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鞠世强老师专辑】历史的笛音
查看: 328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鞠世强老师专辑】历史的笛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10-3 2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5-10-5 14:08 编辑


       给老师发这个专辑前,在微信中我基本读了老师的每一篇文章,我被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所吸引,她让我们去思考历史,重新聆听历史的笛音。
       鞠世强老师是我们82级荣成一中的历史老师,也是我们一群情窦初开的小女生的偶像,他风流倜傥,博古论今,他的课很受我们欢迎。
       鞠老师,山东荣成市成山人。1982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教过中学、下过海经过商、留学东洋、办过晚报,出过史书。发表杂文、散文、随笔、文史与体育评论三千余篇;出版了《历史名人父与子》、《孤独自由的魂灵》、《京城威海人》等书籍;参与策划、编辑、撰稿出版书籍《中国足球五十年》《威海经区民间文化志》《威海文化通览》等。
       经老师同意,我逐步把老师所写的五十多篇历史文章,奉献给六星论坛的热爱历史的朋友们,希望你们喜欢。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10-3 20: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5-10-5 14:12 编辑

                                                          
                                                         《论语》重读之一:孔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

       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易经》中的话,这里的“君子”应指那些有志向有骨气的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这是《诗经》中的话,此处的“君子”指的是那些外出当兵打仗服劳役而没了归期的男人;而“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也是《诗经》中的名句,但这个“彼君子”无疑是指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吏,与“硕鼠”无二。
       “君子”,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现代人对这个词的理解通俗而言,是指那些品行高洁、道德纯正而又修养很高的人。那么,二千多年前我们孔圣人眼中的君子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近来我重新翻读《论语》,并做了细致的统计,发现整部《论语》中提到“君子”一词多达82处,而多数出自孔子之口,也有一部分来自孔子的学生。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眼中,“君子”既有总体的标准,又各有不同的解释。概而言之,在孔圣人眼里的君子是指两种人:一是有道德有追求的人,一是指有权势有地位的人,而以前者为多。“小人”,则与“君子”相对,指无道德无修养之徒,有时也指那些没地位的人。
      君子,首先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那么何为有道德有修养呢?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这可以说是学生对他孔老师总体全面的评价,孔子自身就具备了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的品性,这既是一种道德的标准,也是一种修养的结果。孔子自己曾谦虚地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但子贡认为,这三点恰恰是他老人家对自己的描述。在孔子的学生及中国绝对大多数人的眼中,孔圣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君子形象。
      君子是有修养的,有修养的人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是有自己人生之准则与底线标准的,是可以独处一地而又能自得其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这不是君子吗?在《论语》开篇,孔子就说到了这一点。别人不了解我可以,我还是应当了解别人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可以自得其乐,可以享受孤独,但我不能无视别人的存在,了解别人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也是君子修为的一个途径。
      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就是君子的做人底线,不论何时何地,绝对不能违背仁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就是苦中作乐地坚守着自己人生操守的孔子。

      二
      那么,什么是“道”呢?与老子《道德经》中主要是讲自然法则与人生哲学之大道不同,孔子所指的“道”多讲社会准则。政治清明,统治者为老百姓着想办事,那就是“道”。在评价当时卫国的两位大夫史鱼与蘧伯玉时,孔子赞道:“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刚直不阿的史鱼,在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在政治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这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做人的原则。而有君子品性的蘧伯玉,则在政治清明时出来当官,在政治黑暗时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孔子自己曾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还对他的弟子们表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与后来许多传统知识分子奉行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宗旨有些相同,亦有极大的不同。
      “道”有时在孔子眼中也是一种理想一种学问,是真理是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朝闻道,夕死可矣。”主张不同,怎可同谋大事?早晨得了道,晚上死了又怕什么?为了得道,可以忍饥挨饿,“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食。”在孔子看来,君子得不到道才让人着急,而吃不到饭或得不到财富则不需着急。
      得道或有道的“君子”与“小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又多次将“君子”与“小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论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的,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是的是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心地坦荡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恰恰相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用自己正确的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不肯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合,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在君子底下工作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用正确的方法去讨他的欢喜,他不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而在小人手下工作,讨他的欢喜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就欢喜;等到他用人时,却百般挑剔,求全责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安详舒泰,却不盛气凌人,小人盛气凌人,却难安详舒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君子不可用小事来考验他,却可接受大任务;小人不可接受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虽然穷,可仍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原则,小人一穷便无所不为……

