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小说赛评论】我所见,我所想!(完工)
查看: 16854|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赛评论】我所见,我所想!(完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7-3 13: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每届小说赛都会有争议,早在意料之中,所以也淡然。

每篇作品的意义不只限于名次。这里或今天的黯然出局,不影响他处或明天的横空出世。
时势造英雄,也成就小说,尤其是社会和意识形态变革时期。前提是,你的作品要有足够的重量。

作为写手,不必为一个评委的评语起伏。不过是个片面代表,由此形成的名次并不那么权威。也不必为一些情绪性回复争个高低。细想,文人相轻不就这么来的?倒让那些大字不识的武人看了笑话。
关注自己的作品吧,甚至,坚持。当然,能秉持初心,更好。

我的文字并不深厚,那么可以朴实。
我对技巧无力驾驭,那么可以真情。
我的知识积累不足,那就多学习而非报怨晦涩。
我的文字尚可服众,那就多交流而非睥睨众生。

你不像别人眼里那么渺小。当然,你也不如自我膨胀时那么硕大。
正视自己,心存敬畏,同伴才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态度。

不知所云,开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7-3 13:27 |只看该作者
作为小说赛开篇之作,本篇貌似一下拔高了比赛高度。
我说貌似!
从语言上,构架上,潜意识传递上,都给人一种大师的感觉。故事貌似借取某一近代红墙典故?他爷爷的旧日戎装、大表哥城楼上挥手、舅舅与卡斯特罗合影(这里的他应为她吧?有些误导),似有政治所指,作者也寄望以这些提点告诉读者所说的人物与历兄,但遗憾,我终是没有对上号去。
作为小说,本篇有点魔幻现实特质,里边的人物都是虚影,连同酒窖、灯火以及灯下黑里的英文(从百度里知道是自由和民主)。作者可能只是一种颠狂状态下的写意,想把灯下黑里的内容隐讳地传达出来,只要脉络没跑偏,他人就自行领会去吧。而吹笛少年和静听笛音的猫反给人轻灵放松之感,对作者来说,那是诗和远方。
有时一篇小说是否优秀,因时势所限,“让人读懂”并不是它的先决条件。卡夫卡的存在主义也是经过时间沉淀多年后,才让人领会其深刻命题和社会价值。
前边说的貌似拔高了高度没有贬义。而是就一届论坛规模的小说赛作品来说,有些吃亏。我可能不会给一个与之相称的高分(因为相称的程度无法衡量),但能有如此探索和呈现,值得尊重。



看到此篇,我想到了老舍的《月牙儿》,不管小孩还是猫还是那个漂亮妓女,都是悲苦命运。
文字流畅,经过提炼。卤菜摊老板简短几句,但毫发尽现。看出作者不是对生活有观察,就是平时阅读汲取用心了。结构也从容,几个人物和场景片段的截取,也为烘托整篇的悲凉助力,小小不足是场景时间顺序的交待上模糊了些。
说到猫提点个人意见:一开始称“她”,后又点了“她”与主人语言交流,还以为是小孩的弟弟妹妹。本来似人也无不可,但前部分与漂亮女人的“她”多处交错,读来易生混淆。



首先很自卑的说,题目没看懂——不是那种自感深度不够的汗颜,而是完全不明所以。最接近的理解是,少年时光历经悲苦命运?
文字平铺直叙,前边大部分顺畅,后边几段冗赘了。适量留白,读者会自行脑补。
通篇情节虽并不出新,但足够丰富。而所有曲折就那么波澜不惊的娓娓道来,像篇延展了长度的记叙文,有些可惜了。让人读懂固然重要,但作为小小说而不是故事会,怎么去讲能给人艺术性的惊喜惊讶甚至惊恐,也是文字带给人的“悦读”所在。



以一段静态场景主导,去展开人物一路下来的命运,这需要一定或相当功力。本篇,我见了端倪。
翠翠也是孤儿,弟弟是孤儿,爹是一生单身的拾荒人,弟弟家人找来姐弟随新父母,姐弟最后结婚……后边浮出这么多隐情和波折,只用短短1400字篇幅含纳,不论是语言表现还是情节组织,这是功力;这些波折在翠翠新婚夜静坐时有序铺开,而桥段与桥段衔接很游刃自然(如冒头看新娘的一个小孩引出弟弟),这也是功力。
有一点疑惑处,“爹”死时弟上二年级,应该是八岁的样子,哭喊着带上姐回自己家是姐弟情深。但“过两年”翠翠16岁要安排出嫁时,弟弟也就十岁的样子,这个年纪说出将来要“娶姐”的话,是不太少年老成了?
再有点小建议,翠翠与弟弟最后的洞房段交待似无必要,翠翠最后的“空白一片烟消云散”,是说无奈的认命还是终得云开见日?再是姐弟完婚太顺理成章了。既是悲剧,那就彻底打碎给人看,找个不得已的理由让翠翠嫁了别人?比如弟弟母亲生病需要一笔嫁妆救命?或弟弟辗转最终娶了别的女人?这是个人一点乱想,瑕不掩瑜,不影响本篇优秀。



读这题目再次让我卡了一下,略过。
再看内容,是作者上一篇的续作,但较之上篇更显潦草,勿勿交待勿勿收笔,几乎无立意,“我”的心理太过阴暗,行为上既无文学作品给人的积极向上,更没有深度思考,当练笔吧。



