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杨修之死--转帖
查看: 85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修之死--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7-6 10: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新解玉玲珑 于 2017-7-6 10:55 编辑

 军师联盟:杨修之死——四世三公的乱世沉浮 
 
  原创2017-07-06李古
  

  杨修之死,绝不仅是因为聪明外露,与曹操的政策转轨和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有莫大的关系。此外,他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也是理解从曹操到曹丕,政治逻辑演变的一条伏线。西祠李古为大家解读杨修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初
  杨修死前数月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进驻阳平关,与夏侯渊相拒。次年,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南渡沔水,结营定军山,居高临下,夏侯渊遭袭,为刘备大将黄忠斩杀。此时曹军新丧元帅,在郭淮的建议下,曹军推举曹魏名将张郃暂为元帅,稳定了当下较为混乱的局势。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曹操亲自领大军前来与刘备相争汉中。刘备则表示:“曹操虽来,无能为矣,我必有汉川。”于是坚壁不出。此时,曹操运米北山下,打算与刘备进行持久战。
  
  汉中鏖战,曹操军不但损失了大量的军粮,失去了与刘备相持的资本,更是在撤退时死伤了大量的士兵,对曹操军的士气打击严重,以至于包括王平在内将领以及士兵大批投降。
  
  于是,在与刘备相持了不到两个月后,曹操军无奈,只能选择放弃,撤出汉中。
  
  219年时的曹操已经66岁了,在“人生五十,不称夭寿”的三国时代,他已经真正到了垂暮之年,在经历“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辉煌生命期之后,他58岁大举征伐,兵临赤壁,意欲一统东南,这种努力最终被26岁的孙权和34岁的周瑜击碎。
  
  由此曹操进入了生命的垂暮期。
  
  曹操在215年平定汉中之时,已引光武帝刘秀之语:“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来说明自己的心态,汉水之败后,回到长安的曹操已经是个充满疲惫的老人,面对着东吴英姿勃发的孙权和在西蜀日渐坐大的刘备,他深知削平天下使六合混为一统的景愿,在他生前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军师联盟》中的曹操
  
  生前之志已不能逞,那么身后之事就不能不提了。
  
  
  建安二十四年
  杨修之死的悬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时的杨修年纪有多大,记载不一,《三国演义》所叙杨修事迹,主要采自《三国志·陈思王传》(及裴松之注引《世语》《曲略》)、《后汉书·杨修传》(及李贤等注引《典略》《续汉书》)、《世说新语》等。
  
  杨修被诛,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秋,《三国演义》称杨修死时三十四岁,这与一些文献的记载不合。《后汉书·杨修传》李贤等注引《续汉书》记载杨修被诛时已经四十五岁。
  
  
  《军师联盟》中的中年杨修
  
  而据《世说新语·捷悟》载:
  “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裨楯(竹做的圆盾),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
  ”
  曹操征袁绍,在建安四年(199),以此年杨修二十五岁计,至建安二十四年正是四十五岁。所以,《三国演义》称杨修被诛时三十四岁,并非史实。
  
  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之死的鸡肋故事,事见于《三国志》和《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杨彪、杨修附文,意同而言辞稍异。《后汉书》中记载如下:
  “
  ……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修之几决,多有此类。。”
  ”
  文中并没有说曹操因为“鸡肋”一事而杀杨修,“修之几决,多有此类”一句,说明这件事只是举个例子而已,说杨修的死,也只说“因事杀之”,则这个“事”可以是很多“事”,不见得就是“鸡肋”一事。又按《三国志·曹植传》中裴注云:
  “
  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
  ”
  曹操在三月进军汉中,“夏五月”已经回长安。杨修既然是死于二十四年秋,而他死后百余日曹操亡故,按曹操死于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因此杨修应该大约死于曹操救曹仁的建安二十四年九月中到十月间,所以杨修不当是为坐“鸡肋”一事而死于汉中。
  
  在杨修死后,曹操曾给其父杨彪写信表示哀悼:
  “
  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我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
  ”
  随后曹操又给79岁的“豪父”杨彪赐大量贵重礼物,并说,这些东西很微薄,可这是我诚心实意的赠于你,你不至于推辞吧?
  
