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添香 贴一篇够呛有人读的旧帖:月饼,烤蛇与烤蟹
查看: 3313|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贴一篇够呛有人读的旧帖:月饼,烤蛇与烤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1-20 20: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月饼美哉,月饼难哉


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是小时候爱吃糖,大了反对,乃至反感。我当算是比较自然,自然得像一棵甘蔗,有糖不忌,没糖不馋。徐福记有一款枇杷糖,起初枇杷味十足,在大陆上市时我都很大了,在秋冬换季时节我还常买了含一颗在嘴里,省却不少因气温不稳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后来枇杷味越来越淡,我就没有再吃过,心里却隐隐约约有一丝阴影,后来这阴影就证实了,徐福记在市场上昙花一现,很快明日黄花,跟着枇杷味儿一道淡掉了。我很小时最喜闻乐见的糖里,甜的是大白兔奶糖,香的是花生酥。海南岛有种椰子糖和榴莲糖不多吃,却也印象深刻,不但没人跟我争榴莲糖,哥哥姐姐还用两块或者三块榴莲糖换我一颗椰子糖 ,我承认我脑子里因此铺满疑惑,与嘴里的榴莲糖味一样绵软绵长。最带给我惊奇的要数山东的高粱饴,包糖的那一层薄薄的膜也可以吃掉,明明可以吃掉,却总是自然而然地先吃怡口悦志的糖,而剥开的膜也总是紧攥着,最后又恍然大悟地填进嘴里,慢慢感觉其中的一点点涩,不是苦涩而是干涩涩的涩,仿佛毛笔行在纸上,或者蚕吃桑叶。无锡的牛皮桂花糖,我吃得次数不多,却极其深刻地证实父母大人一贯强调"吃糖对牙齿不好",我承认完全适用于牛皮糖,真是对牙不好,它不仅仅是糖渣塞牙缝,而是把牙缝都涂平抹满,而且糖汁渗透牙根,好像是要把牙拔出肉外,又像在把牙坠落肉里,那种又焦又胶的劲儿可能真是牛皮做的。多少年以后才又流行起吃驴皮熬的胶。

若说糖焦味儿是固体形态的胶,青岛的钙奶饼干我小时候常吃出一种气体性的糊味儿,还怀有糊涂的疑问,为什么饼干上有那么多整整齐齐的针孔呢?各种各样的回答里有一种是:钙奶饼干是給奶水不足的小小孩子吃的,为了方便小小孩子泡着吃,所以要扎上针孔吸水吸奶吸小米粥大米粥……我是真心相信的,因此有一段时间我一吃钙奶饼干就有一种羞愧感,这么大了不该吃小娃娃的东西,尤其不该泡了吃。

在上小学之前我还记得我姑送来几铁盒外国饼干,圆的,厚的,咸的,夹层的……印象中都比不上青岛钙奶饼干的烤香,其他味儿显然更出色,我尤其惊讶的是外国的饼干竟然也有针孔,最惊异的是饼干装在铁盒子里面,铁盒还有好几种形状,大大小小的,不变形,不生锈,哥哥姐姐占了放学习用品,爸爸占了装茶叶,妈妈占了搁小零碎……还有一个圆的,蓝色基调,浑身花纹,一直收存着等一个合适的用处。我哥哥姐姐用他们的饼干盒换走了好多我的东西,而那饼干盒却一直留在他们手上,他们都是这么换的:你给我某某物,等你上学后这盒子归你用。等我大了,我在商店里又看到那个蓝色铁皮盒子,依稀小时候的模样儿。一个牌子多少年没有换包装,我想不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算作品牌的惯性吧。说起品牌的惯性,青岛钙奶饼干持续不变的是吃在嘴里那种淡淡的脆脆的焦香,我现在还会买着吃一口这个纯粹的味儿,没有掺杂一丝外物异味,犹如疾速飘去的烟火,又如不愿离去的炭烬。可惜没有小包装,每次都是吃得少废得多。日本牌子格力高做得就好多了,包装和口味分得细。日本饼干味好,欧洲饼干料足,青岛饼干朴实。