本篇语言流利通畅,以不足1200字的篇幅交待一个幼小无依的小女孩悲苦命运,也见功力。个别语言有况味,如“街上一声轰响后,炸开了爆米花的香味”,年的感觉出来了,再结合作者头像,更让人一哂。大鸟小鸟哺食描写也有助于孤苦心理反衬。
人物刻画上,小女孩很立体,其它稍有脸谱化,最主要的是人物性格交待没有围绕烘托小女孩不幸,很多情节和对白更多是让人不忿,甚至怒其不争(相比于舅妈的强势,母亲、姥姥和那个未正面出场的父亲是否太软弱了?)。能感觉出作者想突出的主题,是现代社会离婚家庭对孩子性格命运影响,而现在看来竟多是由一个“坏”舅妈和“坏”后爹造成,那作品的悲剧意义就大打折扣。
隐情的交待也算有序,小女孩亲父母离婚背景交待模糊,这也让姥姥不让登门看孩子显得不讲情理。另外相较前边,后半部分在情节交待上直白了些。



本篇着力想表现重男轻女思想给女人和孩子造成的悲剧,算贴合主题
通篇下来以心理推动情节,塑造了胸无主见的紫衣、固执守旧的婆婆、唯喏愚孝的丈夫、性格刚烈的翠翠几个形象。无大硬伤,但亮点也不多。
首先语言有些拖沓,不精练。比如刀切手后场景,紫衣、老公、婆婆的反应,读者是有预期的,文字上再去一一交待细节就显多余。适当留白也是吸引阅读的必要手段。
再是部分情节有些失真,上面几个人物感觉像是凑起来生造出紫衣的悲。再紫衣找婆婆的医生朋友确定孩子性别这事,朋友竟不告诉婆婆?自杀前和孩子说的化彩蝶飞走的话太书面化和理想化,这种琼瑶式的语言只是读来唯美,但不能从深层打动人。
还有立意,太过暗色调。现在单纯的旧观念已很难造成这样的悲剧,既使有也算是个例。如果从社会性角度挖掘下根源进而引人深层思考,或许好些。



本篇以一个孩童梦境,交待一个简单悲情故事。
语言读来上口,对梦的描述也很诗意,因为思念之重吧,所以梦的也越离奇美好。就形式来说,更象一首诗。就故事来说只是一个大略,确乏情节支持也就少了共鸣。篇幅也远低于比赛要求字数。所以,读来虽给人美感,但算不得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参赛小说。



本篇语言唯美,行文飘乎,让人不知今夕何夕,是篇洒脱写意的散文诗。
是的,散文诗。作为小说,字数远低于下限1000字,也没看出足以精悍到传神的小说架构,直接说吧,作为小说没看懂。
如题目所言,本篇于我的确是对牛弹琴。



很奇怪,虽地域不同但许多村俗类似,比如每个村里都会有个村民十分信服的神神道道的婆子,比如路上搭个小石房能治病(我们那里治的是眼疾)。
说作品,人物形象有点鲁迅笔下那群愚昧麻木的人物感觉。单凭语言也自成特色,精炼不拖沓,接地气,一下将人拉回落后农村的特定氛围。故事紧绕毛娃心里和眼界,截取相依为命祖孙俩一个生活桥段,将两人生存状态、人情世故以及孩童的思想真实描述出来。祖孙俩的世界观是愚昧的,围绕婆子的村民们言行是愚昧的,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读来甚至有些荒诞,而最后小房子被踢倒后奶奶意外的“不疼”了,则完成了一次对愚昧的超极反讽,也为小小说做了一个漂亮的收尾。
作品没有停留在对农村愚昧的极度挖掘,字里行间还点出毛娃有了法国女友,且能在台上作感人演讲,尽管语焉不详,似又透出一丝希望——难道孩子最后“出息”了,“醒”了?这里交待不祥,果真如此,那题目《不如睡去》则有些片面,拉低了立意。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7-3 16:55 |只看该作者
本篇语言朴实,一些俗语应用也接地气,通篇读来流畅。情节设置上,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都会对那时的计划生育印象深刻,甚至谈虎色变,作品提到如让人重历。人物塑造也算成功,尤其娃蛋五岁时一些场景描写让人难忘。最后设置一个娃要跳楼的悬念,令人动容。
说说不足:立意弱,小说内容直白,也充盈感情,但目的是什么呢,只为让人悲悯这对父子?若说能联系到计划生育年代父母辈的挣扎与苦难,似有些牵强。再是结尾,悬念出来了,但又匆勿结篇,感觉无果而终。另外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一般都叫爹吧,也许叫“爸”是此地风俗?


本篇详尽描述一条窄巷,一群下里巴人的常态生活。语言足够朴实,紧接地气;细节足够丰富,纤毫毕现;情景也足够鲜活,几无死角。人物举手投足,就在眼前。但我困惑的是,作者的主旨是什么呢?说主题,我没看出所引用图片与文字的关联。说故事曲折性,除了结尾一点似有似无的出乎意外,通篇更像一幅工笔浮世绘,可能是一幅好的静态油画,但离小说,相对远了点。


本篇语言挥洒,读来顺畅无压力。小和尚心随意走,对大人世界的行为情态,用孩子的心理和作为和尚身份解读,让人不自然想起那首《女人是老虎》。
字里行间轻松诙谐,但有时摸不准是不是故作——说他是情种吧,明明将各种腌杂物事往佛境上想;说他心无尘埃吧,又知道“金链”来了和尚们都“迷了佛性禅心”。小和尚的所见所想一会站主人公角度,一会站读者角度。从这点说,行文手法凌乱了吧,不论是反疯还是纪实,都是矛盾的。
若说本篇立意,或许想表达修行不拘刻意“真佛在心”,但引用素材和批判过程有些轻率了。《金瓶梅》是本奇书,但它的奇可决不因其情色。“师父”把《金瓶梅》和《金刚经》放枕底看似不恭,但“花和尚”就一定成不了“大和尚”?既然修行在心,那对菩萨也心存敬畏吧,她除了是一尊佛像,也是芸芸众生心中的圣灵,如此诋毁,也是自污。
总之,本篇语言值得称道,主旨却只看到了色,也止于色,丢分。


