倒也能找几个喜欢看的帖子。我写“内卷”下的“躺平”,是因为在谋篇文字中,恰好见到有人用欧浪新闻中的一篇报道作为依据而证明欧洲因为疫情选择“躺平”而导致癌症病人无法就医(大意如此)。那一段文字是经过增减之后的断章取义,当时没有复制下来,后来又见到那人“性别优势”桃花,我很气愤,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临屏写了“内卷”下的“躺平”,并且把属实的报道第一段引用在文中。后来,坏菜骂桃花,我内心很愤怒,想好了要跟他理论一番,幸亏你及时出帖,桃花一句“你玩你的,你要知道,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被辱骂是常态,我练的就是这个。”我泪目,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西班牙是欧共体国家中经济最差的国家,经济增长什么的几乎年年排倒数行列,什么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现如今的情况,真有点名不符实。不过,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确实是中国底层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国家。曾经有机会出国的华人,相对其他国家而言“门槛”低一些。正因为“门槛”低,并且有环境可供华人创业,遇上国内小商品正是顶峰时期,政策宽松,聪明的华人在这两个国家踩出了一条以小商品为主打的贸易之路,这里浙商功不可没。
我一贯体弱,从小到老,不是生病中,就是在生病的路上,所以,我对医疗这一块特别关心。曾经为了看病穷愁潦倒的我,生死悬于一线、无钱送孩子读书,出国之后面对免费医疗、义务教育等这么好的福利,我能不惊喜吗?尽管我当初非常劳累,我一直坚持了解身处的环境和环境的变化,同样,从未间断对老家和第二故乡的关心,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朋友和同学。自然,也会作一些对比。
我时常是矛盾的,老家那地方,就是我说的鱼米之乡,至今还是鱼米之乡,怎么都不可能成为开发之地,倒是有点原乡味道,村庄上的房屋一般都是两层楼房。五六十年代生的人,如今都老了。九十年代初几乎全部外出打工,大多数还在外面,是否还会回老家,无法确定。回来了几个,继续种田,不过,孩子是不会回老家种田的。
记得08年、09年,外企退出中国市场时,我的表妹为了供儿子读书,带着12岁的女儿在广州一家外企锁厂工作了十年,工厂要搬迁,厂领导怕引起纠纷,说没有接到订单,要休整一段时间,什么时候接到订单再开门,不清楚,愿意留下来等的工人,每个月发400元生活费,厂里不负责宿舍,必须在外面租房等待,如果愿意离开,可以得7000元的现今,回家也好,再找工作也行,签字画押,与工厂两清。四十多岁的女性,没有一技之长,想再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很难,只得回老家种田。工龄短,得到的补偿就会少一些。尽管很多工厂搬迁了,并没有引发农民返乡潮。大多数人还是继续留在城里打工。到现如今的四个年头的疫情,同样没有引发农民返乡潮。因为一部分人儿女长大了,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更多的人知道,如果都回乡种田,各自耕种一亩三分地,土地里的收入是看得见的,而生活水平已经比以前高出了无数倍,回乡种田会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更加贫穷。正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回来,才会有现在活跃在农村的劳动者有充足的土地耕种。
表妹外出打工的十年,表妹夫在家种田,照顾儿子读书,儿子考上大学,婚姻、工作倒是挺好的,却买不起所在城市的房子,只得在老家县城买房,孩子依然逃不掉留守儿童的命运。女儿在工厂长大,因为没有文化,只能辗转工厂打工,遇到的婚姻几乎就是灾难,孩子直接成为爷爷奶奶的负担。表妹夫前几年得了糖尿病,还有其它病,不能种田了,虽说大病有一定的报销,看病来去的路费、检查费和不能报销的那一部分等等,几乎耗尽了家里的所有,听说,人也差不多快没了。太多看着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家庭,却因为家中一个病人导致返贫,这难道不是政策“内卷”带来的后果吗?
我一个堂表姐,两夫妻八十年代中期就在外面打工,儿子给爷爷奶奶带,孩子特别调皮,因没有好的引导,养成了不良习惯,害人,偷同学的笔折断之后丢掉,故意打翻隔壁左右的酱坛子,被所有人嫌弃,学校不肯收,十岁辍学。邻居同学骂,爷爷奶奶嫌丢人,整天不是挨骂就是挨打,结果得了自闭症。没办法,把孩子送给外公外婆带,外公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往死里打,好好的一个孩子,就这样废了。快40了,不要说结婚,连自己都养不活。
表姐原本耳朵就有点背,干活慢,在外面打工也就只能顾自己,不幸的是,十年前得了糖尿病,三年前表姐夫把她和儿子送回老家,给他们租了一间房住着,今年表姐夫满了六十,算是退休,手上有几个钱,回来与另一个女人好上了,提出离婚,前段时间出车祸,昏迷了两个月醒来之后,得到了一些赔偿,还是要离婚。我不知道表姐母子两个将来怎么办,房子没有、社保没有、医保没有,他们在外面打工三十多年,什么都没有拉下。这样的现状,难道与政~府机制“内卷”无关吗?农村独生子女问题谁还记得?这样的例子说多少有多少。
回头再看看我第二故乡的人,居住在城市边上,开发成城市之后,房屋拆迁,生活过得富足,悠哉悠哉。曾经乡土气息满身的人,如今走出去谁能说他们不是城里人啊?外表的变化,仅仅是换一身衣服就可以解决。但是,老百姓活得是否有尊严,不是自己说了能够算数,***机制可以赋予,不是吗?
西班牙虽然经济不景气,但这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在世界上是排得上号的。时至今日,依然免费医治踏上了他们国土的人。
小蝶,你说得没错,福利是国家的沉重包袱,西班牙也是一样。以前经济好的时候,新生儿生下来***就供应奶粉和尿不湿,还补助钱。现在没有了。还有一些福利也取消了,但是,对于教育、医疗和养老是底线。至于德国吧,他们的经济发展非常好,生活水平在欧共体排前面,报道中的“负担”肯定有,怎么解决的我也不清楚,对民众的生活不会有影响。
其实吧,我不会愤怒任何人拿国内和国外的疫情防控模式相比较的,对于防控,将会成为永久的话题争吵不休,口水战满天飞,谁爱怎么说尽管说,国内怎么防控,估计要中央说了才算数。全世界的人都在等待一款有效的新药研制成功,被新生儿接受,这才是根本。
啰嗦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讲清楚了没有,如果没有,我们还可以接着讲。对了,还跟你啰嗦几句吧,我儿子都25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我说,你要趁年轻谈谈恋爱,学会爱女孩,他说太麻烦,还不如玩游戏。前些年催他买车,他说我趁他年轻不懂事哄他买了房子,压了一套房子在身上还不够,还想压一部车子在他身上。今年忽然想通了,这个星期天新车开回家,看他那傻样,还挺开心的。以前我老是催他买车、谈女朋友,现在什么都不说,自在多了。
你儿子还小,有你这么聪慧的母亲,有那么理性的父亲,两个高智商的人,生的儿子肯定优秀。老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借花献佛,这句话送给你。202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