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池阳居士 于 2018-7-18 16:41 编辑
(一)
池州城的南门,有座“通济桥”,在我的记忆中,城里人都称呼它“南门大桥”。这座桥早年也和下游的兴济桥一样,是一座七孔石拱桥,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乾隆三十七年池州大水,府城南门的通济桥被洪水冲毁,知府张士范动员城内商贾和富户捐钱捐物,重建通济桥。共筹得一千二百余金,其中监生叶兆麟妻姜氏一人捐银六百两。年底动工,次年(乾隆三十八年)石桥合龙,重建的这座七孔石质拱桥,桥长二百七十尺。如此同时,还整修了通往齐山的翠微大堤,将翠微堤加高培厚,还在翠微堤南端,建亭一座,冠名采露亭,供过往行人休憩。
通济桥下的清溪河绕城而过,其上游叫做白洋河,发源於贵池刘街崇山峻岭,从梅街流过白洋、万罗山、上清溪,流过城南,经百牙山流至下清溪汇入长江,同长江水一起,奔流到海不复还。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条河边,这条河给我的印象就像《我的祖国》这首歌唱的那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清溪河的确就是这样一条美丽的河,河里的货运船、渔舟、竹排,川流不息,河岸边涛声,桨声、棒槌声,声声动听。城南也因为这条河而整日喧闹,人流熙攘。 这里是水陆码头,山里的竹木柴炭和茶叶青麻等土特产,都是用木船或竹排由水路从清溪河上游运到贵池城南门。运来的山货不愁销路,南门有专门收购的商行,都是老主顾,信誉好从不欺客,在通济桥的桥北有齐家商行,桥南有侯家商行,商行的旁边有茶馆、酒店、旅馆,有名气的是桥北老南门城门口徐世杰开的旅馆,许多人至今还记得。 船家卸货后,到商行货银两讫,高兴而来满意而去。摸着鼓鼓的荷包,沾沾自喜。路途近的,在酒店搞点简单饭菜,吃饱了,即随船而去。路途远的,需息一夜明早起程,找好旅店,放下行李包裹,几个人在小酒店点几个荤菜,打一壶烧酒,推杯换盏,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酒喝完了再续,几个人喝得酣畅淋漓,个个挥拳呐喊:“一心敬,哥俩好,三桃园,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把个小酒店弄得沸沸扬扬。 还有些船家只在南门码头暂歇片刻,上岸买点“草鞋底” (大饼)或者小粑,在船上泡壶茶边吃边喝,也十分自在。吃饱喝足便匆匆起程,从清溪河入江,上游去安庆、武汉,下游到南京、上海,将船上的山货销往更远的地方。为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辞劳苦,一篙一桨地继续前行。 (二) 清溪河汇崇山峻岭之水,从白洋河流经景色古朴幽雅的上清溪,一路潺湲向城南流来,沿岸河滩古柳婆娑,绿草茵茵,清澈如明镜般的河水平缓的流过,无数小鱼游弋在鹅卵石中。唐朝的诗仙李白泛舟清溪河,就写下“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的诗句赞美清溪河。李白一生游览过无数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把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突显出来。也正是如此,家乡的清溪河早就闻名遐迩。
清溪河清澈见底,不缓不急,静静流淌。流经通济桥下时,平缓的水面受到几个桥墩的阻碍,河水冲击着麻石条垒砌的桥墩,溅起白色的浪花。大桥的左右两侧都有渔民放置的栏河的大网,活蹦乱跳的鱼虾都被尽收网中。在桥南那棵歪脖子大柳树下,用木架支着一个大罾网,渔人坐在罾边,不时将网徐徐收起,又缓缓放入水中,在这一收一放中,不时也能捕到一些小鱼小虾,怡然自乐的意境,给这条河注入了勃勃生机。 通济桥下,河沿的石阶上,尽是浣衣的女人,喧闹着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母亲也天天到河里来洗衣服,我总跟随前后,蹲在河边看渔民划着小船用鱼老鸹(鱼鹰)在河里捕鱼。