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八星老板 于 2021-4-12 20:08 编辑
传统哲学大都把语词看作意义的基本单位,到弗雷格已开始把语句或命题看作意义的基本单位,维特根斯坦则进一步把语言游戏整体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义的使用论。
意义使用论的核心就是主张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是在逻辑语法规范下的正确使用,反对离开字词的实际使用来抽象的孤立的讨论其意义。维特根斯坦之前的意义理论大都把字词与其使用割裂开来,把字词与意义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东西,一边是字词,一边是字词的意义,我们在使用字词时,把意义加到字词上去,从而意义也就成了字词使用之外的某种东西。
意义使用论是对哲学史上长期流行的本质主义的批判和超越。本质主义是哲学中一种根深蒂固的顽疾,在本质主义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字词的意义等同于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是可以脱离其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性而被绝对确定的。比如对于人而言,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些方面的特征使得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因而构成了人的本质特征,从而,“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些特征也就构成了“人”一词的意义。正是这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导致了哲学的混乱和哲学问题的产生。诸如脱离具体的语境,脱离具体的生活形式去了解语言,按照指称关系来理解词的意义,都是造成哲学病的根源。
意义即使用,并不是对意义是什么东西这一形而上问题的回答,而恰恰是对这一提问方式的否定,这种意义观不能从指称论意义上来理解,因为语言的用法本身不就是意义。换句话说,“意义即使用”不是给意义所下的一个新的实指性定义,而是做出的一种功能性描述。它要求人们从语言的使用方式中。从人们的生活形式和相互关系中去了解意义。
意义既不是一种物质实体也不是一种精神实体而是一种功用,这种功用不可定义只可描述。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不能脱离语言去寻找意义。这意味着分析哲学否定了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中的运用,并认为自然科学提出并回答问题的方式是把哲学家们引向形而上学黑暗之中的根源。哲学研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语法研究,形而上学问题无意义的根据并不在于它不具备经验证实性,而仅仅是它不符合我们的哲学语法,因而无法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话语所理解。
意义使用论不仅动摇了哲学上的形而上学传统,而且也动摇了科学话语的权威地位,预示着现代哲学“语言转向”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