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过去。
就好像看以前的老电影
觉得一些政工干部怎么一个个都义正言辞,伟光正。
他们那个年代接受到的教育就是这种正统的。
他的思维体系里就没有一个私字。
要相信确实是有这么一类人存在。
到现在,这样的人他也是有的。
他们不是装。
薛宝钗,家里是紫薇舍人之后,现领着内务府帑银行商。。
财富,有,地位,有。
母族那边姨妈舅舅家也都是高干。
薛宝钗对待物欲,是权贵的一种高级表现。
这里可以从黛玉初入贾府见王夫人一则处可体味。荣禧堂正室里是富丽清雅,然王夫人日常燕息之处乃正室东面三间耳房,日常半旧青缎靠背引枕。
宝钗的冷香是一体的。冷是香的魂,香是冷的基底。
此香可参蘅芜苑第一次上线段落。
贾政才说此处房所无味的很。转头入了门,迎面是插天的玲珑山石,一株花木也无,全是异草。贾政连说有趣。而此处异草,据宝玉导游词讲解,多半是出自离骚楚辞。足见其雅。
蘅芜院与潇湘的清冷寂静不同的是,它其实是泼天的热闹。但这热闹,却是不露声色的。
富贵与权贵之间的差别在于,富贵就只是有钱。而权贵就不仅仅是财富,还有更上一层的自矜。
贾政明明可以走世袭,却偏要学读书人,做一个有学问的样子,无意中漏出这种富贵人家上了一个台阶后,试图摆脱自己原路底层烙印的心态。
士农工商。甭管你现在是怎么个阶层,骨子里还是对士有一种天然的敬意。以士之情趣为准则。而士大夫,惯来就是那么一套体系,归农,隐逸,高洁之流。是以政老爹在浣葛山庄处斥宝玉只知雕梁画栋,而宝玉冷笑回怼,老爷可知天然。
政老爷喜读书,他是纯喜。但他的身份限制了他的这个纯粹的热爱。还是黛玉初入贾府见王夫人,耳室内有一笔,正面炕桌上磊着书籍,茶具。此处脂砚斋注:伤心笔,堕泪笔。
政老爷是装吗?不是。他是贾府里最爱读书的君子。也因此,他会对贾雨村提携——因其最喜读书人。此处脂砚斋又有一笔批注,君子可欺其方也。(笑死笑死)
如此,再返回头去看宝钗。她的冷香,不是一般人家里的香能养的出来。乃是正襟危坐的气度。不是温香暖玉的风流别致。
黛玉是体香,是天然,此处可见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此第十九回,是对意淫二字的最细致入微的描写。亦可知宝玉所说的天然如何而来。
宝黛二人同看会真,恰是二人青春懵懂时。黛玉随后又更是驻足凝听牡丹亭。皆是心动神摇,心痛神驰。
写牡丹亭的汤显祖,当时已是心学的拥趸。在整个大环境下,心学是悖逆的,叛逆的存在。是被禁的,不允许的。
宝钗接触到牡丹亭之流比之黛玉还要更早些。十岁上下,便被打的打烧的烧。从此丢开手。
就好像十岁的小孩看了毛片。看了个寂寞。她对男女之情,远不如黛玉来的顺畅自然。她几乎不会。甚至于呆。
她的概念里,只有一以贯之的闺范。是要送进宫里做伴读的预备役必须具备的端庄,沉静,稳重。她有绝好的审美,但她不显山不露水。
第三十七回里,宝钗作海棠诗,起首就是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脂砚斋批语,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非不能也,屑不为也。
论风流别致,宝钗是不输黛玉。其才情只在黛玉之上。又有贾母更深一层的富养下的矜贵审美,王夫人和熙凤的冷厉酷辣,她也不是不认可,但她始终保有内心的温和善意,待贾环也好,金钏也罢,她的行为准则都是她所处的地位能表达的最大善意。
她的温情是收敛的,是默默的。是文人秉持的讷言。不是没有,而是分寸拿捏的十分谨慎。
在一个不过读些女戒的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整个大环境对待女子是严苛的,不温情的。它需要的不是你的风流韵致,不是你的才高八斗。它需要的是一个可堪大用。这个可堪大用,不能出格,只能中正平和,方可成事。
黛玉心机也绝不输宝钗。人情世故不是不通,不过是被贾母溺爱,宝玉纵容,也就不再压抑本性。她是大观园里唯一和凤姐一样敢说放屁这种话的人。这样娇惯的日子很过了一些日子后,才渐渐体味到宝钗的好。
由是,才在四十五回里,与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此处,脂砚斋批道,黛玉因识得宝钗才肯吐露真言,宝钗因识得黛玉方肯一戏。又真情由恳切,又平和又雅致。
黛玉和宝钗乃十二正钗之首。是渣男内心的一个投射。
正如陈粒的《易燃易爆炸》里唱的,盼我疯魔,还盼我孑孓不独活。夸我含苞待放,还夸我欲盖弥彰。
在初恋时,他需要你能解一切风情,需要你风流韵致。在步入婚姻之时,他这才意识到,一个平正中和,无所不知的母亲一样的姐姐,乃是上上之选。
宝钗这一生,都是按照上用的规格打造。她有她自己得趣之处。即使是在人生低谷,她亦能将日子过得四平八稳。
她不装。因为她只会这样。是已经被驯化养成了一个楷模。
她是禁欲的。
不是无欲,是禁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