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聊了“生命本质一”,本来还有2、3、4,后来被花花气着了没说。现在趁花花躺平赶紧补个二。
按叔本华的观点,生命(本质)是一团欲望,俺称之为生命力。而生命力目前看只能属于非物质概念(或者是当前还无法探测到的微小物质)。我们平时可以感知它,却无法实证它。比如现代医学认为:男人的精液就是蛋白质和一些酶类物质,多啪啪啪几次喝两杯牛奶就能补上,这显然有误导嫌疑。实际上,就算我们配制出和精液一样的蛋白质+酶类物质,再让它和卵子结合也生不出小孩,因为这些“精液”里没有生命力。
是不是有了DNA就有了生命力?这好像也不对,每一个衰老将死之人都有DNA,可生命力没了一样要失去生命,而且属于一万个花神医也救不活那种。尽管目前有一种“端粒学说”,但并没有形成主流共识。也就是说,在遗传信息中我们还没有找到最本质的生命信息。会不会有某些外来的东西?现在也不清楚。所以,如今人类制造的“人工精子”,其实并不是纯粹“人工合成”,而是从活人干细胞中培育出来的。
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现在还没法给出确切答案,但很可能这东西确实无所谓死亡。它可以和任何有形的物质共存,并随着共存物质的性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或非生命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象”,也能感觉到“象”中有“质”,但质为何物却说不清。也许灵魂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只是如今时代进步了,我们要把它从宗教和迷信中分割出来。或者说,迷信的灵魂死就死吧,但哲学和科学的灵魂还不能死,因为它还有探索价值。
上面说的只是以生命科学为例,实际上从爱因斯坦之后,现代科学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我们的望远镜确实可以看的越来越远,我们的粒子对撞机也能做得越来越大,我们的纳米技术精密的超乎想象,但这些都是量的改变,并没有质的飞跃。科学的思想和基础理论大多仍停留在上个世纪。比如量子力学、相对论、热力学定律等,这些都是100多年前提出来的,目前我们只是应用这些理论,对于其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没有什么里程碑式的突破。
人类的智力走到今天,所谓的“知识积累”已经复杂到快要爆炸,就像英语词库一样,雪球越滚越大,一个人一辈子仅学前人的东西都能累死。所以只好搞分科,而且学科越分越细。即便如此,每个学科每天发表的新论文实际上也看不过来,这意味着每个专家的知识都可能是陈旧的,根本跟不上信息爆炸的更新速度,把有限的心智全都消耗在“新知识”的汪洋大海中。而且这些知识,至少有90%以上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将来会被更新的认知淘汰掉。
我们如今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叫学问,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叫智慧,现在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直达本质的智慧。对于那些能把事情弄复杂的,尽管说起来也能头头是道,可在智者面前,基本就是笑话。例如西医讲“循证医学”,这不仅是学问,而且是科学的学问。中医讲“辨证施治”,听上去很笼统,可以看成是哲学或智慧学。那么循证与辨证(症)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以江夏方舱为例:江夏方舱是武汉唯一一家由中医整建制接管的方舱医院,截至去年3月10日休舱,该方舱共收治确诊病例564人,均以中医为主进行诊疗,实现了“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另外,凡经中医治疗的病人,后遗症出现的概率均大幅降低。如此骄人的成绩,显然不仅是巧合,其中一定包含着中医智慧的巨大优势。至于优势体现在哪儿?大家可以先猜猜,猜的过程也是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的过程,这对未来的保健养生必定是有好处的。
本次广东疫情,羊城晚报专门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他明确说:“在本轮疫情中,患者的病毒载量要比之前的患者高出近一倍,目前无特别药物能抑制这些变异病毒,因此停用了所有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啥停用所有抗病毒药物?我想应该是与西医抗病毒的药理有关。首先是无效;其次,可能造成“免疫风暴”。说到这儿,是否能猜到循证与辨证的区别了?
有点跑题,就此打住。看看把花神医气活了没有?别总躺平哈,起来活动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