本篇用轻灵又朴实的语言,刻画一个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和他视角里的世界。题材虽不新,但妒忌伙伴穿着、父母离家、对母亲失信的埋怨等几个场景的抓取,有助于背后故事展开和情感诉求。最后母亲归家母子团聚,完成一个团圆结局。
情节上略平,起伏性不足,对父母离家的无奈表现也稍弱。后边收到新鞋时,插入罗亮坐妈妈电动车经过有些没来由。最后妈妈的出现略显突兀——既然回来了,为什么鞋还要托人捎回来?小建议,把收到鞋之后部分处理成孩子的南柯一梦?这样“捎鞋”情节就合理了,罗亮的出现也成为“我”现实心理的倒影,母子梦中甜蜜相聚也让人凭生些叹息。个见!


本篇以这一次聚会为引,着力描写一个似是遗弃孩子的心里及可预见的人生影响。当婚姻难以维持,是要为了自我人生大胆走出去,还是为了家庭责任委曲求全,这不是情理上要以探讨但又争论不清的问题。遗憾的是,本篇虽然倾向后者但挖掘不足。
首先主要情节隐晦,尤其“弟弟”父母离异过程及后续交待潦草,故事深度不够。“弟弟”虽不言语,但有动作表情,这点上描写也欠力度。
二是语言上多有冗赘,缺乏精炼,“我”“王姨”等主语称谓过多反复,影响语感。人物对话也显苍白,离生活稍远。
三是人物间关系交待不明,“弟弟”由王姨陈叔领养?“我”的父亲自称“弟弟”的爷爷,是不有点乱?
个见。



与13号作品一样,本篇也是写一个小和尚下山的故事。
先是语言,虽少了轻灵但多了生动,印像最深的是许多比喻句应用,贴切形象。
人物也更立体,女尼虽未正面出场,但形象塑造很成功,不动声色里把人物曲折命运交待的清楚明白。“梅影从凡尘走向佛,西朗从佛走向凡尘”,联系故事情境,令人动容。文字塑造了美,最后打碎美,让人心中隐隐生疼。
除了表面,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一种对美的向往。与13号作品以纯情色塑造女主不同,本篇揉和了女主的多舛身世,琴音里的无依,到最后的寂寂而死。小和尚最后的心里应是“善”的,“真”的,这也带动读者对那个乱世发出一声叹息。
说说不足,西朗被寺院收留那段插入有些生硬,与后一段互换下位置?
与西朗和梅影的立体形象相对应,师父和师兄较脸谱化,尤其师兄,非要是个邓徒子嘴脸么?
再是题目,似有不搭。




不知怎么,读本篇的语感有种中学时读那些翻译过来的语文课文感觉:有点硬,有点直接,有点“洋”味。或许外国生活氛围就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资讯的发达,我们对那场战争多有了解,这也为印证本篇的背景提供了便利,而作者行文介绍也暗自贴合。不论是故事描写和人物对白,即时感较强。而通过阿瑟前后两次出场的对比——由士兵到平民,由持枪到空着手却穿上皮鞋,性格由乖张无礼到最后崩塌,隐示了战争对普通百姓从心理到命运的扭曲。批判里引人思考,战争无论正邪,兴亡都是百姓苦。
感觉不足的地方,一是语言总感觉有些“干巴”。二是两次见面转场间似勿忙了些,中间加点“我”联系战争对前边所见场景的思考、期望,而由后边阿瑟心愿达成但并不快乐的出场,完成对“我”的思考的否定,那么故事曲折性和主题挖掘上是否更深些?
个见!

第一届小说赛上,不只读过一遍作者的《蛇》,从本篇角色名字及故事脉络上也看出是《蛇》的前传或外番。不过作为主题小说赛,作品本身要有独立性,这也是对其它选手公平,所以这里也将是本篇作为独立单元点评。
首先是语言精炼抓人,短句为主无冗余,引人入读。再是细节传神,不论人物对话、表情还是场景描写都有很强带入感,杀王八的情景描写简直惊心动魄。人物塑造丰满,“我”从天真里慢慢苏醒,母亲的外柔内刚,祖母的紧毅果决,以及村支书官腔下的丑陋、支书儿子的市侩,不论笔墨多寡,都很立体。故事脉络上既使没有《蛇》的先入为主,也可独立成篇,通过详略安排和对话间有意无意牵引,让人理清。
而较之以上说到的亮点,本篇最成功的还在故事背后,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不管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怎样的扭曲,普通人性对真善美的追求总是给人希望的微光:明知是一个“反革命”,祖母当年毅然“跟着跑了”;“儿子”“跑了”,祖母下意识里仍充满母性光辉,对着“我”喊“巫墨(她儿子),快下来啊!”;处境艰难,但对有权有势的村支书和他儿子仍能说不。祖母从支书处回来脸色难看,联系后边母亲提到她的父母亲的故事,应是遭到了同样的欺辱,但从她们杀王八的决绝也看出强烈的反抗意志。
仿佛一股股洪流汇成江海,最激烈的对抗来自最后的“梦境”:“我”和一排小小头颅在桌上排列,等待着那些“屠人的狗”用“锐利的金属制器”统一“修正”,似乎寓意又一代新人等着被按照同一模型洗脑。而“我望着他笑了,无所畏惧”。这也完成了文字的最后点题,更凸显了本篇的最大亮点。
若说弱处,母亲杀王八的狠厉似乎来自外公外婆当年的不幸遭遇,他们的故事有点语焉不详了。



