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2-5-23 18:05 编辑
手艺退步了!小时候的作品能甩现在好几个来回。
我们那个年代,家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孩子多,家里没什么来钱道,小队的公分又不值几个钱,所以,能把嘴糊弄不饿,衣服不露身体就是个不错的家庭。
穿的基本是蓝裤子,蓝衣服,绿裤子,绿衣服,小丫头片子们能对付个花衣服,所以老二穿老大的衣服,缝缝补补再给老三穿,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上边是个姐姐,没什么捡头,小蛋子又淘,所以除了刚买几天的新鲜外,剩下的都是窟窿或者补丁。
老妈白天下地,晚上回来给我们洗衣服,补衣服。挨骂是一定的,缝起来时就专心致志起来,有时候,我就在旁边看一下,大概怎么缝也就记住了。简简单单的小口子,还可以,有时候窟窿大了,或者烂了,里面要替上一块布,这手艺我就没学来。
上小学后,课间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做游戏,丢手绢男生不喜欢,跳皮筋还不会,在里面瞎蹦还容易被告老师,所以丢沙包就成了最爱。有沙包的同学很牛,不高兴就不带你玩。被嫌弃了几回,心生不满,这东西我也会做,让老妈做,人家正事不少,哪有空搭理你,那就自己来。
找出针线,家里的碎布头也有,开练起来。缝第一个时候有点笨,缝完以后,虽然样子不咋滴,但玩起来一点不耽误,沙包往外一掏,自然就有同学凑过来!
别人缝的简单,一只袜子分好几段,两边扎好,能缝好几个。我家穷,不舍得袜子,就剪六块方布,一一缝合,剩最后一趟针线时,大翻过来,装上苞米粒,再换一种针法小心缝好。也装过黄豆,大概密度太大,打在身上太疼,就一直用苞米粒了。
平平整整,自己都满意,还结实,最主要的是袜子缝的,心里总有些不舒服,还是我的作品招人稀罕。
许是没人管的缘故,有了基础后,又学了钉纽扣,缝补衣服,也学会了几种缝法,只是在自己勤快的时候,也只限自己的衣服。
姐姐学过织毛衣,我也去比量了一下,左捅咕,右捅咕也没学会,有时候还掉套,姐姐还得拆了重织,就再没学,主要是心里没这热忱,生活里用不到,扎不下心。
家里买了缝纫机之后,我的手艺就用不上了,接着就隐退下来,连妻子都不知道。
单位的破劳动服开了线,没好意思用保洁大姐,自己在那闲揪,妻子打过来电话,我说别耽误我时间,我争取在下班以前把两条裤腿缝好。
回到家,妻子先笑话了我一顿,怎么混的?那么些个老太太就没一个帮你缝的?你不总说一个白头发老头和七个保洁老太太的故事么?
你还会缝衣服?我缝袜子的时候,你怎么不说你会缝?以后袜子再破,自己缝去啊!
经常看见小朋友做手工,那是好事,得支持。我会缝东西,虽然没变成娘们性格,倒是心性沉稳细致了许多。老爸嘛!不喜欢我鼓捣他的锤子,钳子,扳子,现在手就笨。人的好奇和兴趣只一段时间,多学多动脑子会影响一生。
学二人转《马前泼水》中的一段时,有句词总搞不清,后来看了文友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叫缝连补绽。小时候知道破绽这个词是漏洞的意思,联系不上原句式,现在才知道衣服上的一个窟窿。
以后大概不会有人这么联想了,还有自己缝衣服的么?清理家里的衣服时,都是穿破了么?没有,只是不喜欢了,款式,颜色,或者更新潮的再招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