  杨彪接受了儿子被曹操杀戮的事实,也在表面上接受了曹操抚慰,可是心中从未释怀。后来一次,曹操见到他形容消瘦,就问其原因,他借此大发牢骚:“我惭愧没有金日磾的先见之明,空怀着老牛舐犊的感情。”曹操不得不变容向他再次致歉。
  
  这位豪父气度非凡,曹操杀掉了他的儿子,又用“峙豪父之势...延足下尊门大累”的语言来威胁他,他却依然对曹操不卑不亢,令曹操无可奈何。
  
  杨彪可以令曹操都忌惮三分的声势,来自他的家门弘农杨氏。
  
  据《后汉书·杨彪传》和《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杨修传”记载:祖先杨喜,汉高祖刘邦时有功,被“封赤泉侯”(赤泉,侯国,都在今河南鲁山县)。后来,他的高祖杨震在汉安帝时为司徒。曾祖杨秉汉桓帝时为太尉。祖父杨赐在汉灵帝时为司徒、太尉,父亲杨彪在汉献帝时为太尉。
  
  从杨震至杨彪,杨家共有四代人官至三公之列(司空,司徒,太尉)。所以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被并称为四世三公之家。
  
  
  建安十五年
  一切凶肇的初始
  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极为贵重,而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而在政治观念上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弥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自重门第杨家和唯才是举的曹操之间关系其实貌合神离。
  
  而曹操在执政前期朝气蓬勃,对杨、崔、孔等士族还能保持着礼敬谦和的态度,在赤壁之后,曹操日益倾向于代汉自立,对于依托于汉室的士族门阀越来越没有容忍度了。
  
  杨修在初任丞相主簿时,应该说还是比较为曹操所信任的,《三国志·曹植传》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
  
  杨修这个时候是深得曹操倚重的府吏,而且两人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连曹丕都要巴结他。
  
  若以长幼相论,立曹丕为世子应该毋庸置疑,然而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大宴铜雀台,曹植挥笔立就《铜雀台赋》,深得曹操赞赏,从此有了立曹植为嗣的心思。
  
  曹植颇有乃父之风,《曹植传》说他“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又说他自小就善于作文,“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曹操自己就是个性情中人,性格洒脱,不重威仪,《曹瞒传》中说他:
  “
  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
  二人身上共同具备的诗人狂放之气,因此曹操对曹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份眷顾很快就被身边人察觉,于是在《曹植传》中有了如下记载:
  “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
  夺嫡之争中,一开始曹植风头极盛,这其中作为曹植智囊集团中坚——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
  
  丁仪、丁廙兄弟与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曹操有感于丁仪父亲劝自己迎汉献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儿嫁给丁仪,结果因曹丕劝阻说丁仪的眼睛不好而止,因此丁仪没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怀恨在心开始大力支持曹植夺嫡。
  
  杨修作为曹操身边的亲信,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共同争夺的对象。也许因为杨修也是名闻天下的才子,在气质上跟曹植更为合拍,而曹植这个时候“特见宠爱”又兼主动示好,于是杨修遂顺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参与了这次残酷的夺嫡之争。
  
  然而曹植文学才华占优,政治和军事才能上曹丕却要胜一筹,因为二人的特质不同,两人身边智囊集团的构成也不一样,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晋书》云这四人在曹丕身边号称“四友”。
  
  这四人中,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应该说公认是汉魏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选,全是老谋深算的政治高手。
  
  
  《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
  
  其中吴质心计深沉,文才也佳,在嗣位争斗的白热化时期,曹丕甚至数次叫他藏进货车的竹篓,入内廷谋划对策,在被杨修揭发后,又从容化解,其老辣可见一斑。
  
  曹丕对曹植的文采十分忌惮,数度表露出不自信,曹操出征时,曹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曹操也很高兴。曹丕怅然若失,又是吴质在他耳边说:“父亲要远行,儿子流泪就够了”。
  
  于是曹丕哭着跪在地下,一言不发,勾得在场诸公和曹操一起唏嘘,结果众人“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曹丕)也”。
  
  杨修、丁仪、丁廙等人是聪明有才的文士,而陈群、司马懿、吴质才是真正的政治玩家,曹丕与曹植之争,一开始就是文人与政客的较量。
  
  曹丕就这样在“四友”的策划下,于夺嫡的争斗中逐渐占了上风,他又适时地展开了公关攻势,塑造自己的形象,同时拉拢曹操手下的谋士重臣贾诩等人。而曹植身上诗人的狂放风格经常发作,“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最终闹出了大事。
  
