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下白 于 2017-11-29 13:02 编辑
每周四晚上,都是廖阔阔学画画的时间段。妈妈因下班太晚,换我去接阔阔回家。 今天的作业是一幅说画。先由老师说,孩子用脑子记下,然后根据老师的主导意图,加上个人主观想象作画。完成后的作业是合成品。重要的是有孩子的再创造穿插其中,这才是学画画的意义所在。想象的空间说有限就有限,说无限便无限。个人想象力能扩展到哪一步,要依赖作画者的能力和天赋。这当然会牵扯到潜质问题。至于阔阔到底具备多少绘画艺术的潜质,两说了。 廖阔阔的第九幅作品(应该说是作业),是一艘远航的英国游轮。规模应该属于泰坦尼克号那种,名称为“110087254321”号(阔阔不识字,只识数),名字不是很响亮很有意义,但很特别。应该说只能代表他外在的知识面,不能涵盖他内在的意识流。 美术老师说这幅作品大体是成功的,败笔在于天空的海鸥。成功之处老师没说。依我看应该是游轮下的海浪,其中暗含着许多不易觉察的创造力。一般而言,海浪是白色的,海水是湛蓝的。但阔阔将海浪底下海的色彩赋予三种颜色:深蓝、浅蓝、淡蓝。有过渡,有交叉,有融合。白浪滚滚,有兴风作浪之势。既能表现出海浪呼啸激荡,势拔五岳,又能反衬出游轮行驶速度之快,虽有起伏飘摇,但却稳如泰山。大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和潇洒。 至于老师说的“败笔”,依我看也得另当别论。我以为海鸥的画法很能彰显个性。个性是绘画的灵魂,是不落俗套的标志。没有个性的作品是平淡无奇的,它只符合庸常的大众口味,永远不可能发展为惊世之作。惊世之作往往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常常不被世人理解。比如荷兰著名天才画家梵高的作品,当代就无人理解,跨世纪乃至一百年之后,方被世人渐渐悟出其中奥妙。这不是艺术的悲哀和不幸,而是艺术的伟大和超前。我国著名诗人海子在他的诗作《阿尔的太阳》中这样赞美梵高:“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太阳。” 阔阔对败笔的解释是这样的:我画的是生气的海鸥。生气的海鸥即愤怒的海鸥,两翅耸立,怒目圆睁。它们愤怒什么?愤怒游轮为啥还不沉没?焦急地等待着倾覆后能有众多遗物漂浮海面,分得一杯羹定然不成问题,至少也能品尝到几粒哥伦比亚咖啡豆的滋味,最不济亦可叼衔一串项链、胸针啥的,绝不会无功而返,白来一趟。 海鸥遮天的景象与巨浪呼应,更进一步反衬出游轮的险象环生,危在旦夕。 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就是这样,能赋予阅览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能将作品推向一个浪漫而理想化的高度,能在欣赏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具有生存意义的诺亚方舟的图景,这就是极有个性潜质的大师的表现力。 我再结合阔阔的第六幅作品“吃拉条子的爸爸”,进一步论证一下阔阔的个性。一般人很难理解画中的爸爸为何怒发冲冠?拉条子显然是很有品质的,卧着两个鸡蛋和多种菜蔬及肉丁之类,营养搭配科学合理,色彩非常入眼。可爸爸却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牙,头发根根直立,显得脾气极端暴躁,盖过张飞,压倒李逵。吃相也极其不雅,既没文化素养,也无饮食品位。其实呢,爸爸的脾气是很温和的,人缘极好。阔阔之所以将爸爸描绘出这样的形象,应该是在无意中显露了自己的个性特征:脾气急躁,秉性张扬,直抒胸臆,明快了当,大胆创新,不拘一格。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能将阔阔急躁的暴脾气引导到勇于探索艺术,不服输、不气馁的层面上去,就能化缺点为优点,化刺头为刀枪。 虽说人的天性乃受之父母,而阔阔身上展现出来的个性却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更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壮观,甚至可以提升到一个别开生面的高度,拓展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广度,推进到一个豁然开朗的深度。 我们全家人一致认为,廖阔阔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骄傲和自豪,是我们家未来的希望,就像是一颗爱眨眼肯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起于东方彩云之上的亮晶晶的启明星。 廖阔阔,整个大家族都看好你,我们竖起大拇指为你点赞! 2017-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