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碧天 于 2016-4-6 19:38 编辑
《少年的梦》
那年我才18周岁,因为有一付还说得过去的嗓子,和一个同乡在厂里唱流行歌曲小有名气,他唱男中音,我唱男高音。我们曾经四人表演二重唱《纺织姑娘》,迷倒一大片粉丝。当年恰逢解放军的音乐学院声乐系在全国设立了8个招生点,昆明是其中之一,我和同乡到昆明国防文工团考场一起去报名。
从国防文工团歌唱演员到在校大学生,加之社会青年,有上千人报名。招生老师只得先用钢琴伴奏试听,有潜力的才发准考证。共发了300多张准考证。我和同乡都拿到了准考证,这等于是第一次初考,正式考试我演唱的是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同乡唱的啥歌曲我忘了。第一次发榜时,共27人,我俩居然榜上有名,欣喜若狂!同乡的名次在我前面,我几乎是垫底的。哈哈!能金榜题名就行。考试初步录名后,又换了一张漂亮的准考证,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参加考试。
62年没公布最后一榜,经再三打听,昆明考场只录取一名试读生,他是明明卷烟厂的,为这考试他准备了三年。
我事先已估计录取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并不懊丧。一是那些专业女演员唱的那么棒都没录取,何况我的政审也过不了关,国民党高干的子女还想做白日梦?
但是,那张准考证却让我们可以参加省委和市委举办的盛大舞会,因为我们都是经过挑选的请一色年轻的帅哥美女。革命老干部们当然欢迎我们年轻人参加舞会,因为给舞会增添了朝气和活泼。尽管大门口军警戒备森严,但这准考证就是通行证。我初次知道高干们是如何享乐的。尽管我当时的舞步既简单又不高明,还是想去。而我的同乡人比我矮半个头,舞却跳得一流。这是我初次踏入省政府的高档舞池。
记得当年省委礼堂大院里边摆了各种美味小吃摊,是专门供应领导们廉价享用的。我跳累了出来,花六毛五分钱买一个整只烧鸡,再买瓶啤酒,总共没超过一块钱。那个爽啊!真是没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