本篇语言习惯和情景交待与作者的《皮鞋》类似,像翻译小说。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一个简单故事,用很冗长的语言来讲述,以至字数严重超标,主语的过度重复也造成语感顿滞。情节的真实性上,因表现的是旧印度社会生活情态,虽然可以设想成与解放前川藏区土司制度相类,但围绕一个“祈求”动作反复描述,也显拖沓。最后女儿苏醒后说的“他们”救了自己以及救的过程,也显突然和孤立。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既然第一人称写故事,那前部分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在场”场景只能是“第三只眼”所见。若说作者是有意为之,那么没有足够的技巧是支撑不住的。若是无意(我认为是这样的),那就需要继续修习了。
个见。


本篇语言流畅,文字干净的甚至没有一个错别字和标点,这在本次比赛里难能可贵。
农家童年的主题也引人入读。情节上,孩子由开始打闹斗嘴到后面的相识成趣自然过渡。结构上虽只是简单的倒述回忆,但功力下在孩子眼中乡村风貌的描述,单趣无限。而贫困农村家庭和教育现状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也让人思考。
通篇中规中矩,没有硬伤,但亮点也不很明显。情节安排上有处建议:既然后边提到成蹊从大人嘴里早知道小男孩身份,那前边初见时就不应显得毫不知情。感觉少了句什么,比如在“……狠狠瞪着,一副要干架的样子”后边,加句“看他这样,成蹊似乎想到了什么”如何?
个见!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7-3 16:56 |只看该作者
本篇主题不错,抓住了一个许多家长和孩子无奈也让大多老师尴尬的点——教师节送礼。这似乎是中国校园一种约定俗成,教育体制造成的一朵奇葩。写的话真有写头,但可惜,本篇的努力还是弱了。
直说吧:
主语重复的通病,影响语感,语言缺乏洗炼。这个,非一日一功。
详略设置上,讨论孩子送礼物环节和家庭闹情绪过于臃肿,而点题……好像就没点题。这么有戏的题材,怎么能少了老师的出场呢?这可能是最关键最引人深思的所在,只交待个化装品过敏,跑偏了。
情节设置也有问题,几个土豆虽原生态,但说到“外婆都不舍得吃”有点过了,而妈妈还觉得这礼物是最好的?前边同学们送礼物还遮遮掩掩的说送日记,我还以为是出于爱心怕伤着小红自尊呢,后边怎么又主动问起她来了?最后书包里的香水怎么来的?若说同学送的,没有痕迹交待,若说父母放的,应不应告知不说,上了一天的课竟没发现?别的同学也有送香水的,张老师过敏,小红就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




本篇主题为农村留守儿童,不算出新,而新颖的地方是加入了城乡人经济和观念上的不对等造成生活方式上的“对冲”——村里人去城里打天下,城里人去农村寻乡情。
语言连惯性稍弱,个别段落衔接需打磨。立意上,文字里是有一声叹息的,当“我”看到那个浑然不知成为别人风景的儿童,听到他那被想像成淳朴天籁的笛音时。但这叹息也止步于此,既没有对孩子身后故事的进一步挖掘,也没有“我”对农村现状的深入思考,而最后仅流于表面上的送几张照片和回报几声笛音,太过简单直白,煽一下情尚可,用来点睛弱了些。
个见。




应该承认,作者是一位高产写手,而且风格基本不变,也因如此,一些点评也简单了些,比如对语言的评就参见前几篇吧。情节上虽是个片段,但背景模糊,所以发生的冲突也让人摸不着头脑,让读者的同情也好愤怒也好无从生起。或许最大亮点是题目,以及文字最后面包车一路向西而去的归宿式隐意吧。






本篇语言还是多有冗赘。没有背景交待,只简单的一个小女孩,莫名的因为爸爸离开了而住在修道院(妈妈是有的但没交待),突然的就打动了“我”带她上路寻亲,如有导航般精准找到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者很想突出一种孩子失亲后“想”的情愫,但可惜,背景的缺失,语言的“顿”感,情节的突兀,都影响了“催泪”效果,也让立意无从说起。






本篇以旁观者角度叙述了一个打工妹的堕落故事。
主题上起于童年旧识又归于对童真的向往,也算贴合。语言稍乏精练。情节上,我们以前通过电视电影看到的打工妹,多是自强不息的女汉子,而实际上当然知道更多的是辛酸。但本文却截取了她们最黑暗的一面,而且怎么读怎么感觉,这黑暗里咎由自取的况味更浓些。从立意看,是说外面世界是个大染缸么?若如此,则浅了,深层的社会批判才是此类题材的主旨。打工者面临的境况是一样的,当抵挡不住诱惑而贪恋于不该有的享受时,那么某天突然失去时也不应有过多的怨念。还有一个情节,“我”只是撒了一个不算过份的谎,竟至以后多年陷入心魔?心病的症状有如鬼片,而治疗的方法也偏重迷信。
还有一处貌似一个字的BUG,“几年前我回小城安家后”,这个“前”应该是“后”吧?否则前边那句“难道周小燕出事了?”的疑问就说不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7-3 16:56 |只看该作者
语言参见前评。
情节较简单,两个孩子为莫须有的一双鞋碎碎念打闹了一天。问题不明处也很多,开始的翻找是为什么?看到鞋的图片怎么就认定妈妈给弟弟买了鞋?再是网玩场上的争执,有个小疑问,作者对网球和规则了解么?
最后是立意不明,是说嫉妒心会给孩子造成多么不良的影响么?可那是人性里的东西,我们早就知道的啊。


