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碎红如绣 于 2021-9-18 23:16 编辑
从细节里窥视小说的情感——写在林淑娜的秘密之后
本来是打算等活动结束再看评论的,但是没忍住(BS自己一下),后来想,每天晚上看一看评论,总结疏忽掉的问题,倒也不算坏事。 首先还是感谢烟云邀请我来六星参加比赛。说实话,这几年懒散,写了几百首诗词,小说无几。想着这次借大赛的机会练一练笔,也是好的。 我这次参加活动,写了三篇小字,一篇是《那个叫林淑娜的女人》、一篇是《向左走,向右走》,一篇是《大西瓜与花》。
先来谈谈林淑娜的秘密。要感谢评委们的认真负责。我第一眼看见学问的评论,吓一跳,心想着:完了,这次写的东西要引起同志们的误会了——没有责怪的意思哈,假如一篇小说,让大多数人读不懂,那么它再优秀,在我眼里也是失败的。 后来看啼妃的评论,眼眶湿了。我反复读这评论,和一个密友说:求什么呢?文字就是在寂寞的人群里寻找懂得它的人。林淑娜这篇字,啼妃读懂了,许多人读懂了。这令我舒了口长气,觉得坐在书桌前的三个小时是值得的。 我喜欢听故事,用小说的语言说故事。 很不幸,林淑娜这个故事有一半是真实的。这一半正是被大家质疑和诟病的部分:有关外婆和母亲林淑娜的身世,以及林淑娜对我的态度。值得强调的是:外婆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她的亲生父亲强暴,继而生下女儿林淑娜,这不叫乱伦,这是不折不扣真实的人间悲剧。 文中的艾可是一个非常善良阳光的女生,当她坐在小店告诉我这个故事后,她忍不住痛哭失声,我也哭了。她问:能不能把它写下来?我说,当然可以。等有机会,我就把它写了。很遗憾,后来发生许多事,我转掉小店,几乎没有和她再见过面。 小说里关于林淑娜弟弟的部分,半真半假。真实的是母亲始终重男轻女,哪怕我再努力,她始终觉得“女人无用。”因为女人一生下来就是来受罪的,是来偿还欠下的男人的债的。灭灯说:这是哀叹女性比男性更难挣脱命运的桎梏。我觉得非常到位了,不需要再赘述。 另外,就是母亲包办弟弟婚姻的部分,也是真实的。当然艾民没有滚下山崖,然而他也经历了结婚-生子-儿子自闭-离婚-再婚这个过程,人生并非一路顺畅。 值得向灭灯解释的是:母亲的转嫁仇恨不能理解,这一点,王二的回复里也讲清楚了:是因为其母屈服于生活,被生活所调教,最后把仇恨转嫁到女儿身上。所幸她的女儿,故事的主人公,即使从小所处的环境如此艰难,缺乏温情,她还始终心存希望,是个善良可爱的姑娘,也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家庭和幸福。 第二点,关于最后小姨的手机消息揭密以及时间点问题。 令箭和小谢都说不需要揭密,灭灯则认为应该放在吃面之前。但我仔细思考一下,仍打算像现在这么处理。我们的七情六欲,始终是有因由的,即常言所说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时候爱恨之间,仅仅一线之隔。小说中,艾可的冷漠,如果没有足够的线索支撑,单靠一碗肉丝面是化解不掉的。同时,在憎恶林淑娜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作为一个母亲,她磨折多难的人生起源,竟来自于她的出身。而外婆,她对待亲生女儿异乎常人的恨,也来自于她所遭受的非人际遇。身为小说的作者,在义理上我责备她们,在情感上我同情她们。该怪谁呢?也许是命运。
那么,为什么不把揭密放在吃面之前呢?在这里,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祖孙三辈的纠葛间,忽视了小姨的身份:她同样也是外婆的女儿。虽然外婆从小就把她寄养别处,但如她说的:毕竟血浓于水。自己母亲所经历的,她想要启齿但无法启齿。你们可能忽略了前面的两个细节,曾经有两次,小姨都张了张嘴,想告诉我真相,但最终都没有说。——这是一个女儿,一个妹妹对母亲对姐姐的尊重。而在最后,母亲和姐姐都已离世,小姨选择用文字消息的方式告之真相,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避免感伤和尴尬的办法。当然她也可以永远保守秘密,但那对于外婆、林淑娜以及艾可来说,沉默都是不公平的。 我比较遗憾的是这两处小细节没有人注意。(嘻嘻),因为其他的细节基本都能定位找出来了:比如一句:我的汗滚进眼睛。又比如弟弟死后半年,我才能随时落泪,并不是不爱弟弟,而是太爱他,一时无法接受,等到接受了,情感也就能随之释放了。 最后一点交待给小谢的小释疑:这篇小说写的是断舍离,是关于生死、仇恨的断舍离,真正的放下不是刻意回避,而是不再有恨,云淡风轻。关于那信封里的钱。其实也许你再看几遍就猜得到了:女主考取了大学,母亲说:“读那么多书干嘛”,相反,她替艾民存够了娶媳妇的钱,当艾民死亡后,这笔钱留与不留,给与不给,都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了。也就是说,只有艾民不再有这笔钱的支配权,女主才能动用它去念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外,有关小姨和面店一家人,都是虚构的,一是为了服务小说的情节发展设置,二是因为我实在不想这个悲凉的故事中见不到一丝温暖的底色。
我的第二篇参赛作品是《向左走,向右走》,属于我自己分类的暗调系列里的第五篇文字,这五篇文字的风格统一,写的都是女性在成长和婚姻中的际遇,主要围绕女性的成长来写,并不是某评委说的什么其中一个女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指责另一个。桂子姐的评完全说出了我的本意:三个闺蜜的疏离史。少年的美好最终要被生活撕碎,露出它的本来面貌。作者围绕其中一个闺蜜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人性,更是少女成长史。从少女成为女人,从不食人间烟火到被烟火熏染。 这个故事借用了我十几年前的一个梦境的片断,我想表达的是女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以及情感变化,是和过去的自己断舍离,和朋友之间的断舍离,这本来是件正常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仅此而已。
另外,有两方面需要澄清:我喝的咖啡是网上39块50条的蓝山冲泡咖啡,平时喝茶多过喝咖啡,猫屎有幸品尝过,并没觉得多好喝。何况平时写字的时候,一般我是不喝咖啡的。:) 还有就是关于三个女主人公的名字,真是随手乱起的。当然和我平时起名的习惯可能也有关系,请见谅。
第三篇文字《大西瓜与花》的形成比较仓促。但事实上,它十几年前就在我脑海里盘旋,只是迟迟未动笔。趁着赛事的最后一天赶出来,也没有好好地检查一下就投掉了。 这一篇字是最简单的,关于一块地的断舍离,也是执念的断舍离。我只想表达两点:一是关于邻里关系的剖析,是小说的表面意义;二是想表现造成吴教授和刘爱花争执的原因,一个儿子忙于事业,一个女儿远在异国,从本质上来说,这两个老人家都是孤独的。这也许是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但它的的确确是我们身边许多老人的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分拔一点时间给父母,希望我们都能好好思考。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认真读过并给予意见的大家。文学的道路很长,努力探寻摸索小说努力的方向,才是这次参加比赛的终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