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1-6-2 21:50 编辑
能见不能识,如同机器人;能识不能见,如同植物人。 先见有无;继而分别明暗、冷暖、软硬、动静、滑涩,即通常所说的“见闻觉知”,这进一步分别的过程,亦称为“识”。 见与识结合,便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知”。 之前谈过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前五大是色法,后两大是心法。 色法之中,地水火风令人产生执念;空也是色法的状态之一,却一直被误解误读。 当一处色法,由“地水火风”状态转为“空”的状态,其实该色法从未移动、增减、生灭过,它只是呈现出自身的另一种状态。如同一个转动的万花筒,在你眼中千变万化,时有时无,生灭轮回,其实都是幻觉:自始至终,有且只有一个万花筒。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杀生,生是什么? 众生,包括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这里专指有情众生。 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还举出听音乐增产、见光会跳舞种种例子。 植物种种举动,都是条件反射;就算表演出一整套动作,那也是一整套的条件反射,这是进化的结果,和有情众生没一点关系。直白点,那些不符合你审美的,不能让你寄托哀思的,已经在进化中灭绝了。 春夏生长,秋冬衰败;早晨盛开,夜晚闭合。植物会动,有生有死,这些都不能说明什么。 钢筋也动,它热胀冷缩,自然规律与有情生命没有关系。会动,不成为有情生命的证据,至于其他举例恕不一一反驳,驳不过来。 无情众生缺少最重要的一部分:无见无识,有色法而无心法。
如来藏随因缘具足,可任意成为七大并显现,继而构成万物,那些不含“见与识”的构成物,就是无情众生。(本文不展开说如来藏) 佛法所阐述轮回仅针对有情众生,六道之中并无植物,不要凭想象去自造佛法。
从能力范围来看,最远的是视觉,其次是听觉,再次嗅觉,最后是味觉和触觉。 眼睛尽可能置于高处,能看得更远更多,配置两眼并且朝同一方向,更是加强这个能力,距离优势可弥补视觉盲区(脑后不再设置眼睛);同时,作为最重要的元件,设置两个也符合备品备件的管理要求(你独自开车去西藏会不带备胎?)。 耳朵置于高处,能听到更远更多,每耳各有180°接收范围,对称配置2个即可消除死角,无需更多;眼睛以最高权限已优先配置,耳朵只能左右设置。 以气味源头为中心,没有固定方向发散,迎着运动方向设置一个鼻子够用,位置相对高即可。 至于味觉,无需时刻起用,于是将舌头敛于口内。 根据几个模块的功能和要求,定制一个头颅,正前靠上位置装眼,左右居中装耳,正前居中装鼻,集成后将头颅置于人身最高处,完美。 该造型用久了就会习惯,且越来越符合这群两足生物的审美。
生而为人,万劫有幸;轮回再来,尘沙之数。 不珍惜今生者,完全不了解“人身难得”的含义。生死轮回的根本,就表现在此时此刻的愚痴无明。 可惜了这副好皮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