说着牛皮糖的焦和青岛饼干的烤糊味儿,我又想起,大概在进初中之前,忘记其他人做什么去了,我和哥哥在家做饭炒鸡肉丁。我哥哥手小,饺子包得小巧紧致,站得挺拔。我包的饺子站不直,个顶个的都葛优瘫。包饺子时候我只能干粗活儿,和面,揉面,擀皮。打小我妈妈就喜欢让我揉面,说我揉面出味,其实就是揉得时间长,干活不惜力。擀皮我一次擀两张,我哥哥小手一捂出一个饺子一捂出一个饺子,速度上配合得完美。我姐姐会醒饺子馅儿,也会闻,因此调馅儿出味,包也包得好,就是比我哥哥慢。包饺子我们仨是文(闻)职干(擀)部(包)队伍(捂)。可是那天当我哥哥兴冲冲地切肉丁,打上蛋清,舀上一勺蜜,还有一点点淀粉,搅匀,入锅,不知炒了多长时间后……我记忆犹新啊是我们相视哈哈大笑,这好大一盘鸡肉丁一入口竟然是地地道道的十足煎豆腐味儿,热吃是黄煎煎的豆腐味儿,凉吃是肉冻豆腐味儿,连鸡肉颜色都是豆腐样儿。现在说起这事儿,我哥哥会说,炒豆腐炒白菜最见厨艺,鸡肉炒出地道的煎豆腐味儿,这是多么经典的创造。

无论吃什么美味,主要在吃这份熟悉的情分,越熟悉越好吃。人不如故,吃不如故,小时候的味道是最美的,因为围着最熟悉的人吃最熟悉的饭。我有几个好朋友,也不过是一直吃得来,穿得来,说得来。日子并不是必须过明白的,有很多时候快乐来源于不明白,无知之中包含平淡自然,糊涂着,慈悲着。

吃也会反过来图新鲜,图新奇。因为陌生,所以好吃,所以有时鲜,又有异域之鲜,更多的是异谱之鲜,不同的食谱配方自然有不同的新鲜。我小时候好吃,号称菜老虎,总起来说几乎没有忌口的。我爸爸认识人多,经常带我出去玩,我吃了不少新鲜东西。趴在瓜田里,爬在果树上,那种天然气息比吃瓜果更美,更沁心脾,能吸在脊梁骨上很久很久。由嘴及腹,仅得一时之欢愉;天然气味附骨,不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是一片瓜田果园。肉类其实也以天然之味为尚,比如野兔,甚至蛇。我爸爸领我到一个深山,一边讲着比老树还老的故事,一边看着烤野兔,烤蛇。长蛇先是缠绕在一根干橡木枝上,再用几根苹果枝或者山楂枝裹起来,支在山松杂木火堆上烤,毕毕剥剥,响声不知是出自火,还是木枝或者蛇皮,烤到火赤而旺,木黑而折,一个爷爷一手提着蛇尾快速抖动,一手用木枝接连拍打,白花花的蛇肉碎碎地落到桌案上,手里徒剩一根长长的骨刺。蛇肉沾简单的调料,入口是最意味深长的美,比口水还长,比呼吸还长,比惊奇的眼神还长。大了吃蛇谱,再没有见过烤蛇,至味秘法从此绝矣。

中国传统饮食,最基本的方法是「蒸」,隔着水与火,间接地把生物作出熟食,这种高超的厨艺不遑多让于中国的外交策略。烤,发轫滥觞于西方饮食传统。比如烤面包是埃及人在尼罗河岸无意发现的天赐良术。

这个烤法入了中国,应用最广的想必是三样:烧烤,烤火烧与烤月饼。月饼像饼,像包·子,像馍馍,讲真又统统不像……中国传统上的饼或是煮的或是蒸的或是煎的,烤的技术得先从尼罗河传到罗马,波斯,阿拉伯,再经过西域,晚来传到中国,流行于皇宫我猜是在唐朝,流行到民间那是南宋王朝以后了。所以说,月饼,月饼,吃的就是这种异域风情,天上月亮固然是异域之情调,烤饼当然也是异域风味。