精彩。读这字,一种叫恸的东西漫延开来。
这是文字的幸福之路。
作者惜墨如金,重墨不在情节而在情绪,那个特殊的大背景下,人性被极度扭屈,莫名的仇恨以一种狭窄的方式释放——打!莫须有的打,男人打女人,女人打孩子,男人也打孩子,丑陋的恶之花遍地开放,而我的懵懂觉醒和姐姐对苦痛的隐忍、对弟妹的疼爱,以及对无望未来“幸福之路”的愿景,是唯一的光。
文字篇幅不长,所以几处关于女人身体的描写也显得“遍布”,但这并也不显得情色,甚至是通篇最圣洁之处。这种美尽管被现实蹂躏的面目全非,但美的本源在“我”的眼里一直得以呈现,我的觉醒证明了美善终不会被抹杀,姐姐最后的“幸福之路”有可能是死,但这种被打碎的美正是让人扼腕的价值所在。
如此的震搣下,再对语言情节结构谋篇进行分类点评已显多余。
若非要鸡蛋里挑块骨头,那就是打女人上。女人遭遇苦难是让人心痛,但跳出故事看,那自始至终由他及他的打有点为制造泪点而打的意思。
其它无瑕疵。!


不论经历如何,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梦。本篇的梦是芭比,以及与芭比有关的玩伴和同学。
前半段童年的芭比记忆可以看成是一大段的场景描写,文字优美,真假芭比如梦似幻。学生时代的芭比是一个秘密的梦,带有王子与公主般的童话色彩。情节能畅,阅读轻快。
情节上有几处不太通,健对丑小丫的“我”示好有些突然,毕竟现代社会的白马王子,并不总是爱上没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的;席慕容的诗应是明显的示爱了,“我”怎么会理解成嘲笑?健每年给“我”寄一个芭比来,五年,这么顺风顺水的最后无疾而终了?
从小小说角度,建议只摘取童年或学生时代某一个时间背景就好,把功夫下到扩充与芭比有关的动人故事上。只简单以可爱芭比为扭带把两个时间跨度的事件关联到一起,不像小说,像随笔了。
个见



本篇尽管语言厚重,但故事轻灵,一时间有种早些年看《城南旧事》的感觉,洁净,无忧,纷扰里的怅惘。
每个人心里都有灵性,不论他的社会角色,小冬也是,佛诗的钟声就是那一点冥识。
明明的天真让小冬回归童年的本善。与那天真对应的,是小冬寻找归途的意志。而越是注定找不回的,越是引人去向往寻觅。
也许生活本该如此简单,没有那些纷纷扰扰的乱想,就如方丈手里和明明眼里那一根棒棒糖。



本篇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在表面上对洋二婆人物塑造的同时,一条一代下南洋者悲苦命运令人心酸的展现,而背后,是那条风去变幻时代奔涌的暗流。
人物是本篇最大亮点,尤其洋二婆形象栩栩如生。雪庭老爹作为下南洋讨金者代表,有过发财、讨得洋续弦的得意,也历尽回国被批斗至死的悲惨,让人扼腕。而作为一个类似被拐来的洋寡妇,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结局可想而知。那样的背景下,人物哪怕欢笑都似一种黑色讽刺,她的激情舞动更像一种认命式的麻木,偶尔的觉醒就是不断来问那句“那边,有消息了?”时。
那边真的有消息了,这边却在绝美 的秋天里,走了。以此结尾,小说的立意也应声而出。
后部分有一点含糊处:洋二婆口里的“你哥”是谁?为什么她一遍遍来问?再是银枝婶家里那阵打骂,人物关系有点没理清,银枝婶是谁?打骂的是洋二婆么?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7-3 16:57 |只看该作者
本篇从一个孩童眼里观察世态人情,对小女孩心里把握非常到位,对一些场景细节描写也娓娓道来,很好渲染了情绪——表面上是对一件紫色裙子的渴望,实际是对多日离家父母的想念和期盼。而就在这样童真的“萌”态里,与她相关的父母的世界已发生了惊天巨变:父亲工伤残废,母亲跟人跑了。这一巨大反差让人对中国社会这一有代表性的农村孩子留守现状进行思考。
整体较连惯,稍有不足处是,父母的惊变信息提及少了点,把他们的艰难与无奈或明或暗多反映一下,故事的起伏和悲剧性或更强。



本篇不算小说,民间传说吧。
语言较口语化,且多有拖沓,读来有滞感。个别用词上也似欠考虑,比如“月经”,总感觉是个现代词,用在古代语境,让人出戏。张小姐已死,那龙王就不是“纳”夫人,最多算封。
故事剪辑上,倒述衔接处也生硬了点。后半部分则完全成了演绎。
另外,字数严重超限。


本篇语言细腻,尤其女性视角的情事描写与感受,一次不期而到或水到渠成的婚外情,一种似浓似淡的得失随心的情绪,关于婚姻的。
一路读着,像听一首都市小情调插曲:对婚姻是厌倦?忍耐?得过且过?对出轨是刺激?探险?一曲小情调里跳脱奏出,他人不知,猫是唯一见证者,也是自己心里鬼的放大者。
还是引一些共鸣的,但,与主题的关联在哪呢?



本篇故事简单,写现代生活给女性造成的压制,以及通过不屈努力梦想成真。
围绕从童年就有的梦,也算基本切题,不过没有附以相应题图,这点上有违比赛规则。
行文上有拖沓之处,可缩略。情绪表现上,“她”为梦想努力的动力和过程表现有些直白,少了成人应有的含蓄和更深层思考。
情节设置上,先把作为文学爱好者的丈夫的文字批一通,再说他屡上纸媒名声大噪,再说自己三年后作品让丈无大吃一惊大喜过望,“有过之而无不及”,浅显了,不足以打动人。
另外有几处貌似不通:十六七岁,青少年或青年了,已算不得童年了吧?再是年代背景应是现在,现在写作还用稿纸?



