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戈戈 于 2015-10-27 09:11 编辑
来到合肥,第一件事便是转学。原本五年制的小学,属于实验班。到了这边,便不再有这块试验田了。小学二年级的我,自然进入了六年制的班级。这所小学的名字很特别,叫做“十里庙小学”。
其实,合肥西郊很多以“xx里”命名的地名,如:三里庵、五里墩、七里塘、十里庙、三十里岗、五十里小庙等等,由东往西,一路下来。
十里庙小学,是一所公办小学。生源来自于十里庙周边的机关、学校、工厂、农场和乡村。学校的旁边,是合肥卷烟厂,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工厂。一到刮西南风,我们就要闻到浓重的烟草气味。但烟厂的同学,会给我们带来机器上更换下来的烟卷切刀片,那是一种锋利的削铅笔的好工具。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蚕场、园艺场和鱼苗场,那些“场”里的同学,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惊喜。比如,蚕场的同学,不定哪天塞给我一张蚕纸,或者在夏天里,从书包里掏出一把紫红的桑葚来。园艺场的同学也是,经常带些桃子、梨子之类的水果,尤其是那种特大特红的水蜜桃,软乎乎的,吃起来又香又甜。而鱼苗场的同学,则会对我们讲一些关于大鱼母的故事,有时还捞几条小鱼苗,装在罐头瓶子里,带给我。因此,我很快就由一名对环境陌生的新同学,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大家成为了好朋友。
可是,水电学院离十里庙很远,每天都要步行上学放学,来回有十里路。这十里路,不但要穿越田野,还要在公路边行走。这倒给我带来一种野趣,无论是田埂上新发的白茅草,还是紫色的老鼠花,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白茅的嫩花苞里,可以抽出一根柔软细嫩的花,吃在嘴里,一股子清香;而从土里挖出的白茅根,却是甜丝丝的感觉。整个春季里,我和水电学院的同学们,都会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享受这种大自然带来的恩惠。至于老鼠花,那只是一种随处可见的野花,白茅吃过瘾后,便采上几枝,抓在手里玩,快到家时,再扔掉。
惊蛰之后,几声春雷,冬眠的蛇,从睡梦中醒来。有一天,上学的路上,我们看见在一个树洞里,至少有十几条水蛇,相互缠绕在一起,进行着醒来的第一件事:交配。这样的现象,在好奇的孩子面前,却成为丑恶行为。我们硬是用树枝把它们的春梦破碎掉,还挑起来,甩到很远的田里。那时候,水蛇是常见的动物,在水田里几乎处处可见。当然还有可爱的青蛙,以及温暖的太阳下,浅水里的小蝌蚪。把小蝌蚪捞进瓶子里,带回家,像养小鱼一样,也是童年的乐趣之一。可是,瓶子里的小蝌蚪是长不大的,最终还是扔掉或者死掉。外婆看见后,便说这些可怜的小蝌蚪,要不是你们捞回来,在野外都能长成青蛙的,可以吃害虫,保护农作物,要我们以后不要再捞小蝌蚪了。现在看来,她肯定是对的。可当时作为孩子,还觉得她的话很不中听呢。
这样的生活,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虽然六十年代初期的日子很艰苦,却有这一段开心快乐的童年在陪伴着自己。如今想来,也是幸事。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