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朋友每当遇到居士,就热情对我推荐:一位诚心学佛的,信佛的,知道不少。 总是这样,被迫展开交谈,我就坦言:看过两眼书,不信佛,也不懂。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仿佛将厌烦写在脸上:别和我聊佛,听不懂,也不想听。冷场是那么的自然。 等大家谈到上师、高僧、法缘、功德、信仰、布施,逐渐进入状态,我就自顾自的找吃找喝,瞅个空子离场。 其实,我喜欢并很想和学佛者交流,然而现实生活中,学习口头禅的人更多。对佛经的所知在这里只是一种炫耀,一种高逼格的谈资,金光闪闪又漏洞百出,网络里、论坛上也是一样。 知道一点的,比一无所知的要傲慢;知道许多的,比知道一点的要张狂;知道许多并有心得,比知道许多的敢发表独立见解、带人下地狱。 客人送走,朋友诧异的问:平时侃侃谈经,为何对有缘的居士那么冷淡,甚至打诳语说不信佛。我笑:算不上打诳语,大家信的不是一个佛;我和你谈,是你心诚净信并且愿听愿行。 真心询问的人,即使一点也不懂,可以由浅入深的讲一些入门常识;而自以为是的学佛者或反佛者,他们早已僵化,内心世界有一个自己营造的“佛”,坚不可破,我何必自寻烦恼。
且说一个“活在当下”吧。 东方有讲,西方有讲;出家有讲,世俗有讲;真修行有讲,鸡汤文有讲。从字面看,活在当下没错的,励志也普世,但深究下去,就有说法。 不同的人、不同场景,说的都是同一个含义?插一句:给鸡汤文披上佛学的幌子,我始终厌憎这种传销与碰瓷。 将佛学世俗化、鸡汤化甚至污名化,令众人对真正的佛学产生误解、错解,真是堕恶道的罪过。 活在当下:谁活在当下,什么是当下,什么是活,活的本质是什么。佛法不离世间得,这几个问题厘清,才是佛法;搞错了,就玩的是鸡汤。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这个坑有点大,一两句还真讲不完说不清...... 直接说结论吧,不打哑谜。 佛法不同语境中,“我”有不同所指,不可混淆。针对(我)活在当下,这里的我,应是第六识(意识),它对应的是缘起性空。把这个“我”思维清楚,要花些工夫。 缘起的我,是此时此刻的环境、因缘、机缘、内外所有条件之下,因此而存在的意念之“我”;它貌似真实存在,本质又虚妄不可得,这就是“我”之性空。 “当下”,就是上文说的“此时此刻的环境、因缘、机缘、内外所有条件”。这个因缘是时时刻刻、每一瞬间都在变化的,这个当下也在不断的生灭变化。 “活”,就是这个念念相续、生灭不断的过程。它即生即灭细不可查,以至让人错觉“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恒定过程。
为什么引用这句? 活在当下,许多披着佛衣的鸡汤人士特爱引用,就顺手拿了,尤其这种居士还不在少数。与其对面,我就坦言:我不学佛,也不信佛,你说的我都听不懂。(内心独白)请放过我,也放过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