几只鱼老鹄在两边船舷上安静地站立着,到了鱼多的水域,渔民一声吆喝,一只只鱼老鸹振翅跳入河中,在清澈的河水里上下翻飞,大显神威,用宽大而尖尖的喙从水里叼起活蹦乱跳的鱼儿,打鱼人把每只鱼老鸹离嘴四寸处的脖子都栓上一根绳子,鱼老鸹呑进嘴里的鱼都被阻隔在喉囊中,待鱼老鸹喉囊装满,渔民解开绳子,从每只鱼老鸹的嘴里能吐出四五斤鱼。渔民从河里捕捞的鱼,都会买到定点的渔行里,在桥南有张记渔行,桥北有王记渔行。池州物产丰富,称得上是鱼米之乡,渔民靠着这条清溪河,自然是丰衣足食。 清溪河的水是深山大川的山泉之水,不仅南门外的住户在清溪河里洗衣洗菜淘米,还从河里挑水回家吃用,多说清溪河的水烧开泡茶,茶香浓郁,味厚爽口。所以,离河较近的孝肃街、市心街、继武巷的居民不到井里用水,都来清溪河洗衣浆衫,用两只木桶挑一担清溪河里的水穿街过巷,放在家里的水缸里,专门用来烧水泡茶。就连郭西街赵家茶馆里烧的水,也是从清溪河挑来的,常年为茶馆挑水的是住在东街的一个哑巴,家里只有他和一个老娘,全靠他给茶馆挑水过日子。不管晴天还是刮风下雨,总戴着一顶破草帽,赤脚穿一双草鞋,裤脚卷到膝盖上,即使下雪天也要到齐膝深的河里挑水,两个脚杆常年浸泡在水里,粗糙得象两根老树桩。一想起当年的老茶馆,那位哑巴老人挑水的身影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 除了街市上有茶馆,在通济桥的桥南和桥北也有茶馆。桥南的茶馆掩映在垂柳古槐的绿荫中,给远道而来的人小憩的处所,河里捕鱼的鱼民,坐在茶馆边喝茶边将零星的小鱼小虾摆放在门口,等待买主。屋后清溪河涛声不绝于耳,门对小九华齐山峰峦叠翠,好清静的地方。远行归家的人走到这里,一颗飘泊的心终于宁静了。
(三) 城南既是水陆码头,这里自然是客商云集,沿河商铺鳞次栉比,诸如杂货铺、山货行、鱼行、小猪行,还有茶馆、饭店、客栈,可见当年这里每天都是“商船泊岸如鳞次,昼夜人流似海喧”街道繁华,市声若潮的景象。 在街谈巷议中知道,古池州府有七个城门,是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20年)知府何绍正在池州建筑的。城南有三个城门,中间的城门是通远门,左边的为毓秀门,右边的为钟英门。许多商铺、客栈都开在通远门旁的城墙根。连搞仔猪交易的小猪行也开在这里,乡村有养老母猪的,下的小猪崽用箩筐挑到城里来卖,想买小猪崽回去饲养的人家,都要到这个固定的交易场所来,买卖双方,价格谈拢后,各取所需,买卖成交。当然提供场地和做中间人的小猪行会按成交额的比例收取佣金。 年幼时,常从孝肃街经过通远门到清溪河玩,只看见斑驳残缺的城门洞和一段裸露着泥土爬满了滕萝的城墙,城门洞里凉风飕飕,圆形的门洞上面不时有清凉的水珠从城墙的砖缝里滴下来。夏天有不少人,端着小板凳到这里乘凉。 这段城墙也是孩子们喜欢爬上去玩的地方,虽然这里已经荒芜长满了野草,但在草丛中却自然地生长着一种野葡萄,还不等野葡萄成熟,只有“猫屎”大,孩子们就扯着吃。也不怕酸,越吃越有味。大人怕小孩子爬城墙危险,那么高的城墙跌下来不死也是重伤,就吓唬他们说城墙上有鬼,还说草丛里有一条茶杯粗的大蟒蛇,听大人这么一说,孩子们就再也不敢爬到城墙上去玩了。 清溪河温驯的时候,安静、温柔地流淌,深情地滋润着家乡这片富饶的土地。但有时它也会像脱缰的野马粗暴地践踏着良田和村庄,肆无忌惮地闯进小城,淹没房屋和街道。每年的汛期,山洪暴发,清溪河水猛涨,长江水又倒灌内河,致使洪水泛滥成灾,城南成了一片汪洋。家家屋里搭起跳板,街上人们坐着小船、竹排、腰盆和门板,在街道上来往穿行。 通济桥下的河水猛涨,已经快要挨到桥面了,这时总有几个水性好的孩子跑到大桥上,站在大桥的铁护栏上往河里跳,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无影无踪,等从水底冒出头来,已经离大桥一两百米远了。家里的大人晓得后,迫不及待地跑到河边找,对着河里暴跳如雷地喊:“快上来哟,这么大水还去游泳,不要命啦!”自然,等小孩子爬上岸来,少不得要挨一顿死打。 城南的小孩子常在河里玩水,水性好也很调皮,河里搞船的船老大都怕他们。特别是大通装西瓜来的船,最怕这些小调皮,他们能从河边,一个猛子扎到河中正在行驶的船下,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探出头来,伸手偷船上的瓜。船老大稍不留神,眼睁睁地看着西瓜被抢去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