一个怅惘悲凉的寻亲故事。
文里的科特先生几无着墨,很大可能是个任务在身的美国情种大兵,但他是一根串引故事的线。异国驻军造成这许多阴差阳错的故事,大兵一走了之,悲伤的苦果遗留满地,那些他或已忘记的人独自品尝和叹息。
驾驭文字功底较深,娓娓铺叙下一段凄婉的异国情事如那曲洞箫般幽长。小孩视角就像一座移动镜头,老猫更添一种肃杀气氛。不动声色下,风尘里的妈妈、粗鲁浅薄的父亲以及世态凉薄跃然纸上。科特先生虽是始作俑者,甚至是文字的题目,但只作为背景若隐若现是合理的,驻军大背景造成后来人的苦痛才是主旋律。
结尾部分虽无曲折,但打动人。寻找科特先生终有结果,而这结果是让人断了念想的痛。箫音响起,老猫蹲于前倾听,既合图片主题,也从故事延展里引人深思。
一点小建议,既是以日本驻军为大背景,文里又多有场景和人物对白,那加入一些日本元素(如日式建筑,日语口语)也非难事,让读者代入感更强些。再是妈妈的形象,隐忍坚强是有的,但对我的母性一面交待再多一些,人物或许更丰满。



一个令人心痛的切题故事。
本篇题材很新,视角从正面关注到所谓职业乞丐这个特殊群体,而他们的“职业素养”低至可怕的犯罪——伤害无辜婴孩。
文字里可以看出他们不是第一次作恶,但作品优秀在没有简单给他们恶人脸谱一扣了之,而是从心理到行为上,着力描写他们因孩子的笑也好良心发现也罢悄然转变的过程。而本应该善良的父母,却半“无奈”半自私的放任自己的孩子进了福利院。
这对比,嗯 ,很有味道。
故事构思也很巧妙,罪犯因贪婪而犯罪得逞,最后反因赎罪而锒铛入狱。命运无常的巧合,让人在恶有恶报的快意里也不禁一声叹息。
文章分节虽显得有条理,不过这样短的篇幅用双分行也可以。无论叙事还是言情,语言条理也得当。结尾富戏剧性的曲折,伴着孩子沉睡过去,读者的深思也慢慢展开……
按说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但从整体点评角度,总感觉有一个地方往下拉分。我回想一下,巧妙在故事,拉分也在故事。拐孩子伤残乞讨或许是一种黑暗现象,但良心发现后送回又被抓,总感觉真实性差点,更像某个调侃的段子,如小偷作案时看球赛忘形反被主人活捉之类。
再是题目,既然小面在结尾只是睡去,那他的一生就没有盖棺定论,叫《小面》就好。
个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7-3 16:57 |只看该作者
这么小的篇幅,这么用心的把主线藏在背后又让读者一目了然,对作者的笔力表示佩服。
题材不新,新在角度。整篇用非常贴合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讲故事。文字精炼,读来无压力。背后的故事内涵极为丰富,包养,私生子,顺理成章的日渐疏离(或被遗弃?),世俗的眼光,娘家的困境,东窗事发,羞愧又走投无路的回家……难为作者从一个孩童视角用隐线一一展现。
而立意上,作者没有对哪一方一棍子打死,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出发点。现实本无奈,无关对错的冲突最易搏得读者共鸣。女人带着一身创伤回娘家,但她面对孩子(或说她们的未来)仍能“笑一笑”,甚至用不同路灯都很漂亮来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车站到了,新一段驿程将重新开始。人性无贵贱,这么向上的立意,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一点小建议,文字通篇轻灵甚至写意,相比起来后边的东窗事发桥段有些着墨重了。像一幅淡墨山水里突然出现一条纤毫毕现的金鱼,鲜活则鲜活矣,整体看有些“出画”。是怕篇幅过短不达标?其实有些地方延展一下也并不违和,比如“舅舅”出现桥段,他就算不知道姐姐当前的身份,也不会一无所察。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基于他的认知和家庭现状点上一两句看法,主题或许更耐人寻味。
个见!



一路读下来,大气没敢出。然后,跳出来,坐下来,评。
我这种情绪也可侧面作为评的一部分,就是为节奏点赞。
节奏是本篇最亮点。不长的篇幅,毫无赘言的讲述两段凶杀案件:明线是我这个实习生调查凶杀案,最后惊天的把我设计成为另一场凶杀案的一部分。两者有机串联在一起,加上个性化的话言,惊心动魄。
然而,也止于此。
小说把精力全部着墨于事件本身,但少了社会背景的有力衬托。第一案件只是一个畸形家庭的以暴制暴,第二案件更像是只为突出一个孩童的残忍与血腥。那么,立意在哪呢?家庭教育的失败么?关于父母的着墨少了;社会的阴暗么?缺乏背景交待,他们的贫穷、愚昧与残忍也无所依托。
所以,这只是一场精彩的情景渲染。语言、故事设计、情节紧凑方面,强。引人深思的立意方面,弱了。
个见!


语言一如作者前几篇,主语和句子重复较多,不表。
部分情节类似23号一路向西。从题目到最后有意提到蝴蝶飞出餐厅看,作者貌似要表达一种冲破樊笼追求自由的呼唤。但因为背景模糊,所以真无法判定警察抓走小孩是对是错。今天孩子是碰到一个善良的流浪汉,那么警察把他带回孤儿院看似残忍。而明天孩子再碰到一个恶的流浪汉呢?警察放任孩子被社会渣滓吞噬,是否是一种社会不负责?这干扰了立意。所以在主线构思上,作者还要推敲。
再是一些细节设置,比如玛丽非要求把三个明明可以食用的面包扔掉;后边的三番两次叫我干这干那,有些不明所以。
好像是某个长篇的一部分,个见!