然而异域的月亮却是老相识,烤饼的基调也太淡薄,月饼里按照中国传统蒸煮厨艺思维塞上各种不适合烤的馅儿,因此大都并不怎么好吃,谁能指望本宜蒸煮的馅儿冒出烤香味儿呢。月饼子曰:烤与蒸,虽不至于水火不容,若达到水火相济也殊为不易。故知世上事难平,事事物物里往往暗隔一条难以觉知的缝隙。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0 21:00 |只看该作者





烤蟹之


鲁迅先生的话也不尽可信,比如他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鲁迅先生在"人性"与"吃螃蟹"之间划了因果关系,看起来很理性,其实是个错误:这个因果关系太简单直接,遗落另外一些关键,所以说的就未免武断。凡是试图在"人性"与"吃螃蟹"之类的事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论调,都要小心,不管是不是鲁迅先生说的。

"姜师度好奇诡,为沧州刺史。开河筑堰,州县鼎沸。鲁城界内,种稻置屯,蟹食穗尽,又差夫打蟹。民苦之,歌曰:

鲁地抑种稻,一概被水沫。
年年索蟹夫,百姓不可活。"

《鲁城民歌》里说的是,姜刺史领导人民在鲁城开河种水稻,水稻田里长满螃蟹,吃尽稻穗。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谁做"勇敢"的"第一人",鲁城百姓早就群起而食蟹。蟹吃稻,人吃蟹,天道好还,自然而然,与人性的"勇敢"无关,与肚皮的"饥饿"相通。

陆龟蒙《蟹志》:"稻之登也,率执一穗以朝其魁,然后从其所之。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

这篇文章旨在调侃一些文人墨客比不上水中微物螃蟹的志气,但也实实在在表明稻田里容易螃蟹成灾。我有一年十月中旬的一个阴天走在鸭绿江边,马路上窸窸窣窣之声不绝,驻足四顾,一队螃蟹从鸭绿江中爬过来,身壮体重,色碧形美,我和朋友手脚并用,一会儿收留了一大批脱北者,隔江犹有对岸稻田里劳作的朝鲜人提着甲鱼喊:"十块~"

食心不但中外相通,古今也无异。鲁迅先生生于鱼米之乡,蟹与稻的故事应该不难听闻,而且《吴越春秋》早有曰:"吴稻蟹不遗种。"可知稻田蟹灾甚至跟水稻种植一样悠久。我想,就算抗灾算作勇敢,吃蟹真不能算勇敢,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1-20 21:02 |只看该作者



烤蟹之


蔡司徒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

上面这个《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说蔡谟先生因为分不清彭蜞和螃蟹,结果吃坏肚子,几乎半死;谢尚又直言他读书不用心,又该半死。为了吃个螃蟹,差点搭上一条命,凭良心说,全然是因为无知。北方人南渡到鱼米之乡,见那么多螃蟹肯定吃得很鲜,但是吃猪肉羊肉的肚子应该也不是很容易适应螃蟹,水土不服,突然集中反应在吃彭蜞上。所以说现在有很多人反对转基因食物是有道理的,转基因食品是用先进技术催生的食物,不是自然节奏,所以保不齐与人的肠胃不适应,肠胃的饮食节奏还处于自然调整状态,突然吃上超自然节奏的食物,恐怕与江北蔡谟吃江南彭蜞会有同样的反应。

还有比蔡谟更爱吃蟹的人。《晋书·毕卓传》说这位先生的人生理想是:“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位先生不必担心生存,"左手持蟹螯"的姿势充满了享乐主义。

当然也有厌恶蟹味的赵王伦。赵王伦以宿怨收捕解系兄弟。梁王彤欲救解系等人,说:"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耶。"蟹与解同音,恶蟹及解,爱屋及乌。

