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茉莉女 于 2010-1-27 10:57 编辑
春节一天天地临近,看到谈天说地在征文,我回想着以往过年的情景,每一年的心情都是不同的,但每一年却都是固定要回老家过年的。从辽阳来到沈阳,今年已经是十七年了,这十七年来,真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过年是肯定要回去的,当然女儿放假有时也会回去的,不想说我自私,而是想说老人们都很开明,他们是为儿女着想的。
今年还是这样,老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在春节前几天才能回到老家。一年之中也就只有春节那几天才能和婆家人团圆相聚,差不多在婆家呆四五天,又去妈家呆四五天,然后就匆匆回沈阳,因为老公还有他的工作。
看到香姐写的哥哥过年没回家,老父亲去车站“看看”,真的让人很心酸,可能老父亲以为儿子应该会回来的吧,去车站最后守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老父亲回来的路上我想他一定是感觉到凄凉,落莫,无奈……想想如果自己老了的那一天,是否也会有那样的心情?
虽然妈家和婆家距离不是太远,但过年的风俗习惯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婆家在腊月二十八开始挂灯笼,贴对联,二十九灌肠,煮肠,烤猪头,猪手……而妈家所有的年货都是买现成的。辽阳那边三十的中午吃正式的午饭,而沈阳这边却是晚上那顿才是正式接“神”的饭。我们三十下午开始包饺子,这饺子是晚上十点左右“接神”才吃的,包好饺子之后,大家就开始看联欢晚会了。孩子们高兴极了,因为晚上可以放烟花啊,而且大人们也不会太管他们,可以随便玩啊,吃啊,初一的早上还可以穿上新买的漂亮衣服……过年,最快乐的就是孩子们了。
晚上九点左右,外面就有放烟花的了,就会影响看联欢晚会,这时婆婆就会提前张罗煮饺子了。我们在包饺子的时候,在饺子里放了几枚硬币,看谁能吃到,就说明来年谁有财。记得最有意思的一次就是我和小叔子为了能吃到硬币,和他展开了吃饺子大战,大家边吃饺子边啃猪蹄边看我和小叔子表演,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婆婆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只有过年的时候大家才能团聚,大姑姐的婆婆公公已经去世了,由于我是大儿媳妇,妈妈又总教导我要善待婆婆,所以我去年提议让大姑姐也回来过年,要不然,每年大姑姐初二来的时候我就去妈家了,每年也不能相聚。女儿的老婶自幼就没了父亲,所以他们在婆家都要呆上更多的时间,只有我们一家来去匆匆,因此也就有了婆婆公公最是想我们一家的话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老公一年四季在外面奔波,回老家的次数也是有限的,婆婆也早已习惯了,但那份担忧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在饭桌上,婆婆总是说:大儿子,老儿子,吃菜!我刚开始的时候心想,咋不让我们媳妇吃菜呢?后来才知道婆婆就是那样直肠子一个人,她那是惦记儿子,我们做儿媳妇久了,自然也就理解了她的心。
有时我想,只要婆婆公公还健在,我们就要回去过年,不仅仅是因为老公是个大孝子。虽然我有时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妈妈的话我还是要听的,妈妈总说善待婆婆是儿媳妇应该做的,这是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妈妈的爱,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家和万事兴。快过年了,让我们舍弃一些,同时也会得到一些,今年是不同的,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期待着那种场景,三十那天在婆家大家在一起举杯,在一起欢笑,初二到妈家,还会有同样的快乐在上演……过年好,穿新衣,戴花帽,点灯笼,放鞭炮,快过年了,真好!想亲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