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几年,我自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清晰和巨大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观察到很多沟通无效的场面,谁谁谁心里的情况,我都很清晰,我也知道难点在哪里,但我不能扭转别人的心理难点,所以,那些点就清晰的卡在哪里。
我想,并非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我相信有的人,一辈子活在我以前的模式中,就是关切点只在自己身上;关切点只在自己身上,对外来的一切信息都只有接受和排斥两种模式。所有排斥的对象,都会形成斗争。而我现在的模式,是把关切点放在局面上:我不只是关切自己的需求,我关切所有相关的需求,了解外部信息的来龙去脉。
这两种都会有自己的需求,但第一种方式,没有关切他人的需求,会直接提出要求,并且不会为他人提供解决方案。如果遇到别人也是相同的模式,需求不能友好地匹配,就会直来直去的卡住动不了。好比狭路两车相遇,谁也不退,一直怼到死为止也不能解决。
第二种模式,关切别人的需求,为他人理顺了需求之后,自己的需求自然会得到满足。这种方式通常是不声不响的满足了自己所需的,根本不用提出来,因为你了解到他人所需之后,给他的解决办法或者建议中,自然是倾向于解决自己所需的。你不明言,对方不一定知道,他会觉得你在帮助他。
关切他人的需求,就是要学会倾听对方。这是心灵鸡汤,人人皆知,然而,真正的实践,是很少人学会怎么倾听的。真正的关怀,是一边倾听,一边引导,梳理个来龙去脉。当然,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朋友付出这样的倾听,而不是对任何一个人都这样。倾听是需要时间的,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很宝贵的。
更多的准备,会在对话之前发生。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和熟人交流。对熟人老朋友的思维习惯、做事风格、需求有一个提前的判断,在发生临时的沟通时,就很容易处理。
我们要知道我们要什么,这很重要,我们为任何一个局面,构思一个战略的所需,作为我们议事的根本。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人处理事情是没有方向感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来——自己的感觉?感觉有什么意义?这没有被分析过。感觉对于局面完全没有关系,但不清晰的人就会做这些糊涂的事情。因为一个群体的事情,不是为了某个人的感觉服务的,因为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知道事情是为什么服务的,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指引,什么事情都有个定调。否则一定乱七八糟,所为之事毫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