然而,食蟹的风气毕竟遮不住。唐朝大诗人李太白爱吃蟹,有诗云: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持袂把蟹螯",这个吃相相当潇洒。虽然这是晋朝的毕先生最早提出来的,"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但是我毫不怀疑广为流传的功劳归李太白,因为李太白的诗肯定比《毕卓传》更普遍更迅速。这就像印度发明的数学符号称作阿拉伯数字,"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当然也可以叫李太白吃相。

李太白吃相在文人圈里相当盛行,简直就是标准姿势。"秋岂悲人,人不悲秋,比春更浓。举蟹持醪,得鲈作鲙,晋宋间人有此风。"辛稼轩词:"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劚烟莱。"陆放翁诗:"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犹有蟹堪持。"诸如此类。

"持蟹"姿势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标准,蟹则从"持螯"渐渐演变成"持黄"。古诗人赞美蟹,大体就是"蟹美"与"蟹肥","蟹肥"指的是蟹黄和蟹白,如唐朝张祜诗"蟹黄盐满箸,熊白软加笾"。蟹黄和蟹白合起来就是苏东坡所谓的"蟹脂":"团脐紫蟹脂填腹"。

苏东坡特爱食蟹,特别深入强调"蟹脂",是对李太白"蟹螯"的进一步挖掘开发,但是显然苏东坡仍然保持着李太白标准吃相。

改变吃相的是明朝的几个才子。

先看徐文长:"蟹螯百双,羊肉一肘,陈家之酒更二斗。吟伊吾,迸厥口,为侬更作狮子吼。"显然有些亢奋呢,过犹不及啊。

再看文徵明,完全得意忘形,哪里还有什么吃相:

"霜螯历落久垂涎,紫瀡淋漓先染指。
诛求既已极脂膏,搜剔还应穷爪跪。
莫言支解本无罪,正坐尊前风味美。"

到了清初,屈大均先生"蟹嫌双跪少,鲈爱四腮香",竟然"蟹嫌双跪少",恨不得另外八足也全长成蟹螯,这简直就是疯咯。

一蟹不如一蟹,吃相比不上李太白潇洒,所以诗格也比不上人家超逸。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1-20 21:04 |只看该作者



烤蟹之

吃螃蟹在唐朝应该很流行吧,我猜,单凭李太白的吃相就是极好的推广,再加上他精彩绝伦的广告词,"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恐怕爱喝酒的人都要食蟹,不喝酒的人光吃蟹。唐朝的酒令都提到吃螃蟹:"先吃鳣鱼,又吃旁蟹,一似拈蛇弄蠍",可见其流行。白居易云:"馀杭风俗,每寒食雨后夜凉,家家持烛寻蟹,动盈万人,每岁八月,迎涛弄水者,悉举旗帜焉。"为此作诗:"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飐弄涛旗。"

贯休听僧弹琴时,竟然以"大蟹行"比喻僧师的琴技和琴声,雅声譬诸美味:

"家近吴王古战城,海风终日打墙声。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种种情况表明唐朝流行食蟹。但是饥困潦倒的杜子美为什么不食蟹?杜诗里没有食蟹。即便杜少陵像蔡谟那样吃坏肚子,他得写诗啊。即便他食蟹过敏,他得写诗啊。不管蟹子怎么了,他得写诗啊。

杜工部没有写,我于是信了陆放翁。他有食蟹诗:

"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犹有蟹堪持。"

此诗有其自注云:"蜀中惟嘉州有蟹。"所以杜甫没有吃过蟹。龙过海之火龙店开业酬宾,杜子美当然也是座上客,且食螃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20 21:07 |只看该作者



烤蟹之


绍兴二十一年(绍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年号,1151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节次如后:

"直殿官大碟下酒:鸭签 水母脍 鲜蹄子羹 糟蟹 野鸭 红生水晶脍 鯚鱼脍 七宝脍 洗手蟹 五珍脍 蛤蜊羹"

