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2-12 16:28 编辑
手生,虽然学习了三个月,但却漏掉了第一第二节课。第一第二节课至关重要,一旦漏掉,就像盖大楼没有打地基。
第一节课是找重心,第二节课是拉坯基本手法。
做陶,是这个世界上必学的手艺之一,其他还有弹古琴和吹埙。当然,是自以为。
做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很多宝贵的人生哲理:
第一、万事开头难,在建设之前先要找准中心点。中心点是立住一切的根本。特别是陶泥放在拉坯机上反复摔打,去除气泡和虚空,结结实实粘在拉坯机上,这样匀速转动,一旦中心找不好,旋转就会不均匀,什么都做不好。找中心还要反复找,一次找不到,至少得三到四次,拉起、按下,反复如此。
二、顺势而为,慢工出细活。做陶必须心静。只有心彻底静下来,不浮躁,手感才能找到。一旦机器转动起来,手法一定要从最中心点顺势上行,手指不动,只转盘动,就可以带动手指匀速上滑,这样拉坯才会非常均匀。如果另一只手在坯外面配合的好,这个过程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坯体的形状。拉薄全在这个过程。
三、多余的泥无论如何都无法回收。做陶的过程就是一个甩掉没有用的泥巴的过程,拉出来的泥巴无论如何粘不进坯体,多余的泥巴逐步甩掉,主坯体才能光滑,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四、心一旦浮躁,手就会急躁,越想揉捏成什么形状,越会事与愿违。最严重的是,急躁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功亏一篑。坯体一旦失去中心,机器还在不停运转,很快你手里漂亮的坯体就会成为一堆烂泥,就像我们失控的人生,一塌糊涂。
五、见好就收,不可贪图完美。一般做坯做到渐入佳境之时,尽量不要追求完美。有一点小瑕疵没有关系。特别是像我这种只学了三个月,第一第二节课又缺席的人,手里不可能出来佳品。做个差不多就可以关掉机器。想做得更好必须重新学习,补上缺席的关键课程。如果不服气自己的不足,赌一口气一定要做到最好,结果必然是惨烈的,也会变成一摊烂泥。
其实做陶受到的启发远不止这些。最重要的一点是,心越静,人越澄澈、越忘我,越能找到感觉,手感好了以后,似乎压根就无须做什么,最漂亮的成品慢慢就会自动出现在你的手里,无为胜有为。同时,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尽管每一次都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每次失败来临时依然会气恼,然后再去平息这个气恼,再来一遍,从头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