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市传统小吃“芽麦圆子”,那是众口皆碑。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新市街头出售芽麦圆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芽麦圆子是时令食品,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旺季。 “芽麦圆子”,顾名思义麦芽粉是不可缺少的,麦芽粉就是让小麦发芽后磨成的粉,但芽麦圆子的主料却是米粉,大约十斤米粉中加一大碗麦芽粉。米粉也有讲究,粳米粉和糯米粉按比例混合,这样做出来的的圆子才能糯而不黏,软而不烂。 做“芽麦圆子”,必须要添加一种神秘的食材——棉线头草。棉线头草,学名佛耳草,撕开这种草的茎秆,可见其间丝丝相连,如同一根根棉线一般,故名“棉线头”。蔡兴娥说,棉线头草是无人种植的,都是野货。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近年来,新市本地棉线头草长得少了,她常常与人结伴赶往三桥等地摘草。这个季节,正是棉线头草生长的季节,而制作“芽麦圆子”所需的只是草的嫩头。采摘后,需经仔细筛选,除去杂质,然后晒干备用。待到制作圆子时,将草用清水泡软,再以沸水煮烂后使用。 备齐主料后,即可动手做圆子。麦芽粉、棉线草、米粉、加水和适量的白砂糖,反复揉搓,做成一个个淡绿色的面团。蔡兴娥称其为“粑子”。“粑子”,高约15厘米,直径约10厘米,中间留一个洞,呈桶状。之所以“粑子”做成这个样子,是为了在蒸的时候能让蒸汽充分接触面团,均匀受热,容易蒸熟。 粑子蒸熟后就可以制作圆子了。其实,芽麦圆子并不是圆的,而是呈饼状。用手将粑子揪成均匀的剂子,搓圆,压扁,再撒上一点芝麻,芽麦圆子就成型了。蔡兴娥说,考究的圆子是带馅的,一般是豆沙馅,再考究一些,则加进瓜果仁。 最后一道工序是烙圆子,将一个个圆子放到平底锅上,用素油煎至两面略有焦黄色,香甜软糯的芽麦圆子就做成了,接着就可挑到街头出售。 如今,芽麦圆子已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点心,它已成为新市乃至德清人馈赠亲友的佳品。许多外地客初见芽麦圆子时,觉得其貌不扬,但咬上一口,就会竖起大拇指,直叫:“好吃!”来年清明还会想起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