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老师这首诗,读了几遍,似乎还没有读太懂。感觉,是一种自我意识中的写作。又或者,是穿越一段历史。
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日本人进驻上海会带来什么?诗歌是这样表达的:慢慢的,小巷分散聚集的人群/印象派改变港口的位置/买办啊买办正常更换几家外国公司——这些都是实写,与日本人进驻上海形成对应。是这样的么?但是花没有种族和国籍,姑娘们爱花,在这里“花”是爱的别称,也指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事物。这一节,很高妙地影射了一种现象:花不分国别,而爱美的姑娘也是。两者之间的物我转换不着痕迹。
第三节回落到现实,也是对第二节的回应。当你背负行囊站在街头,这里并没有指出具体位置,在京都,或是芝加哥……这里也没有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你”可以是个体,也可是大众的“你”。当你调转身,绵密小雨和细碎脚步声,这两个具体化的给予,所营造出的物景,自然而然地心生感受。而这种感受,当然是一种假设,假蔷薇这个物种,提醒曾经的“痛和血”。而这里的,重建花瓣和绿叶,是指和平的象征么?
我只是按照自己读诗的感受去理解了,其实,还是没有读太懂。
青蛙老师留在这里,跟着你写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