这一轮共有十一个菜,为什么是十一个呢?想不明白的事儿且搁一边,单说其中一个"糟蟹"。皇帝陛下吃糟蟹,诗人陈师道也曾入诗,曰:"磊落金盘荐糟蟹,纤柔玉指破霜柑。"

糟蟹有熟糟和生糟两种做法。熟糟就是"取熟蟹去脐过冷,入糟,宜醋糟同魚"。生糟更流行,"用生蟹团脐者,每斤先以炒盐四兩腌之,次以白酒醅泲,稍乾,每蟹一层醅一层,入瓮,泥涂其口,勿见火,藏可数月。"

生糟用圆肚脐的母蟹,盐腌,酒泡,分层放糟,密封在大坛子里。糟酒的关键是"糟",各个地方制"糟"的手艺不同。江阴一代的老百姓还传承着古法"三黃糟",有些人家在闲暇时会自己做:"三伏中糯米一斗醃作黃子,一斗用酒药做成白酒浆,一斗炊作软饭,三件一处拌勻,入瓮,泥箬密封,日晒至秋冬用,或和在醬內尤佳。"

"糟"制好,蟹过滤好,再仔细用细麻绳把蟹脚缠起来,先在坛底布一层糟,接着在糟上面排一层蟹,撒一层醋,抹一层豆酱,再布一层糟,再依次重复前面动作。根据坛子和蟹子的大小,一坛子里顶多醃一百只蟹。

蟹,荀子早就下结论说它"用心躁也"。蟹子号称"无肠公子",心肠相连,没有肠怎么会有心呢。"用心躁也"其实是说"无肠公子"体力好,祖传多动症。虽然经过多道工艺折腾,蟹子其实都是活的,如果坛子里放太多蟹,它们一齐躁动起来,坛口的封泥就給闯破,逃掉。制生糟的古法特别强调"勿见火"云云,其实就是怕蟹跑去。可以想象,深更半夜睡梦中听到坛子里刷刷刷作响,急忙持灯烛查看,螃蟹奔着灯光逃跑殆尽。

《蟹譜》里说过"蟹子奔火":"……夜則燃火以照,咸附明而至焉,謂之蟹浪。"蟹子抢光,所以人们会在夜晚"照蟹子",王禹偁有捕蟹诗云:"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苏东坡本来特爱食蟹,后来有了佛心,挺同情蟹子,所以"悲同秋照蟹,快若夏燎蚊"。

龙过海火龙店所烤的蟹子,五折酬宾,只收工艺费,蟹子免费,为啥?我们这家店开在海边,夜放华灯,又放"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古琴曲,海蟹纷纷来集焉,拿尺子卡一卡,只烤直径一尺以上的,小者放生东海。

本店所制糟蟹,口感脆爽,正所谓"海空蟹急窘于蒐,满腹清凉做尽秋",龙过海家的糟蟹,吃一口则满腹秋意。这是秘法宝典:茱萸一粒置蟹厴中,味常鲜;用柿蒂三五个煮水泡蟹,色常青碧。

古今墨客多吃客,食蟹未必得其味,今人一定要晒二微(注:微博,微信也),古人一定要作诗。比如诗人方虚谷写到:"馋拿涎攫快一醉,焉待将糖而弥躁,带糟而微生。"

"将糖而弥躁,带糟而微生",这是两种工艺。"带糟而微生",就是上面刚刚说的"生糟蟹","微生",有些生味可知是生糟不是熟糟,生味而微,可知不是龙过海家的糟蟹,龙过海家的生糟,用了茱萸和柿蒂,满蟹都是三秋风光。

"将糖而弥躁",说的是"糖蟹"。古人很多时候都混淆了"糖蟹"和"糟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糖蟹"不用"糟",而是"先煮薄糖",待冷却后"著活蟹於冷糖甕中一宿",这一宿之中活蟹不停地爬,所以诗人会写到"闻道将糖尤躁扰,解蒲投甑想骚然。"

