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中,日军被国军七勇士的牺牲精神折服,为其修墓立碑1933年初的长城抗战,以中央军抵抗意志最为强烈,作战最为英勇。但战后宣传中,则惟见西北军之“大刀队”。故时人曾有讽刺:“新闻界不去鼓吹正规军的新式武器,而来鼓吹大刀队,不是又要演出义和团的老把戏了么!”①其实呢,中央军亦有诸多“壮烈成仁”的英雄典型,只是碍于最高当局在“长城抗战”后的对日外交政策,未曾广为宣传罢了。其中,最著名的英雄典型,就是使日军也为之感佩而立碑致敬的“古北口七勇士”。 “古北口七勇士”的大致事迹,可参见黄杰将军的回忆: “这是在当时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将军)攻上山去时,处于两面濒临峡谷及南天门至古北口的高地。由于二十五师部队受日本两面夹击,部队遂撤退下来。但其中有七个人不肯下来,决定做殊死战。因为第一次参加抗战,部队的士气高昂,大家都不惜牺牲性命。由于日本人与我们第一次交战,不了解详情,故轻视这七个人,因此不断以小部队攻击他们,但这七个人沉着应战,日本人来多少杀多少,竟也杀伤了近一连的人,直到这七个人都被杀死,日本人才拿下这个地方,日本人第一次与我们接触交战,就发生这种可歌可泣的悲壮之举,对中国人的牺牲精神感到很惊奇,故事后日本人特别为纪念这七个人立了一个碑。好似上面题着‘支那七勇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并特别向碑敬礼表示崇敬,这确是一椿极富意义的事。”② 黄杰时任第十七军第二师师长,参与了古北口南天门之战,故对此事有所了解。但因并未指挥第二十五师,所以不清楚七勇士的具体番号。第二十五师副师长杜聿明(师长关麟征负伤,该师当时由杜聿明指挥)的回忆要更清晰一些: “一四五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大部队崩溃后,该军士哨仍在继续抵抗,先后毙伤日士兵百余名。后来日军用大炮飞机联合轰击,始将该哨歼灭。日军对这军士哨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曾把7个尸首埋葬起来,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③ 第二师下属营长刘玉章,曾奉命率部前往南天门支援第二十五师。据他回忆,七勇士“军士哨”所守卫的地名,唤作“八道楼子古堡”: “二十五师由古北口向南天门转进时,有一段可歌可泣之忠勇事迹,确有大书特书之必要,缘该师有一班士兵七人,在八道楼子古堡中,誓死不退,日军劝降亦坚持不屈,终于全班殉国,日寇惊服壮烈,特为我殉国英雄,立碑修墓以为纪念。题为‘支那七勇士之墓’。可见我革命军的英勇精神,虽敌人亦为感动,诚属不朽。”④
长城抗战部分将领合影:前排左起,黄杰、徐庭瑶、杜聿明;后排左起,刘嘉树、郑洞国、邱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