  有一次曹植乘车于魏国邺城的弛道中狂奔。邺城是曹操仿洛阳所建的都城,弛道,是曹操作为魏王的专用道路,曹植这样做,可以说已经以魏王自居了。
  
  所以曹操大怒,结果是“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文人和政客的较量很快就落下帷幕。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植受命救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临幸却被曹丕设计灌醉,难以出发。曹操决意放弃曹植,开始为继承人曹丕布局,杨修的结局已不可避免。
  
  
  建安二十四年的冬天
  枭雄的晚年心境
  
  
  曹操完成了立嗣大事,马上从政治角度出发,开始清除攀附于曹植身上的士族力量。
  
  曹操认为曹植和曹丕二人的竞争不会因为世子之位的确立而结束。他害怕身死之后,不肯驯服的士族会以复古兴汉之名挟持自己的儿子们。
  
  其实在曹丕、曹植之争的后期,杨修已经发行曹植性子疏阔高傲,实不可辅,有意切割,但曹植不肯让他下船,所以他最终还是被视为曹植党羽。
  
  建安二十四年秋,曹操处死了杨修,《三国志》是这样说的:“
  “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
  首先说“终始之变”,再加上杨修“有才策”,又是“袁氏之甥”,所以杀了他。可见杨修除了因为参与了夺嫡之争被杀以外,还有两个原因就是“有才策”和“袁氏之甥”。
  
  有才策的人物,未必一定遭到忌惮,有才策和有力量的人才是可怕的,而杨修之死的必然,就在他除了拥有才策和四室三公的士族背景之外,他的力量还和曹操并非同道。
  
  杨修的父亲杨彪,也有名士之风,是个正统的儒学家,在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的时候,杨彪是尚书令,地位接近于丞相,就已经对曹操有所看法。三国志中载:
  “
  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建安)四年,复拜太常,十年免。十一年,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积十年”。
  ”
  杨彪在建安元年就对曹操表示不满,曹操则在建安二年(197)袁术僭号天子的事情株连杨彪,理由是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意图除去这个政敌。
  
  这个时候,孔融听说了,连朝服也来不及穿就来曹操处说:“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积善余庆’,徒欺人耳。”曹操辩解道:“此国家之意。”孔融当即说:“假使成王欲杀召公,则周公可得言不知邪?”又继续要挟曹操“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
  
  此时的曹操羽翼尚未丰满,对这些食之无味的名士清流还有点尊重,于是不得已“遂理出彪”。
  
  孔融此人,也是一个长于清谈的狂放之士,几次对曹操冷嘲热讽。曹操下令禁酒以节粮,孔融就去书讽刺曹操说:“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锺,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
  
  曹丕娶绍子袁熙的夫人甄氏为妻,他又调侃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和杨修关系亲密的还有一位名士,叫祢衡,祢衡在评论许昌众人的时候,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颇为相许,他看不起曹操,在击鼓痛骂曹操之后,被放逐到刘表那里,结果也不讨刘表喜欢,又遣送到黄祖处,最终被黄祖杀了。
  
  曹操年纪越大,就越讨厌以世家自许的名士,建安十三年他杀死了孔门的后人孔融;建安十七年,他逼死了颍川荀氏的荀彧;建安二十一年,他逼死了清河崔氏的崔琰;建安二十四年秋,他以含糊不清的罪名杀掉了弘农杨氏的杨修。
  
  杨修早有预料,所以自嘲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名士也料到了和政客相处的最后结局。
  
  数月后,到了冬天,曹操以魏王之尊薨于洛阳。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又觉得需要士族支持了,于是想要让杨彪出任太尉,杨彪说:“我杨彪担任过汉朝的三公,遭到乱世而不能对国家有所补益,现在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再去新朝任职。”因而坚决推辞。
  
  黄初二年(221年)十月,曹丕拜杨彪为光禄大夫。在初一的朝会时,位次三公,待以宾客之礼。又赐杨彪延年杖及冯几,允许戴鹿皮冠,杨彪辞让,只穿着布单衣和皮弁入内。
  
  数年后,有鹈鹕聚集于灵芝池中,下诏公卿举荐有独特行为、操守的君子。司空王朗举荐杨彪,曹丕因此置官吏士兵来护卫杨彪。
  
  黄初五年(225年),杨彪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魏文帝曹丕确立九品中制,继续着意拢络天下的名流士族,于是士人皆悦,天下始安。
  
