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厦门风光之后,我们邀了团队中的其他人,包车去观赏著名的南靖土楼群景观。这是个厦门之外的福建景点,那里的田园风光和闽南民居,会使人耳目一新。
南靖县属于水仙之乡漳州市,离厦门有近150公里的路程,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车辆必须沿着山道行驶,所以单程便花了将近三个小时。进入南靖界内,就感觉像到了真正的闽南乡间,公路两旁的香蕉园,一片片,一层层,密密麻麻。尽管车速很快,还是看见了青香蕉挂在树上的壮观情景。路旁还有很多芒果树,树上青果累累。
盘山公路上,车辆就像行驶在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之间,湛蓝的天空如同水洗过一般。白云漂浮在蓝天上,形态万千,如飞禽,似走兽,空气无限清新,仿佛经过了过滤。此时若是作个深呼吸,定会让人顿感到心肺舒适。这种晴朗的天气与厦门的闷热天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山头的植被、山涧的流水和山坡的梯田,构成美无伦比的田园交响曲,大自然像一位资深的指挥家,正在指挥着庞大的交响乐队,向游客奏鸣着欢快的迎宾乐章!
一路上,我们就是这样欣赏着山路两旁的自然风光,期待着目的地的到来。终于到了第一站。这是一所客家人居住的土楼村。村里最大的姓氏为张姓。张家祠堂外,有片开阔地,很像城市里的小广场。广场边缘矗立着很多石柱,上面雕刻着各种文字和图案,记录着张姓家族里出过哪些光宗耀祖的人物。每逢红白喜事或者民俗节日,广场上都会聚集着族人,花炮锣鼓,民族服饰,把闽南客家土著村民的习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南靖,客家土楼非常普遍,无论遇到哪个村落,都有着各种形式的土楼。这些作为客家民居的土楼,无论高矮方圆,在外形和建筑风格上都相差无几。最著名的是两处受到国家保护的土楼群,现已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叫“东倒西歪”,另一处叫“四菜一汤”。
所谓“东倒西歪”,是指这座巨大土楼的梁柱,尽管皆往不同的方向倾斜,但都是利用力学原理而斜向支撑的,其倾斜角度远远超过比萨斜塔。这所土楼有五层高,直径大约六、七十米,相传是公元十四世纪建造的,工期花了三十多年,至今已有近七百年历史。我们都为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土木结构恢宏建筑惊叹不已。站在楼下,仰望楼层,一种对当年建造者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东倒西歪”里的居民,原有五个姓氏,共一个祠堂,为了躲避战乱、匪盗和野兽,土楼人家齐心协力,保护自己的“圆形家园”。
五层楼中,一楼是厨房,至今还烧柴草,家家厨房里都有水井,井水来自地下,清澈而甘凉。二楼是储藏室,专门放置粮食杂物用品。三楼四楼五楼住人,有窗户。走到楼上看看,木质楼梯踩在脚下咯吱咯吱响,感觉有点不踏实。楼梯转弯处,有个土窗洞,想象中可以作为瞭望孔和射击孔。楼道上堆放着简单的农具设备和生活用品,栏杆上还可以晾晒衣物。土楼里所有的木质构件都被几百年的炊烟熏得焦黄,使人联想起烟熏腊肉火腿的制作过程。土楼里的居民很好客,每到一户,都招呼我们喝茶,因为不知深浅,不敢贸然品尝,加上时间有限,只能婉言谢绝,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事。
接下来的“四菜一汤”还在更高的山上,于是汽车沿着蜿蜒山道向上驶去。所谓“四菜一汤”,就是四座圆形的土楼,围着一座矩形的土楼,也就是说,圆的是“菜”,方的是“汤”。走进“菜”里“掺一掺”或者在“汤”里“泡一泡”,感觉自己也是“四菜一汤”的内容了。
土楼里的居民,至今还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保持着一种纯美的原生态,虽然谈不上刀耕火种,至少与外界还有着很大的隔绝和区别。如果不是有那么条盘山公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跟外界联系。几只土鸡,一群土鸭,习惯了游客的造访与打扰;两条懒狗,只管躺在桌子下面睡大觉。土楼的院子里,客家妇女摆放着招待客人的茶座,还有门口的一溜土特产小卖品,都表明着他们已经有了与外界的联系。是啊,时代在前进,客家村民也知道如何利用资源,在政府的帮助下,竭尽全力地向全世界推销自己!
山里的清新空气,农家的新鲜果蔬,刚刚放水还未及插秧的梯田,树皮剥落后的桉树,开花结果的香蕉,不禁让人产生一种想隐居于此的念头。尽管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念头一经闪过,就会形成一种力量,让它久久驻留在心头,化为一种对淳朴山乡的怀念。
随着汽车向着山外渐渐开去,旅游真的结束了,无论是厦门,还是南靖,闽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民俗,都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