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流 于 2016-9-19 22:05 编辑
西晋的司马彪写了一部书叫《九州春秋》,记载了三国动乱时期一些重要事件和部分著名人物的事迹。其中有段故事是这样讲的:
“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而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闻兵攻声,恐惧,入室闭户,牵被覆头。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侧立而听。二日,往出户问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负楯亲斗。语子绪曰:勇可习也。”
南阳功曹柏孝长到西鄂县做什么,书中没有交代,他或者和西鄂县长杜子绪(杜袭)有旧,游历经过或特来避难都有可能。他很晦气,适逢刘表的大军来攻城,把他也困在城中。杜袭只顾率领男女民众登城据守,而柏孝长却吓得关门闭户,拉来被子蒙头。城头上战斗了半日,柏孝长才敢从被窝里露出脸来。待到天明他站在庭中侧着身子,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动静。两天后,能到大门外探听消息。四五日的时候,胆子更大,竟拿起盾牌上城头亲自和敌兵搏斗。见到杜袭说,原来勇气也是可以从学习演练中来啊。
凭情理说,西鄂之战,作者司马彪并不在现场,他很可能利用传言成就了这篇文字。柏孝长由恐惧到果敢,由懦怯到勇武,其演变亦微亦渐,其描述亦真亦切。
很多史书里都有描写人或事物的细节,况且都弄得绘声绘色,读来觉得人物景象有了动感,一扫读史的繁冗乏味。司马迁《史记》的烂然壮观,很大程度体现在它的人物鲜活生动。比如“荆轲刺秦”,“完璧归赵”,“李陵苦战”等章节都极具激情。驰骋想象,倾力描绘,衔接情节,填充空档,丰满文采,使史书的艺术品位得到极大的提高。
司马彪和司马迁不知祖代关系如何,即使有渊源,他的《九州春秋》也不能和《史记》同日而语。但他整出的这盘小菜却色香味俱全。私下忖度,司马彪的这篇文字就是小说体裁,它的虚构成分很大,又符合小说写作的几大要素,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小说这个名堂。
毋庸置辩,后世的演义小说之类的作品,从前代的史书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益叹汉文化的传承活力四射,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望尘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