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回、故乡情深
这里是一个大山深处,当年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经走过此地,在此停留过一段时间,开过会,打过仗。
山子一瞧这地方,心里就有些悸动:怎么比我们那大山深处更为凶险?山高得出奇,险得令人直打哆嗦,从山脚下向上望去,却是见不到山顶,这山有多高啊?这山上怎么走人?难怪听岳母说过,这里时常出现泥石流。两岸的高山是那么险峻,沟壑又深又窄,山地土石结构又不紧密,大雨一下,山洪就会爆发,出水河道狭小,宽窄不匀,雨水不能迅速排泄,便短时间猛涨起来,既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也容易产生泥石堵塞河道的事。
山子还看到了河道中一处处自然形成的水潭,岳母告诉他:这是“海子”。
山子不明白为什么叫“海子”,难道这海还有儿子?山子想了又想,不敢将这疑问去问岳母,他怕岳母笑话他没见识而小瞧他。山子就自己琢磨起来:是不是因为比海小,才叫“海子”呢,可能吧,若是这样,我们那里的山塘、水库,可都是“海子”了,许多还比这里的大得多,这里的海子,恐怕还是海的“孙子”呢。他哪里明白,这“海子”是那里的地方语言,其实就是地域形成的小湖泊。
山子随岳母走进了岳母的家乡。
岳母桂珍心中有无限感慨:家乡变化多大啊,与原来比较,已是面目全非了。
十多年了,这变化是无疑的。只是桂珍想不到变化如此之大:原来熟悉的山头被推平了,有了小镇子的街道。房屋变了样,原来多是平房,现在有许多楼房了;道路也改了辙,形成街道的,已经是宽阔的柏油马路;还没有形成街道的,也在改变,路宽了许多。
桂珍在努力搜寻:自己的家究竟具体在哪个地方?她记忆已经很模糊了,辨认不清了。
桂珍想:这地方还一时难以辨认确切,不如先找找熟人,虽然时隔十多年了,但还是会有人认得我的,还有我熟悉的人,我应该也会认得他们。
于是,桂珍就一家家去问,问了几家,大家见一个婆婆来问,开始觉得有些陌生,桂珍说上几句话,语气也是这地方的音调,说起一些具体的地名、人名,又一提起当时遭遇洪水的情形,大家都有很深的印象,于是从记忆中去搜索,辨认出了桂珍,只是感觉她的形象变化了许多。
有一位老人告诉桂珍当年的住处、当年的邻居现在住在哪儿。
桂珍找到了当年的那个邻居,两人相互一打照面,才知道对方变老了,自己也已经老了。这人啊,岁月可不饶恕啊,时间催人老,逼得你白头!
两邻居相互感叹了一回之后,便开始回忆起当年离别时的情形来。
邻居说:那年的洪水将我们家的房屋冲垮之后,我便带着一家人在外逃难,几年后还是觉得故乡难忘,便又带着妻儿返回了家乡,回来之后,得到了政府的关心照顾,重新盖了房子,住上了楼房。现在我们这里可不是一个小村子了,而是一个小镇。自己的儿子现在是国家干部,是这个镇里的负责人之一,一家人生活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桂珍听了,很是羡慕,恭维了一番,便将自己的遭遇,从当时自家房屋的垮塌,到听说丈夫遇难的消息,以及后来迫不得已带着女儿逃难,在逃难中又如何遇到现在的女婿山子,再又意外地得到丈夫寻找自己,在异乡相遇的巧合一一诉说给邻居听。
邻居听桂珍的叙说,象是听传奇故事一般,甚称奇闻,心中讶异,也很同情。
桂珍现在回来,却是没有了落脚的地方。
邻居见此情形,便道:“我们家现在也算宽裕,你和女婿就暂时住到我们家吧。晚上,待我儿子回来,我就与他说说,看看政府对当年的受灾户有些什么照顾没有,或许还会给嫂子一些补贴,帮助你盖几间房呢。”
桂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半推半就借住到邻居家:“这样可不好啊,只是我现在没有了住处,可就麻烦你们啦!”