  这或许就是士族与统治者周而复始的关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7-7-6 10:55 |只看该作者
篇幅有点长,但很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7-6 11:01 |只看该作者
嘿嘿,大致了解过这里面的内容,谁是论坛里的杨修?
豆子?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7-6 11:02 |只看该作者
花大妈别捣乱

回家细看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7-6 11:02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帖子。其实杂谈掐个架什么的,谈是论非,远不如读这种帖子有趣儿。
前几年比较流行《明朝那些事儿》,读起来通俗易懂,与现在逗逼版置顶的春江的帖子《老罗家是从哪里走出来的》,风格异曲同工。这种文章在网络快餐时代颇受欢迎,容易进入和领会,用花大妈的话说,现在超过一千字的文章都不爱读了。
怕浪费时间呢,还是没有耐心呢?再发展下去,估计历史书全是连环画那种的了。
一悲一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7-6 11:14 |只看该作者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7-7-6 11:02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帖子。其实杂谈掐个架什么的,谈是论非,远不如读这种帖子有趣儿。
前几年比较流行《明 ...

喜欢看,我去找个网易朋友写的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7-6 11:17 |只看该作者
花若叶 发表于 2017-7-6 11:01
嘿嘿,大致了解过这里面的内容,谁是论坛里的杨修?
豆子?哈哈。

真没想这么远。我就是看了置顶的那个紫金鼠的帖子,想再转个帖子来作对比。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如此而已。
你别引祸给我啊。我胆子可小。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7-6 11:20 |只看该作者
花若叶 发表于 2017-7-6 11:14
喜欢看,我去找个网易朋友写的帖子

找了转发来看看吧。。
其实很多论坛里的文章,包括他们红袖一些个人的公众号,大多是围绕感情这事儿作文章,我喜欢阅读的是这类不太掺杂个人情绪的帖子。读起来感觉趣味横生。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7-6 11:24 |只看该作者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7-7-6 11:17
真没想这么远。我就是看了置顶的那个紫金鼠的帖子,想再转个帖子来作对比。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如 ...

没觉得有多厉害。杨修的故事早看过,不知文中有无具体提到,老曹考察接班人,曹氏兄弟各养一帮智囊团,
杨修帮小曹,估老曹出的题目,神算子,预先弄好答案,反复练习答辩,搞得老曹认为小曹很牛,结果发现是杨修在后面捣鬼,作弊影响选太子了,尽管老曹还没称帝。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7-6 11:31 |只看该作者
花若叶 发表于 2017-7-6 11:24
没觉得有多厉害。杨修的故事早看过,不知文中有无具体提到,老曹考察接班人,曹氏兄弟各养一帮智囊团,
...

我是说我喜欢这种类型的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7-6 11:57 |只看该作者
有才策的人物,未必一定遭到忌惮,有才策和有力量的人才是可怕的,而杨修之死的必然,就在他除了拥有才策和四室三公的士族背景之外,他的力量还和曹操并非同道。----------------目前俺正在追剧《军师联盟》,司马懿比杨修能忍,杨修的恃才放旷不如司马懿的示弱养能。谁智高一筹,显而易见。。。。。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7-6 20:22 |只看该作者
九品制是曹操的共献。

对于稳定政权,安定百姓,与图虚名和书生意气相比,换做我也要杀掉这些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7-6 20:27 |只看该作者
花若叶 发表于 2017-7-6 11:24
没觉得有多厉害。杨修的故事早看过,不知文中有无具体提到,老曹考察接班人,曹氏兄弟各养一帮智囊团,
...

曹操真情性的地方就是不称帝。即便有了帝王的权利。致死都不称帝。
可笑的假仁假义的刘备和孙权都以登基多年。
好像花叶子吊书袋子。还是历史记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7-6 21:59 |只看该作者
探究一个人件事的渊源,相比融汇贯通的有趣串联太过简单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7-6 22:2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杨修之死表面是政治斗争失败的必然,背后是他自身的套路不给力、计谋权变等欠缺。用孙武的话说,知己不知彼,对强大的对手缺乏了解或缺乏致胜的各种综合客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