古人诗里还有"蟹胥"(蟹蝑,蟹䱬),如皮日休诗"啬止甘蟹䱬,侈唯僭车服"。"蟹胥"又叫"蟹生",其实就是活蟹捣碎加上各种调料制成蟹酱,这是唐朝以前的主要吃法儿。蟹胥制法是:"用蟹去筐与脐秽,糜烂同酱,胡椒,花椒,缩砂仁坋和酒醋盐搅拌"。缩砂仁是中药,能中和一部分螃蟹的寒性。有些人体质不适合食蟹,这是古人早就总结的,如张耒诗云:"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

"糖蟹"用糖,"糟蟹"用"糟",如果"惟以酱油渍蟹"则称为"酱蟹"。此外还有"酒蟹",关键在于"撇清酒,不得近糟和盐"。还有一种,"北人以蟹生析之,醢以盐梅,芼以椒橙,盥手毕,即可食,为洗手蟹。"

"糖蟹","糟蟹","蟹胥",这是古诗里食蟹的主流,这些做法比较讲究,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吃法儿,古代平常百姓就是"煮蟹"而已。"煮蟹"如宋朝洪适写到:"渔父饮时花作荫,羹鱼煮蟹无它品"。

诗人们不愿意写食蟹之"煮蟹"。原因之一如《陶庵梦憶·蟹会篇》所言:"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為蚶、為河蟹。……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迭番煮之",怕积冷积寒也,一边吃一边煮又太麻烦,吃相也不符合李太白吃相。文徵明那食蟹模样儿,一看就知道在食煮蟹。原因之二就是偶尔写及煮蟹又不大爽快,容易与饮茶诗里的"煮蟹眼汤"相混淆。"煮蟹眼汤"绝大多数时候会称作"蟹眼"或"蟹眼汤",有时候为了对偶也称为"煮蟹",于是与食蟹的"煮蟹"误会。"蟹眼汤"其实就是热水开始冒泡,铁锅或壶底升起一层白泡又破灭,像蟹眼在睁开合上。此时此刻水里发出响声叫"松声",也叫"蝇声",嗡嗡嗡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1-20 21:09 |只看该作者



烤蟹之


古代诗人多食客,唯吾吃客善读诗。我读到唐朝酒令:"先吃鳣鱼,又吃旁蟹,一似拈蛇弄蠍","吃旁蟹一似拈蛇",这七个字信息量很大,唐朝时"拈蛇"即今日龙过海家秘法烤蛇也。

再如我读古诗词中常见"紫蟹"二字,马上心有灵犀,知此蟹肚皮紫色,野生。稻田的蟹叫白蟹,也叫稻蟹,肚皮白色,生长环境单一,可视为家养。童谣云:"苦楝开,紫蟹来,白蟹稻蟹,九月团脐十月雄。"不管紫蟹白蟹,八月十五吃团脐母蟹,十月中旬则吃尖脐雄蟹。方虚谷所诗:"取之一·蟹·胜一·蟹,尖美于团十月半"也。

善读诗,是对古人善写诗的反·动,以意逆志耳。读青藤道人诗"虽云似蟹不甚似,若云非蟹却亦非",可知此妖道天天琢磨食蟹,不管看见什么都琢磨"那要是蟹就好了",可谓蟹痴哉。

古人写诗,在似与不似之间。苏东坡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人吃得真味,却不写真而写神写趣,我反其道而行之,削繁就简,遗神忘形,则得食蟹真料理焉。

宋朝赵灵秀写了一首诗:

嗔尔横行为多足,割尔两螯如割玉。
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
吴江十月天霜寒,吴人微尔不举餐。
萑蒲勿讶束尔急,与虎争强能上山。


这首诗如实记录吴江人无蟹不成餐的日常,蒲草束蟹足这种细节都写出来了,结果就是这简直不是什么诗,这顶多是漫打油。

陆放翁诗"蟹供牢九美,鱼煮脍残香",闻人懋德言《饼赋》中所谓牢九,即今之包··仔。陆放翁这诗也不是什么好诗,但是我从中知道宋朝人吃蟹包,而且还知道古人把"汤包"叫作"饼"。

