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的门“咣”地一声开了。不知是猛力撞开的还是用脚踹开的。王一鸣背冲着门蹲在地上修电脑。心想,是谁这么粗鲁?吓人一跳!正要发怒,扭头一看,喝!浩浩荡荡地进来一群学前班的幼儿,只进来了一半,由于王一鸣堵塞交通,将另一半阻在外面。
“起来,起来!”幼儿班的班长胖墩儿很不客气地对王一鸣直嚷嚷,“我们是废品搜查大队的,请不要妨碍我们工作!”
王一鸣慢悠悠地站起来,朝胖墩儿撇撇嘴,往边上靠了靠。搜查大队的全体成员便前呼后拥地挤了进来,拢共有20多个,将整个宿舍充塞得满满荡荡。
“报告队长!”王一鸣一磕脚跟,两根手指架在鼻梁上向胖墩儿行了个军礼说道,“本宿舍没有任何废品!”这突如其来的举止一下逗得整个搜查大队的孩子们哄堂大笑。胖墩儿认为,这么严肃的工作让这个坏蛋弄得这么不严肃(他一向把王一鸣视作假想敌),顿时恼怒起来,大叫一声:“别笑了!”然后怒冲冲地走向窗台,拿起一只空的啤酒易拉罐说:“这不是废品是什么?”
“报告队长!这是本人的烟灰缸。不在废品之列。”王一鸣又磕了一下脚跟,行了一个军礼。这重复的动作似乎比刚才更为滑稽,孩子们又大笑起来。胖墩儿用眼一扫,笑声戛然而止。
胖墩儿小眼一瞪说:“宿舍不许抽烟!”然后将“烟灰缸”“咣”地一声扔进蛇皮袋子里。之后,又盯着地上的那个麻麻点点的电脑主板说道:“这不也是废品吗?”正要把它扔进蛇皮袋子里时,王一鸣急忙拦住道:“小兄弟,这可是宝贝啊!浅薄啊浅薄!”王一鸣考虑到对幼儿班的孩子用浅薄一词尚为时过早,于是补充道:“幼稚啊幼稚!”又一想,“幼稚”也未必懂,于是又补充了一句:“无知啊无知。”
无论是“浅薄”还是“幼稚”,还是“无知”,都不该针对幼儿而言,应该针对那些还处在幼儿思想水平的成年人。
王一鸣板着脸质问胖墩儿说:“是谁派你们来的?”
“是校长会!”胖墩儿以为这是个很大的词儿,准能吓住王一鸣。
王一鸣猜测:学校有学生会、工会,没听说过什么“校长会”。哦,大概是“校委会”的误说吧。王一鸣又换了一副滑稽面孔并捏拿着孙悟空的腔调说道:“小的们,你们收废品派一个三人小分队就足够了,不必这么兴师动众啊!形式主义真是害死人。先害成年人,再害青年人,再害儿童,甚至连幼儿都不放过!”
胖墩儿当然听不懂。但他知道王一鸣说的不是好话。于是针锋相对地说:“你不听校长的话,才是‘形式主义’,是自由主义!”胖墩儿虽然不懂形式主义,但他还是知道点儿‘自由主义’的内涵。
“小的们!你们来了这么多人,就是为了搜查我这个‘烟灰缸’的?没有必要来这么多人嘛。这叫什么那?这叫母鸡多了不下蛋,跳蚤多了不咬人那!”这20多个孩子花花绿绿排作两行,一行男,一行女。王一鸣在说“母鸡多了不下蛋”这句时是摸着那行女孩儿脑袋像弹钢琴那样顺着捋过去;说“跳蚤多了不咬人”这句是摸着那行男孩儿的脑袋又捋回来。
“孩儿们”被王一鸣的滑稽表演逗得“嘎嘎”直乐,惟独胖墩儿不乐。他断定王一鸣是在骂人。对王一鸣说道:“等着瞧!”然后朝他的属下一挥手说:“撤!”那表情像是刚刚端掉了一个“匪窟”,又去端另一个“匪窟”去了。
王一鸣丝毫没有介意胖墩儿的那句“等着瞧。”胖墩儿是初中部李老师的宝贝儿子。据专家检测,胖墩儿的智商在180上下,可谓聪明绝顶。王一鸣常常和他耍逗,总是把胖墩儿逗得大哭,王一鸣大乐。胖墩儿把王一鸣视作“假想敌”原来事出有因。然而,王一鸣做梦也没有想到胖墩儿的那句“等着瞧”竟然能毁坏他的前途,这是后话。
首先是胖墩儿状告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又状告园长,园长又壮告校长。校长找王一鸣提取口供和罪证。
“你的言行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校长直言不讳地说道,“什么叫母鸡?桑拿浴室里的服务小姐和小旅馆的按摩女郎那才叫‘母鸡’呢。什么是跳蚤?那街头的小痞子流氓才叫‘跳蚤’!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你的这种类比哪里还有教师的味道?”
王一鸣不听则已,一听便晕菜。连连辩解道:“我纯粹是在与孩子们开玩笑呢,哪有什么类比?”
校长说:“不是我给你兴文字狱,都是孩子们的家长说的,而且闹得满城风雨。教育局县政府都知道了。上面问罪于我,我当然要问罪于你了!你说怎么办?”
就在校长找王一鸣谈话的当天,县电视台晚间新闻播报了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收废品的事迹,而且还有一段录像。其中最抢眼的人物就是胖墩儿。胖墩儿的那种神气活现的派头,似乎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一面旗帜,一个典型,或者是一个里程碑。电视机中和看电视的人无不有口皆碑,这无疑对王一鸣是雪上加霜。
王一鸣最终还是被学校解聘了。当他背着背包离开学校时,在路上正好碰到了胖墩儿。胖墩儿的眼神中显然带着一种示威:“这就是和我作对的好处!”王一鸣放下背包就追。胖墩儿撒腿就跑,头也不回。王一鸣原地奔跑,发出很大响声,一直把胖墩儿“追”得失魂落魄,不见人影。王一鸣并没有真追胖墩儿。心想,这哪能怪胖墩儿呢。他觉得胖墩儿很像小时候的自己。但他很担心胖墩儿的将来能不能比自己强。
王一鸣回到家里思考了两天,他觉得很有必要而且必须给校长写封信。信的末尾是这样的:“……我年轻毛躁,少不更事。但我从心里明白教师职业的伟大而神圣。我深知教师言行不慎会伤害幼儿的心灵,但我更知道教育者错误的思想观念,常常让幼儿感觉不到对自己的伤害,但却能毁坏他们的一生。万望校长总结经验,好自为之。”
校长看罢,似乎若有所思,但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