语感真好。
读碎红的字,随那不疾不徐的节奏,像听一首钢琴曲,轻快,跳脱,也不失优雅。而背后,有隐隐风雷。
所有出场者(人物和猫)好像都有双重身份。维先生是位心善者,儿童关爱者,背后是毒品受害者,向社会讨回公道的正义者。孩子是社会底层的可怜挣扎者,背后是毒品链条的构成者。而猫,既是孤苦灵魂的陪伴者,也是无知无畏的贩毒执行者。只有警长和金发年轻人,他们是戴着模糊面具的正义与邪恶。所有人因为职业或人性扭结在一起,共演一出悲剧。
年少的孩子是无辜的,为了生存,与其说为恶,不如说被压榨。但他身上不乏闪亮,他吹箫,竟让维先生泪盈于眶;维先生要收养他和劝他离开猫,应是出于对他身份有所察觉后的善意。而他的拒绝也可理解为一份小小的自尊,尽管自尊的结果并不高大,但出自一个孩子也足以动人。
最后,他们这些城市遗弃者各得其所。维先生得偿所愿,读者同时随他一道,发出更大叹息。
第一次看到希腊文,碎红说是希望。出于好奇百度了下,只有一处解释说是黑暗。
一定是那个回答者错了,嗯。
再是猫参与贩毒的情节设定,是运输工具么?为什么非要光天花日下?


看第一句,就有像看前几篇同样感受:滞!重复字重复句太多。
“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瞥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已经十点钟了,我的丈夫还没有回家。”
缩略成“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瞥一眼墙上的挂钟,十点了,丈夫还没回来。”这样语感似更好些。
再读第二段,四个句连续四个我开头……我强迫症般把整篇复制到WORD里查了下,不足2400字篇符,竟有158个“我”,也就是说平均每15个字里就有一个。天哪!
这个真的是绝对硬伤,不是哪一篇,而是写作习惯,要改!
再是主语设定,即是第一人称设定,那不在场时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只能是“第三只眼”看到的,有没有问题?
为了个孩子疑似抄作业,电话里一句话的事情,老师要把两位家长叫去当面说一遍?
从家庭事业不能两全来说,照顾孩子是个烦心事,但就文字所言,还远远谈不上“困境”。
再是结尾,有点戛然而止的意思,似未完篇。但根据前边大篇幅剧情来看,又似没什么可写的了。
嗯 。



本篇算不上小说,或叫随笔?
语言较随意,乏精练。像“靠,是他,真是他”之类句子,同学相见嘻哈寒暄时可以有,如果用于正常的故事推进描写,随意了。人物对话和见面场景设计上有些失真。比如已至县委副书记层次的同学,不论旧时如何,会问出“你不高傲正直刚毅了吗?”,这样的话有点小儿科了。还有三人见面,既使有求于同窗,但互动场景也不是这样的。同学为官者固然感觉高人一等,但自己马上主动进入角色,连握手力量都用心拿捏;对“领导”的小鬼式嘱托,我边上“一定一定”的应着,这还是同学聚么?是否太过自轻了?还有后边谈工作,老同学在一起还一本正经的市长书记叫,打“他的问题我做过调查,是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同志”之类官腔,场面上不是这样的吧。这要不就是太虚构,要不就是笔力表现问题。
再是结尾,收笔勿勿,突然断篇。
至于立意,若说怀旧吧,却是同学间的官腔应酬。若说讽刺官场,却没找不出一股清风。若说感叹人生起浮,但又少了些置身高处的风骨。
还是当随笔式练笔吧。



严格来说本篇更像生活纪实,构成小小说的一些基本元素,语言上较口语化,情节上,前部分是生活现状简单罗列,后部分救火也只是个场景,没有对人物深入刻画,更少悬念设置;布局上,前边几段与后边有些不搭,也与主题无关;总之还需进一步打磨。



无知和愚昧,酿出悲惨和邪恶的果,看后令人唏嘘。
小说语言朴实,虽没有主观情绪,但不疾不徐里把一个可悲的故事、一群可怜的人一一交待出来,让读者去自行感悟,这点是值得点赞的。人物塑造也算立体,小莲的悲和父亲的懒能入心,只是父亲形象有点脸谱化,懒的原因以及他的心理着墨少了点深入挖掘(感觉从母亲自杀真实原因上可以顺带出一两句)。情节上有可推敲之处:小莲被糟蹋家里人(尤其是奶奶)竟不是同情而是指责往外推,小妹不是心怀同情竟是像大人心智的吐她口水?真是愚昧,那也该是父亲上房家去赖笔好处啊!小莲小产住到房家去,房家老婆安之若泰的伺候起月子?我想像中拽着小莲头发扇巴掌才合理。再是最后,老婆子军临死时的回心转意也有些突然,感觉他在梦魇里被小莲叫走才合情理。
个见。



笔力了得,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不过,一直期待的惊雷似没有出现,尽管知道应该有惊雷的,或者,是我太乏敏感了。
文字淡定从容,表面上很符合一个孩子的心性,内里又揉入站高处俯瞰式的思考。整篇只是一个站在墙上的孩子,通过眼所观耳所闻心所想来支撑起整部作品。这种以一点来铺开全部的手法和4号作品类似,令人钦佩。
与文字功底相比,小说的故事性似太隐晦了。我读两遍,没有串起一条连惯性的故事脉络,“她”应是个有故事的人,但“她”的交待似有些断片。再是结尾部分,尽管抒情的语言令人唏嘘,但与前边大篇幅的瑰丽相比,感觉跳快了点。
场景设定上,比起俯看到人撒尿和一只大狗要费力才够得着我裤脚来说,三尺高的墙设定的有点矮了。
个见。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7-3 14: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吭吭评吧,我慢慢看,保证不发表意见,顶多用武人情怀笑一笑,hee hee hee!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7-3 14:3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7-3 14: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爱飘雪 于 2016-7-3 15:30 编辑

我的文字并不深厚,那么可以朴实。
我对技巧无力驾驭,那么可以真情。
我的知识积累不足,那就多学习而非报怨晦涩。
我的作品足以服众,那就多交流而非睥睨众生。

看这段话很感动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7-3 15:09 |只看该作者
就着评论啃着窝头看完了这几篇小说,帮主哥哥就是牛逼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7-3 16:45 |只看该作者
过气柴禾妞 发表于 2016-7-3 14:28
你吭吭评吧,我慢慢看,保证不发表意见,顶多用武人情怀笑一笑,hee hee hee!

