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莫零 于 2016-4-13 13:01 编辑
一阵清风起
——读李娟《阿勒泰的角落》
文/莫零
前一阵子跟一个博友姐姐在微信上聊天,她说最近迷上了一个女作家。我开玩笑说:你是女的还会被女人迷上吗?她说是,这个女人的文章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而且我始终觉得类似的风格我好像在哪儿读到过。
哪儿?我问完,她就发来一个笑脸,她说她在我的文字里读到过。她说我和这个女作家都属于亲切自然的风格。她又说:加油,莫零,我们一路陪伴你!还听过比这更好的鼓励吗?我心头温暖极了,一咬牙,一跺脚,就买来了这本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来自于新疆,她的母亲曾经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的战士,李娟算是移二代。在李娟的笔下,人,景,都天生平和自然。随着她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祖孙三代女人的漂泊历程。她们像候鸟似地随着游牧的哈萨克人转场做小生意。
开裁缝店,就发生许多做衣服的趣事儿;开杂货店,又能惹出一箩筐错买错卖的故事。劳碌的迁徙,惶然地驻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艰难的环境里生存。李娟的一家像是沙漠里倔强的胡杨木一般,以各种不屈的姿态将枝干伸向天空,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她有一个顽强执着又狡黠能干的母亲,她运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维持好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我们竟然能从她如此艰辛的字里行间读出欢乐来,这真是一种苦难里历练出来的勇气;她还有一个孩子气的外婆,惊讶于这个年近九旬的老人居然也是在逆境里笑谈风声,祖孙三代乐此不疲地互相作弄嬉戏,又相互支撑。
李娟的笔下,一切都是无害的。无害的赊账人,无害的酒鬼,无害的哈萨克人邻居,孩童,女人……她用调皮的,戏谑的笔触将这些鸡毛蒜皮栩栩如生地搬到了纸上,这让我想到了萧红。
萧红也是这个调调,只不过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萧红的作品更带给人深刻地思考。而当下的生活里,李娟正如一阵清风,吹去了堆砌在空气里的脂粉气,吹散了生活里覆盖的诱人迷雾。生活本来就该是这付模样,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煮酒饮马。朋友圈里时不时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尚不及李娟猝不及防地闯进驻地不远的山谷里,拎起长裙涉水而过,盘膝坐在溪头消磨一天光阴的时候,还不忘采一把野菜回家享用一餐。这才是刻骨的浪漫,鲜少有人能体会。
她骨子里的烂漫,是继承自母亲。你见过转场游牧的人们会养一缸金鱼吗?她母亲会,还坚持了数年。汉族人沉迷的安定有时就是一缸小小的金鱼。还有花,是种而不是采。养鱼种花,一个汉族女子全部的家园寄托,我湿了眼眶。
全是寻常琐碎的日子,在李娟的笔下生了根,我们随着她的文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又唏嘘叹息。许多知名的读者评价她的文字是脉脉温情,抚慰人心的。李娟自己大概也没想到,她那些寂寥日子里记录下的文字能带来震撼人心的力量,带给了人们难以想像的温暖。
扉页上李娟的小像,与我们想像的一模一样,孩童般的面孔,清澈坚毅的眼神,这样一个七九年生人的小小女子,却像一阵温婉的清风拂过,带来难以置信的力量,让所有深埋在心头的暗花,逐一开放……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