     三
       孔子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随口就说出了这些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名句,让他的弟子们听到了,赶忙记了下来,以至于传到了今天,使我们得以欣赏领略圣人的宏论。这些对比的论述,不用多说,既是对“君子”的肯定称赞,也是对“小人”的否定批判,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评判标准。
      当然,孔子除了将“君子”与“小人”单独放到一起比较之外,还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到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而以谈论“君子”时为多。比如他说——“君子不争”——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君子不器”——对此句的解释有多种,一是说君子不必成什么大器,意即不要有什么大作为;二是说君子不要成为别人的器具,意即指不要当他人的工具。我同意后者。“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怎么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干,只要怎么干合理恰当,便怎么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恳敏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采与朴实,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可耻;“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因为你一句话讲得好就提拔你,也不会因为他的人品不好而鄙弃他说得好话……
      在孔子的眼中,当一个君子是不容易不简单的,条件与标准似乎很多,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除了上面所讲的这许许多多外,孔先生为了君子的更高修为,又提出了“三戒”、“三畏”。“三戒”就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戒”就是三点应当引起君子注意的地方,还有三点是君子一生都有可能害怕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为什么害怕这三点?孔子没有讲,我想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本人的正统思想有极大的关系。
      在“三戒”与“三畏”之后,孔子为了让“君子”能更明白地做事做人,又提出了著名的“九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应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说活言语,考虑是否老实;对待工作,考虑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患;看见要得到的东西,考虑我是否应当得到。
      这“九思”,也可以看出是孔子对君子提出的较为具体的要求,如果君子这九点都考虑到了,也做到了,那么就会成就“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给人民好处,而自己却不破费;劳动百姓,百姓却不怨恨;自己欲仁欲义,却绝不贪婪;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高深修为呀!但是我很奇怪而又不解的是,孔圣人在《论语》的最后部分竟然提出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的论断,可见,说千道万,君子还是要相信命运的。他的学生子夏也曾发出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感叹,这显然是受其老师的影响。                                               四
      总体说来,孔子眼中的君子形象,有时是笼统抽象的,而有时又是具体生动的,不管是那一种,都是高大完美的。虽然他不以为自己是君子,可他却将他的学生颜回看成是一个大贤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以至于颜回死后,他痛哭流涕、痛不欲生地长叹:“噫!天丧予!天丧予!”不过颜回在他生前却对他的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不是他们师生相互吹捧,颜回固然伟大,但孔子绝对是一座高山,若他老人家还是算君子,那人世间还有君子了吗?
      可是,在对待何为“小人”这个大问题上,孔子尽管也发出了许多精深的话语,比如前提到与君子相对应的那些关于“小人”的论述,以及“乡愿,德之贼也”——没有事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颜色严厉,内心怯弱,就可比作小人;“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现在看来还是十分深刻而有道理的话语,然而,也有一些论述毫无道理可言,有些甚至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例如,他那个名叫樊迟的学生,有一次问他如何种庄稼,孔子竟没好脸子地回答:“吾不如老农也。”可待樊迟出来后,这个当老师的却在背后骂道——“樊迟真是个小人。统治者讲究礼节,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诚恳信实,百姓就没有敢不说真话。做到了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背负着儿女来投奔,为什么要自己种庄稼呢?”这哪里是骂樊迟?分明是对劳动者的歧视。
      更让人难以苟同的是孔子还讲过一句对后世影响极深极坏的话:“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只有女人与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就会无礼,疏远了,他又会怨恨。将女人与小人放到一块评说,可见这位圣人骨子里对妇女有着怎样的偏见。女人中固然有些小人,可男人中就没有小人了吗?
      虽然孔老夫子谈了许多关于“君子”的品行标准,但在我看来,历史与现实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君子”——有品德纯正之君子,有严格自律之君子,有刚直不阿之君子,有好学不倦之君子,有勇往直前之君子,有助人为乐之君子,有自甘贫贱之君子,有独善其身之君子,有兼善天下之君子,当然也有过错有毛病之君子,“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还有更多的如金庸《笑傲江湖》中所写的华山派那个掌门人岳不群之类的伪君子。      而“小人”也是种类繁多——投机钻营者、落井下石者、媚上取宠者、投人所好者、甘为奴才者、“乡愿者”,都是德之贼也,都是小人也!不过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点看问题,或许对君子与小人之评判也不尽相同,孔子说樊迟和女人是小人,这就不足为信;而岳不群之类,表面上道貌岸然、光鲜无比,可又怎么能以君子论之?
      一个人是不是真君子,平日里或许不会看得很清楚,但关键时、大事大非面前最可得以验证。文天祥,年轻时也曾放荡不羁、声色犬马,被许多所谓的正统人士看成浪荡公子,但后来怎么样?在有关气节上、在事关民族大义上,他没有一点媚骨,显现了一个真正铁血男儿、一个大丈夫应有的气慨,这才是令人仰慕的君子。谦谦者、好好者、见人三分笑者、一味恭维人者、总是好脾气者,不一定是君子,那很可能就是孔子所说的“乡愿”。当然胡作非为者、好大喜功者、硬充好汉者、不明事非者、好勇斗狠者、盲目呈能者、目中无人者,更谈不上什么君子了。
      综合孔子的正确论述,窃以为君子应具有坦荡真诚善良勇敢好学的品性,应当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疾恶如仇的人,至于有没有地位或权势,那绝对不是君子的必备条件。                 (这是十年前重读《论语》时所写的一组稿件。)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0-3 20: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5-10-5 14:16 编辑