“老邻居了,还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哪个人不遇到一点困难什么的,邻里乡亲,就应该相互帮衬相互照顾嘛。”
桂珍没有别的办法,便也不再推辞,就与女婿山子住进了老邻居家。
安置好落脚的地方之后,桂珍要考虑的急事便是尽快将丈夫找个地方安葬,只有将丈夫安葬了,才算了却了丈夫的心愿,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这桩心事。
于是,桂珍便寻找着自家原来耕种过的土地、山塘,看哪个地方适合造坟葬夫。
山子同岳母一同察看了几个地方,当岳母提出看法时,山子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两人商量好了之后,便选择了一处他们认为最适合的地方挖了一个坑,将王树阶老人的骨灰盒下葬了。
山子还在岳母的指点下,按照当地做坟的样式,做了一座坟,买了块石碑,刻上岳父大人的名字作为墓牌。一切都按照桂珍老人的意思办好了。
安葬完丈夫后,桂珍老人的心情很复杂。
她想:现在虽然完成了丈夫的心愿,但以后怎么办呢?如果同女婿又返回江南,今后又是与丈夫一样客死他乡,到临死之时,不也仍然象丈夫一样,有要安葬于故乡的心愿么?这心愿的实现是不是又要女儿女婿来完成?要完成这件事情却又是多么困难啊!
再说,我们现在走了,将丈夫的骨灰抛下不管,使他成了个孤魂野鬼,孤零零的寂寥寥的埋没在这山里,清明时节也没一个人来为他上坟烧香,多么孤单多么可怜啊。我们夫妻几十年,我怎能狠心丢下他不管呢?我怎么也忍不下这个心啊!
可是,如果自己留下来,年纪已经这么大了,维持生活也很艰难,一旦有个病痛什么的,谁来照顾?身边没个儿女,真是造孽啊!
桂珍心里也明白:从实际情况考虑,女婿是不可能跟着我留下来的,他那儿还有个家,他是一家之主,是家中的主心骨,赚钱养家的劳力,女儿、外孙都在家盼望着他早点回去呢。
怎么办呢?还是我一个人留下来吧,尽管生活是艰难一些,但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维持生活的,况且,政府还有些照顾。在世一天,不怕饿着,老了就同树阶一起,也算是功德圆满。这样,也省了女儿女婿许多事情。我有这样的打算,但女婿是否同意?他若是硬要将我带回江南,我怎么能做通他的工作?桂珍老人一想到这,心里又有些犹豫不决。
犹豫了一会儿,桂珍老人又想:我这女婿是个孝顺的孩子,我若是固执己见,量他也不敢硬来,他还得依顺我。能做通工作便好,若是做不通,我就赖着死活不走,他便也奈何我不得。
想到这,桂珍老人就有了自己的主意,她是不打算再返回江南了。
桂珍老人也不打算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女婿,只道自己对家乡有很多眷顾,这么多年没回来,家乡变化那么大,自己想多住几日,想将这里的山山水水看过够,毕竟故乡情深啊。
女婿山子也十分理解岳母的心情,在这里生活长大的人,哪有对自己的故乡没有感情的。所以,山子也就耐心地陪着岳母看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桂珍老人带着山子边看边解释,哪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哪个地方是她生活中最留恋的,自己的家原来建在什么地方,屋子是个什么样子,十多年前,这里是个什么状况,现在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她都一一说与女婿听。
山子也就跟着岳母转,岳母说的,他都倾听着,点着头,嗯嗯诺诺。
看了几日,岳母也不提返回江南的事,好象他们就是这样在此休闲一般。山子心里有些急,怎么回事?岳母难道不知道我们还急着要回去?
山子想:岳母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想当我说又不好说啊?有什么想法呢?我不妨问问。
于是,山子就直截了当地问岳母:“母亲,我们离开几子和微微有些时日了,现在,岳父已经安葬,这里的山水也看了几天,您留恋这里的心情我也知道,也理解,但我们还是得回去呀,不能在这里永远住下去,那我们还不如趁早走啊,家里还需要我这个劳力,在这里逗留久了,我不能去挣钱,几子与微微的生活会更加困难,我们还是趁早回去吧!”
桂珍没有立即回答,好象在思考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