不露齿,不露齿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7-3 21:18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7-4 08:0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7-4 22:08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6-7-3 13:27
【参赛001】地火--------------------------------------------卡夫卡的卡作为小说赛开篇之作,本篇貌似一 ...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7-5 07:26 |只看该作者
老没来小说版了,最近心不静,写不出好文字来。评委评价里提到了《月牙儿》,这真让我受宠若惊,老舍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这篇《猫瞳》,写的时候一点儿顿都没有打,直接顺下来了,后面想改一改,就有点力不从心。令箭师父说小小说有时应该擅于运用时空交错的蒙太奇写法,我不大会。我写小说唯一的标准就是:走心,这大概是最笨拙的方式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7-5 12:50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评论,慢慢看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7-5 15:55 |只看该作者
莫零 发表于 2016-7-5 07:26
老没来小说版了,最近心不静,写不出好文字来。评委评价里提到了《月牙儿》,这真让我受宠若惊,老舍一直是 ...

神仙姐姐以前老说喜欢你写的小说,果然不俗,目前读过的参赛小说里我最喜欢你这篇还有(土墙)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7-5 15:57 |只看该作者
莫零 发表于 2016-7-5 07:26
老没来小说版了,最近心不静,写不出好文字来。评委评价里提到了《月牙儿》,这真让我受宠若惊,老舍一直是 ...

我喜欢看走心的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7-5 17:15 |只看该作者
追梦人玛丽 发表于 2016-7-5 15:55
神仙姐姐以前老说喜欢你写的小说,果然不俗,目前读过的参赛小说里我最喜欢你这篇还有(土墙)
...

神仙姐姐是谁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6-7-6 09:13 |只看该作者
莫零 发表于 2016-7-5 17:15
神仙姐姐是谁啊?

哦,对不起,我们叫惯了,就是情感的大总管月朦胧呐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7-6 17:02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小宝举手发言:罗亮妈妈带着罗亮经过是有目的的,因为小宝的愿望不只是一双鞋子,他特渴望像罗亮一样。后面的景致描写,包括鹅呀小羊呀都只是为他的梦铺垫,他赶紧爬上床是为了做梦,做梦就可以回到妈妈的怀里。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7-6 18:5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7-6 18:58 |只看该作者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6 17:02
老师辛苦了!小宝举手发言:罗亮妈妈带着罗亮经过是有目的的,因为小宝的愿望不只是一双鞋子,他 ...

若说后边是一场梦,那交待的有点隐晦了。再说梦里情景(不管场景还是对话)应是小宝心里所思所想映射出来的,但妈妈那番深情的话显然不是现在的小宝能预先领会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6-7-7 15:22 |只看该作者
领评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7-7 23:35 |只看该作者

妞这次写的挺赞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7-7 23:50 |只看该作者

领完就走?说好的武人情怀笑几声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6-7-8 00: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爱飘雪 于 2016-7-8 05:59 编辑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6-7-3 16:56
【参赛021】礼物----------------------------------------胡翠洋本篇主题不错,抓住了一个许多家长和孩子 ...

       老师你可以说我写的不好,但不能歪曲我的人物形象! 周小燕是个纯洁善良的姑娘,她没有堕落!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赢取平等和尊严。因为小,见识不到,被人小恩小惠欺骗!她显然是被男人诱骗的,和我对话能看出来,她以为是爱情。老太太对她好,她以为是关心爱护,因为离开家的人特别渴望情感上的寄托,她全心全意为人家付出,可在人家眼里她就是旧社会的丫头妮子。最后,她看清事物的本质后悲愤交加,什么都没拿就走了,她从开始都不是为了物质。她又去一家男人还打她主意,她走了,这说明她还想有尊严的生活。可是第一家对她身心伤害太大,吃不下饭造成胃萎缩,甚至造成她心理上有些扭曲,极度空虚与悲愤才是她走上极端的真正原因。但她灵魂依然没有堕落,她想回头,可回不了家,来求我,我和别人一样,甚至比别人更伤她,她就这样被一个个看似正派而又体面的人推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她的人格最后得到验证,就是把碧玉镯交给了她的侄女,希望她学一门手艺,守在老家,清清白白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她人格的升华!
      也许我是最后一个可以救她的人,可我撒了谎,避她如瘟疫,为了所谓的正派。人和动物的最基本区别是人具有人性,同情,怜悯。她已经走投无路,不甘心堕落,又被情感极度折磨,如果我能开导一下她,如果能伸手拉她一把,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二十二岁的年龄,我一辈子的自责都抵不过自己犯下的错!既然文学是人学,人学又是人性,对人性的优点没有崇高的敬意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宽厚的怜悯怎么可能理解文学!漠视会毁掉一切!(对不起!激动了,因为这是真实的故事,你不会理解我心里有多难受,那些所谓的对与错,好与坏在生命面前有那么重要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7-8 08: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6-7-7 23:50
领完就走?说好的武人情怀笑几声呢?

hee hee hee hee,笑完,必须扬长而去。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6-7-8 10:56 |只看该作者
帮主,评完了还有窝头啊,不能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