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李清照之七:《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文/楚才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大约不是太美的美女。不然,这样的才气加上美貌,自然是千古一人,上天没有这般的偏心吧。不然,你看看诺奖得主的莫言,就知道美貌和智慧很难并存的。但正因为李清照是古代词人,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幻想空间。优越的生活条件,细腻的感情变化,中等以上的姿容应该没有问题。
李清照的这首浣溪沙,写的就是早春时节,词人在春光下的思索和想念。词人总是书写眼前的景物,将自己那份心境隐藏得很深。但又在字里行间不自觉的展露出来。词人的细腻心思,很明显在这首词中体现。词能传情达意,在现代,文字的娱乐功能被强化,而古代这样的文字是能极大增进词人和友人或者恋人之间的感情交流的。
淡荡春光寒食天。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或二天。春光还不是很明媚,但已经淡淡地荡漾开来。万物早已苏醒,或许是春雨蒙蒙,或许是乍暖还寒,心意依然紧绷,难得有放开的时候。词人敏感地捕捉到寒食两个字,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寒食节是古代比较重要的节日,青年男女踏歌而行,无比畅快淋漓。这样的春光这样的时节,词人想到了什么?平缓叙述的背后,是词人内心荡漾的激情。
玉炉沈水袅残烟。前句是铺垫,这句算是画面感的补述。单说春光,可能觉得抽象,单说寒食,可能过于笼统。李清照是描摹景致的高手。看她写词,如同欣赏她在作画一般。炉为玉,烟略残,这是春意迷蒙的画面。有生气的家庭,质朴而有人间情味。沈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精致生活不是每个农家女都能享受到的。问题是词人前期的优越生存环境并不单单被她独享,她化入词境之中,与千百年后的人们一起畅想缅怀重温。袅字用得很传神,画面很美,而这个字却让静止的画面动感起来了。
梦回山枕隐花钿。梦是个很好的词汇,大者有中国梦,小者可以有少女的悠悠甜梦。醒一回,梦一回。睡到自然醒,没有生存的压力,难怪乎古典的情韵如此美妙。现代人引颈相叹,让久不做梦的我也有了梦回宋朝的冲动。而毕竟少女的梦是细微细碎细腻的。这里词人真实记录了她的一次梦境经历。檀香枕头温馨暖和,词人不经意间的抱枕而眠,引发了一场甜梦。梦见什么了呢?原来词人在花园里和人玩捉迷藏呢,她选了一个花枝繁密的地方,隐藏起来,暗自欣喜。有句歌词写得好,少女情怀总是诗。这样一个平常的场景和平常的梦境,在词人笔下却是多么富有诗意啊。
海燕未来人斗草。这句有点突兀。但联系上下文还是能明白词人心意的。还是在梦里,所谓的海燕是人还是真的燕子?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词人的一种寄托。也许在梦里,人和物合一,物我两忘了吧。只是依稀还记得,该来的人没有来。在历经了等待之后,词人终于无精打采起来。人不在,斗草能有什么意思?
江梅已过柳生绵。词人其实也是一个演戏的高手。开始的生涩,少女的天真,词人喜欢渐次展露。她像一个戏剧的掌控者,不喜欢一开始就什么都拿给别人看。而是将心中的秘密隐藏得很深,有心人或许能猜度得一二。都说春梦了无痕,梦到了就不想醒来。这句是梦后的续写,或者说是把生活当梦境的一种延续。春天的光景飞快地流逝,词人的心境也略略吃惊。江边的梅花已经败落,而光秃秃的柳枝却滋生出新的嫩芽。景致的变幻造成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不安。词人意识到春景的不常在,由此而及人,人的青春又有几何呢?
黄昏疏雨湿秋千。电影镜头一般,词人将镜头拉到了现实之中,黄昏急促的阵雨中,刚才还在摆荡的秋千,此时无所庇护,只能任由大雨浇打。春天的气息变幻无常,感叹世间情为何物,梦到也罢,梦不到也罢,终究会随时间而走远。如同雨中的秋千,不入心,不入情,谁又能真正的怜惜与关切。词人收尾收得很好,没有拖泥带水,只给人无尽的想象。
李清照的词是很唯美的。我只能用心感悟。很多人批评我的不专业,我自然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词人华美辞章的。专业的解读,自然有很多专业的人士去做。我只是从个人角度去感受体悟一种古典文学的美好。仅此而已,也许足够了。
(2014.4.11.初稿.)
ps:
那些极致的清词丽句多少次令人沉醉。文字是死的,也是活的。死是说固定的文本形式,活是说鲜活的意象表达。以平常心度词人腹,词人笔下的词句才千年灵动。有些人喜欢拘泥于词人的逸闻趣事,认为词人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其实口耳相传,很多事情未必确实,即便经过某些考证,也未必就能落到实处。
春天总是让人向往,春天总是感觉缠绵,心间情丝万缕,笔下百转千回。能表达出自己感受感想的人是幸福的,在千千万万的人心中往往会因某个触点的连通而彼此心意共鸣。能青史留名的人毕竟少数,能以这样方式让后人记取的,更是幸运。
低吟浅唱,迎风弄舞,山花正开,心怀激荡。寒食天,柳生绵,残烟起,忆秋千。玉炉温热人情暖,江梅曾对俏佳颜。花事疏雨两不误,才女落笔梦相连。
2017.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