黄庭坚的食蟹诗"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徒具形式主义,实不及物,虚未通神。写美食的古诗大多时候处于这个层次,再如周必大诗"喜于左手持蟹黄,美胜八珍熟熊白",皆此属。

岳武穆的后代岳亦斋写诗,犹有祖上英气,哪怕写吃饭也遮不住:"旧传骚人鍊奇句,无蟹无山两孤负","两孤负"者,"不到庐山孤负目,不吃螃蟹孤负腹",昔人句也。刘后村诗:"螃蟹螯肥毋与事,琵琶调下莫题诗",与岳亦斋诗同一机杼,把食蟹与诗意联系在一起,这可以看作对李太白吃相的进一步自我肯定。方巨山诗:"砚老自研明月露,蟹香新在菊花时",食蟹与特定的菊花意象结合,是岳刘二诗的具体化。当然,方巨山自己也有蟹与花具象化的诗:"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

唐朝张祜诗:"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这句诗具中和之美,""鸡口"二字的隐喻,情怀上有方巨山诗"蚌何知识三缄口,蟹坐风骚五鼎烹"的神韵,"加餐"则有日常生活风味。"加餐及蟹螯",又与李太白吃相有趣的综合兼容。

"加餐及蟹螯",后人如汪曾祺先生在《故乡的食物》里写:“黄开榜一家的日子还算过得下去。饭自然吃得简单,红糙米饭,青菜汤。哑巴有时摸点泥鳅,捞点螺蛳。越塘有时卖呛蟹的来,麻丫头就去买一碗。很小的螃蟹,有的地方叫彭蜞,用盐腌过,很咸。这东西只是蟹壳没有什么肉,偶有一点蟹黄,只是嘬嘬味道而已,但是很下饭。”汪曾祺先生写食,文人圈里有口皆碑,其实不过是"嘬嘬味道而已",仅得张祜诗"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千万神韵之一耳。此类写食法与宋高宗御·宴奢侈小吃十一个碟盘有什么区别?二者皆寒怆耳。

食色性也,食与文皆是心·性·药。譬若李时珍写药:"糟蟹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喉风肿痛,满含细咽糟蟹即消"。又譬若《梦溪笔谈》写蟹:“关中无螃蟹,怖其恶,以为怪物。人家每有病疟者,则借去悬门户。”此皆天下至文,在跌宕进退之间吃平天下事哉,读之但矜悯而已。入佛界易,入魔界难,在似与不似之间,不刻意求全于人,只对自己严格认真,慈悲生心焉。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20 21:10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很馋糖,每每母亲藏起了,我都会偷着吃。大了和你一样有糖不忌,没糖不馋,像一棵甘蔗。嚯嚯。。。。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20 21:11 |只看该作者
写这么多,先回个帖,慢慢品读才女的文。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20 21:12 |只看该作者
可以参加三味书屋秀秀你文征文。那里高手很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20 21:14 |只看该作者
我的牙就是那时吃糖吃坏的。很奇怪,我内人的牙很好,就早上刷一次牙都无碍贝齿铿锵,不像我早晚刷牙都难抵人未老,齿先衰。哎。。。。。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20 21:17 |只看该作者
烤蟹雅文,写得洋洋洒洒,令人高山仰止。看来段教授还是个美食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20 21:20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词直接蹦过去,居然还有烤蛇,想想头皮发麻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20 21:21 |只看该作者
我在书话是认真读完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20 21:36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到前两年才知道小时候的大白兔居然有两种品牌,我还以为只有上海大白兔,所以那个春节。我两种大白兔吃来吃去,忆旧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20 21:36 |只看该作者
吃个蟹还那么多讲究。服了。蟹寒,很多人吃不得很多,一般是吃虾。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20 21:39 |只看该作者
这文规矩,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在小巷里读书的日子。那时候我基本买全了两本杂志,散文和散文选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20 21:39 |只看该作者
不错,吃个螃蟹都能考出五篇来,但是烤蟹,多少有点煮鹤焚琴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1-20 21:44 |只看该作者
日子并不是必须过明白的,有很多时候快乐来源于不明白,无知之中包含平淡自然,糊涂着,慈悲着。
==============================================================
什么都了然,基本就没啥乐子了,人过一半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20 21:4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1-20 21:53 |只看该作者
蟹居然很有历史,记得小时候被劝学解,就有句:蟹六跪而二螯,当初囫囵吞枣背,居然是较早的证实螃蟹存在的年代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11-20 22: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天牧云 于 2020-11-20 22:54 编辑