                     
                                                                    李敖:快意恩仇 笑傲江湖(上)        
  
说明:此文写作较早,李    敖  后来的表现尚未暴露出来,这影响了我的判断。假若现在重写,那肯定有新的评价。最近几年他的许多言辞,让我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是厌恶。现在只是将我原来的文字如实端出来。但总体讲,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有着独特的性格与过人的才华,也可归属我的关于“孤独自由的魂灵”中的一类奇才怪才鬼才与不合作主义者之范畴 。但是当我要出版这本书时,他的“劣迹”出现了,所以我没有把他收入我的书中。               
                                         
      一
      在我要写这本书的计划中,李敖是唯一活着的人。原来只想写死去的,似乎盖棺定论者,但假若不写李敖,似乎又于心不忍,因为他从各个方面看,都完全符合我本书的宗旨。
      他是一个最典型的特立独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集奇才、怪才、鬼才于一体的人,他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者,博学深刻的思想者、史学家、文学家、诗人,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老顽童,是敢于同一切恶人与恶势力进行抗争的斗士。
      李敖的一生,用他自己在《回忆录》自序里的话是:“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这就是典型李敖风格的话语,也算是一幅自画像,完全符合他的生活历程与精神风貌。
     
      李敖,1935年4月出生于哈尔滨,祖籍是郑板桥当过官的山东潍县,是他爷爷年轻时闯东到了东北,才有了他李家的这一支。
      在《张宗昌,我梦到了你》一文中,李敖说:“我的身分证上是吉林人,可是我的祖籍是山东。做为一个具有固有文化中‘怀乡’美德的我,在梦里,我回到了40年前,回到了山东。山东,是出圣人的地方,出了孔夫子,也出了我,还出了那绝对不是圣人的张宗昌。”这并表明李敖是认可自己山东人的身分的。
      据李敖的回忆录介绍,他爷爷名叫李风亭,是一个浑身是胆的山东好汉,可能很有点《闯关东》电视连续剧中朱开山的味道。
      李敖说,有一次晚上,他家来了几个土匪,在院子里直叫喊。当时他爷爷已七十多岁了,老爷子拿起一把丈八长矛(我估计是粪叉子),冲了出去,一阵狂挥乱舞,将土匪吓跑。另有一次,与一个赌徒赌博,那家伙输红了眼,最后一把竟下了“肉注”,先从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块肉当赌注,以此来恐吓他爷爷。可李风亭没有畏惧,随之也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以狠对狠,制服对方。
      所以,回忆他爷爷,李敖很是得意地认为,他身上那种勇悍、大胆、果敢之精神,大有“乃祖之遗风。”这就是遗传基因的作用,后来李敖虽未如同他爷爷那样挥舞过“丈八长矛”或割过自己的肉,但他的无畏勇猛之气,较之其祖父是有过之的。
      李敖从小就有叛逆性格,他父亲死时,按中国人的规矩,当儿子的都要磕头,可他就是不磕,说要是从自己开始改变那些传统的礼仪。
      在他长大成人,思想成熟之后,他的特立独行、他的敢做敢为,则完全有了一种理论支撑,这让他变得无比的坚硬与执著,从此之后任何人也都无法让他屈服。虽为此,他被当国民党当局关了两次大牢,然出来后照样不改,并撰文豪称“天下没有白坐的黑牢。”
      李敖是大知识分了,可他又没有中国传统意义上知识分子那种所谓的“谦逊”与“老实”,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凡是他看到、感受到不好的人与现象,统统都在他的骂的范畴之内。
      在台湾,据说被李敖骂过的人达三千之多,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这些厉害的角色一个都没有逃脱的他的怒骂,而一般的大小官吏更难以幸免。
       “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这是他的经典告白,以此证明他骂人之有理,因为你是王八蛋,我必骂之而后快。
      他骂“国民党在意淫大陆,手淫台湾。”;他骂:“孙中山朝人民盖空中楼阁,蒋介石却收起房租来。”他的《蒋介石评传》一书以史料为经,严谨的考证实为纬,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蒋氏一生功能及其历史定位。书中旁征博引,搜罗大量原始珍贵文献,揭露出蒋介石残害民主的真面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蒋介石祸国殃民,但对台湾人民还是有功的。”
      他在《蒋经国研究》一书中认为,蒋经国和他老子一样,不尊重政治制度,搞个人独裁。
蒋经国瞎忙了一辈子,却从来不懂得经国之道!
