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2-3-30 19:13 编辑
一个人只有一种思维,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但这种思维很浅薄。
比如春江,不管是郑州大水还是上海疫情,都用一种思维一个角度来看,大家一起玩了这么多年,我不好意思说他浅薄,只好说我来给他脑回路松松土。
要知道,我们个体的成长最后都取决于我们不同角色之间的撕扯,这种“自我”矛盾会让我们找到一条折中的路,从而认知自己。
郑州大水就不说了,都探讨过。就说说眼下上海疫情吧。
我们必须用两套逻辑来看待问题。
一是上海的特殊性。
先说说人口。上海常住人口是2500万,这个数据实际上只统计了上海居民和办有上海居住证的,那么没办居住证和租住在农村的,及短期逗留在上海的,这部份人群加起来,有人说1100万,我觉得可能有水分,但按半算550万是绝对保守估计。
3050万的人口超级大市,她的管理是极其复杂的,与封武汉、封西安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再说说上海的精准防控。
上海的精准防控,保驾护航上海自疫情以来2年的经济发展,直至今天,她依然是优等生。这次“精准防控”成为网嘲对象,你看上海出来辩解过吗?没有。上海因为喷子而进行网络封闭吗?也没有。武汉和西安,你们外围看到过段子和嘲讽吗?极少吧,完全舆论管控。上海至少目前并没有出台这方面管控,任你们群嘲,这就是一个大都市的胸襟和气魄。
然后看看整个疫情期间,上海做了什么。上海承担了40%的国际航班,每天入境1万多人,这1万多人的隔离封控,上海做了两年都没出过纰漏。这次是香港疫情爆发,深圳消化不了,上海接到任务增加香港航班,安排人员入住的隔离宾馆出现通风系统的管理漏洞,再加病毒的特殊性,导致疫情发生。
后期的措施大家通过新闻也了解了,上海一直努力两手抓,控制疫情要抓,经济发展也要抓。
还有一个巨大的民生问题横亘。封城,这3050万的人口的物资,如何保障?所以才会出现封城之前先通知,让大家去囤点物资。至于抢菜中间的一些笑话,那是浮在整条大海上的一撮泡沫。
上海的特殊性,决定她封不起,不能封。市委书记北京开着会,连夜赶回上海。次日,李KE强就带中央督导组下来指导工作。这都没有下决心封城。
走到现在,最后习大大拍板,先保民众,再发展经济。而现在封城也只给五天时间,就开始逐步解封。
这是思考问题其中一套逻辑,先进行事实判断。
二,上海疫情为什么会走成今天模样
我们在评价一起公共事件的时候,显然不能只有一个事实判断,还有一个就是上海的疫情防控为什么会走成这样?这里面必然有个反思和追责。即使上海做了那么多,最后也必须承担社会层面的追责。
所以春江问上海疫情是人祸还是天祸,那还用说么?肯定是人祸+天祸。
宾馆的审核是人为的管理疏漏,后期疫情多链条并发,是***网格化管控不彻底导致,也可以说是前面的精准防控所取得的成绩让他们继续沿用了这套方案,但是这个以不牺牲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防控手段显得优柔寡断。
换言之,城市管理好,是职责所在。而出了漏洞,必须承担责任。
这是我和老独一以贯之的思维,不管是郑州大水和上海疫情,基于事实判断,再进行管理层面的谴责。
上海疫情,谴责归谴责,但我们仍然力挺精准防控。就目前看,精准防控对比春江的封城,不论其战略意义,还是其智慧科学程度,都要高明许多。
因为春江永远不知道也看不到,封城这个看似效率最高的措施,其实是最次选择,首当其冲冲击的永远是底层人民,他们生之艰辛,你连哀嚎声都听不到。当然,以春江之社会精英的角度,他体会不到,也不愿体会。
没办法,春江现在眼里只有小徐,已然没有常识。我就勉为其难,替老独包容包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