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6-2-17 07:36 编辑
辣根炒面与“天价"鳇鱼
春节期间,看过宋小宝的小品《吃面》,挺搞笑的,后来知道,说是为了让演出更逼真,宋小宝当时吃的三碗面,放的确实是真辣根,说实话,听着就很呛人,演员也不容易,为了一个作品也是“蛮拼的”。
这边还在为这个小品,马上就看到了哈尔滨鳇鱼万元大餐的新闻。
马上想起小品《吃面》的结尾,事实查清楚是大程子他那个二货小舅子点错了小数点,把18.00弄成180,这才有的这出戏,以及老板义正辞严的谴责了青岛天价虾事件,并且说了做生意要诚信云云。
节日期间发生在哈尔滨的这起新闻,现在是一波三折,可谓跌宕起伏,充满着看点。新闻缘起于一个节日期间去哈尔滨游玩的游客,在一家饭店了吃了一顿上万元的大餐,吃的不痛快而且据游客自己表述,说是还被饭店的人在埋单的时候修理了,并且展示了光头上被修理的痕迹,以及万元账单。
据说游客一行二十人,吃了一万二,算起来一个人这一顿就是小六百块,说实话,这消费不抵。这位投诉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店家涉嫌价格欺骗,明明是10.4斤的鳇鱼,结账的时候变成了14.4斤,第二店家的价格虚高,第三店家粗暴。
这剧情还没等看客们熟悉,马上进行了第一次反转,店家出示了结账清单,上面给打折最后为七千多一点,而且店家还提供了警察出警协调之后,顾客埋单并和店主拥抱的监控视频,并且那结账单上有当事人的签名。哈尔滨相关的调查部门给出的意见是,店家明码实价,没有价格欺骗。
于是围观者第一次集中吐槽,原来人家店家没错,明码实价的,而且给你打了折,你最后埋单的时候只有七千二百多块,人均消费360元左右,这也可以理解。
但是,剧情注定充满着各种狗血,今晨再看剧情又反转了,游客提出账单上的签名不是自己的,并且愿意进行笔迹鉴定,然后媒体继续放料,说是导游公司和这个游客协商,愿意出几千块,然后继续看到猛料是,导游介绍游客在这里消费至少有60%的提成。
接下来,我们谁都无法预料到这幕充满着闹剧色彩的消费纠纷,还能演绎出什么样的版本,当然各种桥段各种元素依然在注入,导游公司愿意息事宁人当大头鬼出几千块?这是什么精神?雷锋叔叔附体了啊?!店家承认店员伪造签字这又是那一出?
最可笑的是哈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啥叫明码实价,同样的东西在别的家百十块,在这一家就能几百块这价格算是明码实价?这样带有明显袒护的调查,不打脸吗?
于是继续说小品《吃面》,宋小宝问服务员胖姑娘:海参是正经海参不?胖姑娘一本正经的说:海参是海参,正不正经不知道。于是全场爆笑。
我们先憋着别笑,问一句:鳇鱼是正经鳇鱼吗?
可能有这样的回答:鳇鱼是鳇鱼,正不正经那你得问问店家。
熙熙攘攘的人生,归结为一个“利”字。所谓无利不起早大概如此。这起消费纠纷背后的东西其实是如此的清晰,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利益同盟结构起来的一条龙作业,我不妄议是否存在陷阱和欺骗,起码事实就在那里。
我对各种“地域攻击”十二万分的厌恶,世界这么大,那个地方没有垃圾?所以各种借题发挥以至于要引申到对东北人的侮辱,都是垃圾的表达,就事论事,打碗说碗,别扯那些十三不靠没用的。
必须要说的是,这起所谓的消费纠纷事件不管如何,消费者是有错的,你最初没看到价格吗?你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至少宋小宝还知道炒面太干了,换汤面,人家店家也给换,你不吃鳇鱼不可以吗?
在是非面前,大程子老板们可以糊涂,一会儿“有瑕疵”一会儿“没毛病”,但最后终归再迟缓的脑子面对是非也会明白:
谁都不傻,欺人者自取其辱。 2016年2月17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