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21-10-26 21:16 编辑
因为行业原因,我更关注这个话题。
在七八年前,中国一些地产商觉得中华大地搁不下他们,纷纷拓展海外市场。碧桂园、绿地以及福建升龙(前几年在河南臭名昭著,退出河南市场)等房企,在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开始进行开发。后来,国家出台政策,严控国内房企在海外开发项目,中国牛逼的地产巨头们,就此止步国际化市场。后来万达在海外折戟沉沙,大概于此一脉相承。这些项目中,知名度较高的有碧桂园马来西亚项目城市森林,印象中在央视某台打过广告。
有趣的是,这些海外项目,主要的销售目标却是中国人。当年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就是负责国内区域市场的销售,说到在西方(美澳)地产开发,动不动就有十几个项目,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因为土地私有及城市规划原因,很多项目很小,十来几亩就可能是一个项目。也曾经去马来西亚近距离考察了碧桂园城市森林,当地人带着嘲笑的口吻说:你们中国老板,领一群中国人跑来马来西亚开发房地产,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开发商,然后盖房再卖给中国人,哈哈哈。这是挺有趣的现象——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人跑到国外买房的行为,觉得中国老板和购房者都是傻比。城市森林与新加坡隔马六甲海峡相望,直线距离2公里,具备一定投资价值;当地教育对接欧美教育体系,意思很方便去欧美留学(是否属实不知道);这些是它的最大卖点,也因此激发无数国内购房者的购买欲望。实际上,从新山的城市森林市到新加坡,虽然路程很短,但需通过跨海大桥并办理出入境手续,每趟手续需要1个半小时,来回约3个小时,并不便利。而且,每一趟出入境,摩托车大概大概收费5新币(约25元人民币),轿车大概30新币(约150元人民币),对于常年穿梭两岸的人来说,成本还是挺高的。路上常见一些马来西亚人,骑着摩托车,穿着很专业的骑行服,嗖嗖嗖早上跨桥去新加坡,晚上再返回马来西亚;这些主要是在新加坡打工的马来人,骑摩托车为了省钱,呵呵。
意料之外的是,当时的城市森林售楼部,不夸张的说,每天大概有上1万人的访问量;上万平米两三层的销售部,天天人满为患——几乎全部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购买力。当然,因地处马来西亚,项目价格约为新加坡的四分之一,1万(六七年前、人民币)出头的价格,但在新山本地,基本上是最高的——马来西亚出入境工作人员,月工资不过3000元人民币左右,已是当地较高收入水准。
说这些,简单讲下中国地产在国际化市场的尝试,以及中国zhengfu对企业的严格的管理及规范;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在世界上惊人的购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