我读出了一些钱钟书先生的味道。。。谁有同感?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11-21 07:37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写给螃蟹看的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1-21 07:47 |只看该作者
不言其他,只这份考证之心,便让人深深动容。

昨晚已然拜读过,今晨留下苍白的回复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1-21 09:50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令我望而生畏,读了开头几篇,段子一贯的文风,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仿佛不费吹灰之力一挥而就,如此博闻乐见,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小孩子喜欢吃糖果和饼干是很普遍的事情,吃了牙痛也是常见的。
至于吃螃蟹,对于住在海边的我们,是每天都要吃的,蓝色的蟹,我们称之为花蟹,肉鲜甜,蒸来吃或姜葱炒,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0-11-21 12:52 |只看该作者
雅致有韵味。。许多人说蟹美味,奇怪的是我家都不吃,努力几次没培养出兴趣。疑惑是否吃法不当。。尽是壳,吃得焦急无比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0-11-21 13:46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0-11-21 12:52
雅致有韵味。。许多人说蟹美味,奇怪的是我家都不吃,努力几次没培养出兴趣。疑惑是否吃法不当。。尽是壳, ...



买螃蟹:中秋前后买圆肚脐的,农历十月份买尖肚脐的。

买时用手掂一掂,沉实的好。有手指敲敲盖,声音沉闷的好,空空空的声音不好。

买活的。

死蟹子,或者瘦的空壳的,不能买。

一只蒸蟹子,一碗海参汤,一只鲍鱼……我的食量就很饱了。再随便吃点米饭,青菜,就撑了。我说这个细节,只是想直观地说,结实的肥蟹其实是很好吃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0-11-22 11: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若叶 于 2020-11-22 12:05 编辑

读完了,后半段有点走马观花,信息量太大,消化不良。
螃蟹每年吃几只就够,主要嫌剥壳儿麻烦,且弄得手腥气,轻易洗不干净。
大闸蟹、梭子蟹、青蟹、帝王蟹,大部分蟹味道都很美。
只怕小个、空壳、没肉的,吸出来水一样的,倒胃口,死的就不提了。
上海附近有吃大闸蟹的传统,每年到了季节基本都会吃上一两顿螃蟹,
有自家蒸的,有去王宝和的,还有干脆去阳澄湖边渔船上吃的,不一而足。
吃螃蟹有句俗话九雌十雄,说的是农历9月吃圆肚脐的雌蟹,10月吃尖肚脐的雄蟹。

雌蟹吃的是蟹黄,雄蟹吃的是蟹膏,分别在9月、10月到了肥美的巅峰。
我不喜欢吃连汤带汁的蟹黄,不管哪个季节都挑雄蟹吃,总觉得雄蟹个头大,肉也丰满些。
我觉得蟹膏比蟹黄好吃点,但最美的仍是蟹肉,无料鲜甜,有料体味,各有不同的美。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0-11-22 13:26 |只看该作者
佩服教授书读得多的同时也顺便佩服一下我自己,竟然耐心读完了,太厉害了。。
我最爱吃蟹。怎么个做法都可以,哪怕是煮了没吃完的再煮的,也是吃得欢喜。。可惜身体寒凉不能多吃,实乃人生中一件超级遗憾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0-11-22 16:56 |只看该作者
居然敢烤蛇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0-11-24 10:41 |只看该作者
光烤蟹就五篇,太厉害了!
第一篇排版太密,读得费劲,却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包饺子好看,将来娶到的媳妇就俊,,。你家哥哥的娘子八成好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