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和友人闲扯,说起大米,他略带自得的告诉我:我们家常年吃的都是五常大米,除了这个,其余的一律不吃,我听罢只剩下咽着口水羡慕的份儿。
人啊,不可比,你看看人家常年都是五常米,我家的米也是三四块一斤,但是和人家有可比性吗?
今晨在凤凰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挺刺眼《五常米年产105万吨,市场售出1000万吨,多出895吨万哪来的》,从头到尾的看下来,有点哭笑不得。
原来正宗的五常米每年的产量顶到天就是105万吨,但是,市场上打着五常大米旗号有上千万吨,从哪儿来的?你想,你使劲儿想?!是不是想着想着就明白了?
记得阳澄湖大闸蟹吧,你去问问阳澄湖年产多少阳澄湖大闸蟹,你再看看市场上年销售多少阳澄湖大闸蟹?这五常米和大闸蟹的路数差不多了。
略带惭愧的问自己:吃过正宗的五常米吗?突然觉得没底气敢说自己吃过了,因为十有八九吃的是勾兑的所谓的“五常大米”,于是哑然:原本以为烟可以掺假,酒可以勾兑,现如今傻了,一个驰名产品,一年能被勾兑出八百多万吨。
原来听说,一些陈化的米也可以通过抛光“技术”,颗粒饱满,油光铮亮的复活,没想到五常大米也如雌雄难辨。转了一圈,消费者基本都是属于后知后觉的傻蛋。
我从来不怀疑五常大米是国内米业的高端食材,因为稀缺,所以金贵,这不是道理是共识。
鱼龙混杂的“五常米”,你觉得有多少消费者能说得清楚,能买的对?
文章说了,多出来的那八百多万吨五常米是怎么回事儿,其中有假李逵不说了,还有的是用少部分五常米和别的米混兑一下,然后冠名五常米,这个怎么说,也算是抓虱子至少在布片上。世间事儿也没必要过多较真,它姑且说,你姑且听,五常米的事儿,知道是这么回事儿也就到此为止。
所以,我真心不吃大闸蟹,到了蟹黄的季节,门口就有来自盘锦的河田河蟹,想吃就买了吃几只算是个意思了,大前年去江浙的时候,朋友安排的真的是三两多一只的大闸蟹,我只是看了看,没伸手,倒不是怀疑来头,而是不怎么喜欢吃。
我家主食就是大米,少量的面食,大米也基本都是东北的米,吃习惯了有几个牌子相对固定,主要是看米饭蒸出来之后的口感,口感好的自然就关注了。
前阵子媳妇又响应商务部无厘头号召,忙不迭的弄回来几袋子米,我瞅了一眼,也是东北的,好不好吃,吃了才知道。
至于五常米的事儿,也就是看看,知道是这么个情况,也未必非要吃这个。
这是一个噱头可能就意味着财富的时代,所以,五常米到底有多少在市场上能说得清楚,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数据就摆在这里,人家只有105万吨的产量,你非说1000多万吨五常米誉满天下,这就有点不能较真了。
大概就是这样。
2021年12月12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