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潜水的 于 2021-9-22 11:53 编辑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感谢淳朴乡情的耳濡目染,让我能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小时候的我是讨厌农村的,觉得它的低俗落后桎梏了我的理想,也影响着我身体的健康。因为那时候的我是过敏体质:灰尘、羽毛、煤渣、花粉导致的呼吸道过敏,姑姑说这些过敏源是因为农村的环境所致,一旦离开这种环境,我的过敏症状就会好转。许是姑姑的话影响了我,或是打针、吃药、住院这些“家常便饭”早已令我深恶痛绝,亦或是对母亲千方百计给我找寻的各种偏方、土方的抗拒?还是因为病情严重时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天天去上学?而劳动、游玩、爬山这些消耗体力的运动也是被大人杜绝的,尽管我一直悄悄的向往着!甚而还会被母亲要求禁止大声说笑,而糖果也统统与我无缘,因为害怕刺激会引起咳嗽。
所以,我的童年是病痛与苦乐相随而行。
虽然如此,但这也不影响我的童趣:跳皮筋、踢毽子、藏猫猫、和小伙伴偷偷的去邻居家的杏树上摘杏吃,被发现后跳下树仓皇而逃;偶尔玩到深夜也不愿归家,被爷爷拄着拐杖一路找寻,其实就躲在柴禾垛里不想出来……
记忆最深的糗事有:老家有个大池塘,里面有很多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夏天的雨后晚上,睡梦中真的会听取蛙声一片。但池塘里的水其实很脏,农村人的脏水和排泄物有时也会倒进这里,但那时候不懂脏的概念,有一次和小伙伴们竟忍不住要下到塘里洗澡,结果刚进水里,便看到一条水蛇,慌忙大叫着爬出来,现在想想都后怕。
还会把小石头用糖果纸包起来,学着日本人的口气,逗弄一些小的孩子说:“小孩,不要害怕,皇军是大大的爱护的,给你们糖吃”,等到孩子们接过来,剥开糖纸,我们大笑着跑开…
现在回想,父母可谓是一路艰辛的把我抚养长大,尤其是母亲常年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地呵护着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哥哥、姐姐们,她确实不易!所以,我特别想念我的母亲,在我还没能完全尽孝时她却匆匆的离去,这是我一生之憾!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也越来越疏离,毕业后的第一件事是远离土生土长的家乡,去大城市追寻我的梦。也为此,在城市“冰冷”的街头,曾为了工作,顶着烈日四处奔波…可能是哥哥姐姐们从小呵护我惯了,所以二姐姐来看我时,见我如此辛苦,心疼地帮我打包好行李,央求我跟她回家,要托人帮我在家乡安排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不想让我在外面受这些苦,可我坚决不回去,最后她独自哭着回去了。
如今,大概是“老”了,越来越怀念家乡的一切:在都市喧嚣的郊外,偶见玉米地,便莫名的亲切,会停下来驻足;选饭店时偏钟情于农家院,旨在找寻“妈妈”的味道,可是却无法找到!母亲做的玉米面饼子、大锅炖的土豆和豆角,最最爱吃的还是她包的饺子:皮薄馅大,油而不腻,一口咬开,满嘴生香…所幸姐姐继承了母亲的衣钵,包的饺子不失“妈妈的味道”,所以,现在越来越迷恋姐姐做的饭菜…
自从母亲离开后,因为我和哥哥,姐姐都在外面,所以一直想给爸爸在哥哥、姐姐家附近买一套小居室,方便家里人照顾,可身体健康的他是坚决不同意,说买了也不会去住,住不惯,还是在家里随意。其实,家里的房子已经很旧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商量后,决定翻建。
当哥哥把老房子的照片发到群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个承载着我童年太多梦想和苦难的地方,那个自母亲走后,我一直抵触着去面对的它—生我养我的家,那个留着我太多回忆的儿时港湾,马上就要变换新的模样了!
把照片发给儿时的伙伴,大家一起追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忆起在我家吃、住的场景,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小伙伴们在我家吃住是常态,任大人怎么喊都不回去。他们说有时做梦会梦到母亲做的玉米面发糕,可是再也吃不到了…
也许我们真的老了,老的只剩下回忆了!
哥哥每天都会在群里更新房子的情况,看着它一天天的变化,心情既激动又复杂,与其说我们在满足老人的心愿,莫不如说我们在圆自己儿时的梦!
今年过年该回老家看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