      对李登辉,他更是毫不留情。李敖说,“混蛋总统”李登辉的“两国论”把台湾害苦了,几乎把台湾带到了战争的边缘。一个政治家不在于他是否提出主张,而在于他是否有能力、有办法实现这些主张。我一夜就可以提出一千项主张。能实现吗?“混蛋总统”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他能实现吗?
      对陈水扁,李敖照样不客气,还在陈扁在台上时,他就说:“阿扁要做美国的睾丸,可惜人家裤裆地下大大的两个,不缺你,只是不希望看到大陆拿回去罢了。真要把大陆逼急了,宁可冒挥刀自宫的危险,也要垛掉美国人的手的话,那老美八成是会把手收回去的,可是民进党那帮人却总弄不明白这个道理,台湾毕竟不是人家的睾丸啊......”当阿扁下台因贪污被起诉后,李敖断言陈水扁将来会同清代大贪官和珅一样留名。
      对于这些台湾当局最高层,他李敖都敢金刚怒目,而对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他说自己“六亲不认”,在大事大非的问题上,也的确如此。
      在《永远失职,就不失业》一文中,他讲了与当时他妻子胡茵梦的父亲的事情。胡茵梦之父胡赓年,是国民党大员,曾做过旅顺市长,到台湾后任终身“立法委员”。就在李敖与胡茵梦结婚的当天晚上,胡赓年请李敖与胡茵梦吃饭。吃饭中,这姓胡的高官很是得意地对他的女婿李敖说:三十一年来,我在立法院,没有说过一句话!李敖听后,非常愤怒,在文章中指出:如果你是小百姓胡赓年,或“聋哑学校校长胡庚年,当然可以不说话。可你是“立法委员”胡赓年,不说话就是失职。立法委员三十一年不说话,说是三十一年失职。
      作为历史学家,李敖的本领是他要骂人,要指责人,就必能找出证据来,让你无话可说,无法反击,哑口无声。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所以,他骂了那么多人而没有谁敢将他起诉到法院。
      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党史委员会主任的秦孝仪写了地篇文章《毋忘在莒本义》,闹了一个大笑话,将田单复国的故事,用在了鲍叔牙的头上。李敖看后,马上撰文,写下了一篇题为《给秦孝仪先生上一课》的文章,详细考证历史,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指出:“这种无知,这种妄作,这种荒乎其唐,未免太目中无读书人了!”
      李敖的特立独行,不仅表现在他用文字来痛批一切上,还体现在他的当面语言与行为上。在他当选为“立法委员”会,每次参加会议,都将会场搅动的让一些人哭笑不得。他在会场上,曾与人互扔臭鞋,相互叫骂;他还动用过较为先进的喷雾机之类的东西,更令人瞠目的是他竟当众从怀里掏出了一张他早年的裸体像出来示威。
      在他的心里没有什么禁忌,只要他认定那是不合理的、该揭该批的,他就勇敢地站出来。他没有半点读书人的酸腐气,更没有一点“不好意思”,他的偶像就是三国时敢于当面脱了裤子骂曹操的祢衡。这种大勇者,真是千年难见一个。
      三
      特立独行、狂傲不羁的李敖不是一般的无知无识的鲁莽之辈,他是有知识有理论有事实为后盾支撑的明白人。李敖一生读书之多、记忆之准、写文章出手之快,在中国历史上都难以找出几位与之相比的。
      这个人的确是太聪明,又太用功,有着扎实深厚的学养,自小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一面来。他说他继承了他爷爷勇悍强硬的性格,但他的天资也肯定有着遗传方面的基因。他父亲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是胡适、鲁迅等名人的学生,虽然其父没有大名,但我相信其智力绝对上乘。
      李敖小时就喜欢读书,尤其对文史方面下功最多。还在大陆时,他13岁,暑假后小学毕业,就以第一名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1950年,他15岁那年参加台中市第四届全市国语演说竞赛,得初中组第二名(第一名是四姊,她代表省立台中女子中学);16岁时与朋友一起办《初三上甲组报》;高中一年级,17岁的他参加台中市论文赛、本校论文赛,皆获第一名。
    高中二年级时,他在《学生》杂志第四十六期发表《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紧接着在在《合作经济》第二卷第十二期发表《合作制度与节制资本》,这是参加庆祝第三十届国际合作节徵文而作,得了第一名,并拿到有生以来最大一笔数目的奖金,他用那笔钱去买了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四十册。这一年他才18岁。也就是说,在大学之前的李敖已显现出非同小可的才华来,也已经在周围许多人的眼中是一个才子的形象。
      19岁那年,李敖考上了台大法律系,但在那里呆的时间不长,他一度休学,后转入历史系,算是终于找到了他喜欢并一生从中取之不尽能源的历史系。当时他是台大历史系里的一大“怪物”,一天到晚,一洗长袍在身,苦读书又桀骜不训的样子。大学毕业时他的写的论文是关于宋朝的婚姻问题,这是一个冷话题,但他通过大量的考证,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
