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一般来说特指足球。我不算是真正的球迷,但我的出生地天津河东乃是“足球之乡”。
据说,上世纪二十年代,河东就有足球队不下30支。上世纪三十年代,华北运动会在天津举办,代表河北省足球队出征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天津河东的球员。史载,他们最后杀进决赛,以5:3战胜对手,弄了个冠军。
为嘛天津河东是“足球之乡”呢?原因有四:一是洋人在河东办厂,如英美烟草公司,把卷烟和足球一块带过来了,河东人得风气之先;二是河东习武的人多,足球一来,他们仗着身体素质好,反应能力快,很快就踢出了名堂;三是河东有大老板乐善好施,喜欢赞助;四是河东有好多纱厂都成立了足球队,经常组织比赛,切磋足球技艺。
生长在“足球之乡”的孩子们,从小就喜欢踢球打弹。我的母校天津七中是市重点中学,因为坐落在河东,足球小有名气。记得我去七中报到的第一天,就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拔足球场上的草。我们初中时的体育老师姓张,小矮个,一脸青春痘,体院足球专业“科班”出身。他教我们停球,传球,带球,射门,教我们掷界外球,合理冲撞,搭人墙,假动作。记得他教了我们一个过人绝招儿:把球往右侧一拨,假装传球,然后拼命往左侧跑,兜个圈子再把球接回来,虽然累得跟三孙子赛的,但把人过了特有成就感。那时候,我们放学了也不回家,踢小场地的足球,砖头当球门,有时明明踢进去了对方不承认,你也没辙。我们一直踢到天黑,踢到看不见砖头,足球也成了模模糊糊的一团东西才作罢。有时候,踢累了就躺在操场上,数一会儿天上的星星。
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机的时候,我比较喜欢那时候的中国足球队,左树声、古广明、赵达裕、李富胜……特别是队长容志行,应该是共产党员吧,沉稳,坚韧,儒雅,大气,我觉得他身上确实蕴藏着一种精神力量。现在球场上,不知道谁是党员了,都一个倒霉德行。
我再次关注中国足球,则是米卢时代。米卢是洋教练,更是中国通,他知道中国足球队员最大的软肋,比赛心理不健康。米卢用踢藤球的方法让队员们放松,这一放松,中国队还真进了世界杯。隐隐约约记得在那届世界杯上,中国球员被巴西球员当小孩子玩耍,看得我心里那个不是滋味。
说句实话,从甲A到中超,我几乎不看中国足球的国内联赛,假球黑哨,乌烟瘴气。我连最后的比分都懒得看,谁冠军了,谁降级了,跟我有屁关系。
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感觉就是球员财大气粗了,打架吸毒嫖娼赌球,把魂儿都丢了。恐日本,恐韩国,恐伊朗,连泰国和越南也要恐一恐。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麻烦不断,多多少少跟中国足球的长期堕落有关系。
想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神舟飞天,蛟龙入海,高铁飞奔,快递通达,反腐给力,百姓做梦,特么倒霉就倒霉在中国足球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