      而这一时期,他就天始与一代宗师胡适有了往来,他给他爸爸的老师胡适写信,其信中的水平足以让大师刮目相看。胡适早已不记得当初有他父亲那样一个学生了,但从此后学生的儿子却牢牢地占在他的脑海里。当然,李敖对胡适也算是情有独衷,他后来不但了写了《胡适评传》,而且在谈到较为佩服的人中,就有胡适。不过,李敖也指出了胡适的不足,那就是他的时间太多用于社会关系上,是个老好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都被别人分割去了,所以他也曾劝大师——应当隐而不退,过一种息交绝影的内敛生活。
      大学毕业后,他服过兵役,又到台大历史研究所工作,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对李敖来说,都是他的准备期,他在潜心攻读,在全力磨练,他似乎是地下的岩浆在不停地翻卷,那是喷发前的状态。
       1961年,李敖的杂文《老年人与棒子》在《文星》杂志上发表,标志着他开始在台湾的文坛上确立了“异类”之形象。
      这篇大论中他说:“对那些老不成器老不晓事的老爷们我不愿再说什么,对那些老着脸皮老调重弹的老奸巨猾们我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对那些老当益壮自诩,以老骥伏枥自命的老先生们,我忍不住要告诉你们说:我们不会抢你们的棒子,我们不要鸣鼓而攻我们圣人的棒子,我们不希罕里面已尼腐朽外面涂层新漆的棒子——我们早已伸出了双手,透过沉闷的空气,眼巴巴地等待你们递给我们一根真正崭新的棒子。”
      这是宣言,是期待,也是挑战,自然引得那些还占着重要位子、还把持原来老棒子的“老人”们的强烈不满。这实际上是李敖对传统的腐朽的僵死的文化制度的宣战,所以自然是在台湾的思想文化界投放了一颗“炸弹”;而紧接着他的《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更是丢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台湾文坛上长达四年之久的“中西文化论战”。从此之后,李敖恰如1918年之后的鲁迅,那就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为了具体展现他的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我将搜罗来的李敖著作与他编辑的杂志名称列如下面,大家可以从中感受他是一个怎样勤奋刻苦的人,有着怎样的丰碑果实,亦可从题目上看到他所涉及的面有多广、是多么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0-3 21:32 |只看该作者
欢迎香来杂谈分享尊师的佳作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0-3 21:35 |只看该作者
论语我也很喜欢,去年又读了一遍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0-4 10:49 |只看该作者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15-10-3 20:55
李敖:快意恩仇 笑傲江湖(上)        
   (说明:此文写作较早,李    敖  后来 ...

这个观点我倒是赞同呢,做好文章要先做好人,当然凡事都有例外的。李敖不太熟悉,只是一听到他的名字我就想到一群女人来莫文蔚啊什么的,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0-4 13:45 |只看该作者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15-10-3 20:50
《论语》重读之一:孔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
“ ...

我没有读过论语,对万世师表也不了解,真的不敢说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但孔子是应该受人尊敬的。我去过山东曲阜,参观过孔庙,感觉那里气场很强大,人们不得不对孔子产生敬畏。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0-4 14:00 |只看该作者
即便自己是一白丁,但在我眼里,君子应该是貌美体健,不论男女,都应该是仪表堂堂,德才兼备。君子讲诚信,不贪不色,朴实无华,简朴纯真,不穷奢极欲。拥有地位的应该是普通的劳动者,不管是给我们创造喝和提供物质产品还是文化产品的人,都应该算是君子。我们期望别人是君子,我们自身更应该是君子。只有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人所需,做一个有用之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0-5 14:17 |只看该作者
问候香樟树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0-6 12:4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装逼之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